回覆列表
  • 1 # 晝冕

    問代價本身其實還真不一定有多大,問題的關鍵是你的力量是否足夠,晉你可能覺得弱但還是保得住,張寔一隅之地照樣罩得住,北魏,北魏萬度歸5000騎兵就能滅了鄯善(Murano),趙破奴、陳湯、常惠、竇憲、耿秉一直到侯君集、蘇定方、裴行儉、高仙芝基本上遠征西域的兵力都是在一兩萬左右,關鍵在於國家的控制力和組織力,北宋打個西夏打個越南都是幾年也組織不好,而唐一直到憲宗、武宗時期仍有遠征與外交能力。和親你可以說是恥辱但和親的漢唐甚至滿清基本上最終熬死幹掉了外甥,不和親的宋明除了一出門就是天朝……吧啦吧啦的有什麼意義。

  • 2 # 歷史研習社

    漢武帝時期,隨著張騫出使西域與河西四郡的設立,中原王朝的勢力第一次延伸到西域地區,負載著絲綢等貨物的駝馬商隊也隨之而來,將商路向西延伸,直到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因主要的交易貨物是絲綢,所以被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命名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連線著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在文明中間架起了互通有無的橋樑。然而,這條大道上商賈絡繹不絕的風光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艱辛。漢唐兩代是絲路貿易最為興盛的兩代,本文謹以漢唐為例,探討古代中原王朝維繫絲路付出的艱辛努力。西北少數民族的軍事壓力

    離開長安,從隴西渡過黃河,便來到了祁連山北麓狹長的河西走廊。原住民月氏人被匈奴人擊破之後,這裡變成了蒙古高原南下的胡人與湟水谷地東出的羌人會合貿易的地區。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在此擊敗了匈奴人的休屠王,將羌、胡的軍事勢力從這裡趕出去。從此以後,這裡便成了中原商隊西出西域的第一站。

    然而,羌與胡的軍事壓力並未消失,而是一直威脅著這條狹窄的走廊。漢匈交戰的幾十年中,匈奴對河西四郡的入寇不絕於史書記載。“失我祁連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水草豐茂的河西地區是遊牧人的心頭肉,必將奪之而後快。東漢中期以後羌人開始發難,羌亂的範圍向東甚至波及到長安所在的三輔地區,河西走廊自然不能倖免。胡、羌入寇,烽煙四起,商路阻絕。唐代主要威脅河西走廊的少數民族是吐蕃帝國。安史之亂爆發後,趁著唐王朝忙於平亂,吐蕃便將河西走廊全部吞併,甚至連黃河東岸的隴西地區也落入了吐蕃之手。這樣一來,絲綢之路便斷絕不通了。戍邊軍屯的重負為了應對西北兩個方向的少數民族的襲擾,漢王朝對河西走廊一帶實施軍屯政策,即徵發內地計程車卒屯戍西北邊關,用這種辦法來加強河西地區的軍事守備和糧食供應。漢代還沒有采取募兵制,兵民一體,所調集計程車兵即是中原地區的農民。如此一來,西北多一戍邊屯墾之人,中原則少一農耕之人。這無疑會影響中原的農業生產。

    即便有足夠多計程車卒在河西屯墾,因為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的原因,漢朝屯墾士兵生產的糧食仍然無法自給自足,還是需要仰仗外面的轉運。除了我們熟知的從長安向西渡過黃河轉運的路線外,據王子今先生考證,從出土的漢簡來看,目前可以找到一條從蜀郡出發,透過川西、青海,直抵河西地區的“驢馬之路”。但無論走哪條路,都是路途遙遠,轉運艱難。這加劇了人民的徭役負擔。

    變幻莫測的西域費力維持河西走廊的安定已經不易,陽關以西的西域地區情況更為複雜。據《漢書.西域傳》,漢代西域有三十六國,這些小國在漢與匈奴之間做牆頭草,搖擺不定。處於絲綢之路上的小國,其外交傾向更為重要,親漢則絲路通,叛漢則絲路絕,城邦雖小,卻可以說是至關重要。著名的Murano就是處於絲路必經之路上的戰略要地。張騫通西域之後,Murano攔截交通要道,甚至屢屢劫殺漢的使者。於是引來了公元前108年漢朝大軍來伐。之後三十年間Murano向漢與匈奴兩面稱臣,耍起了兩面派,甚至又完全倒向了匈奴。終於在公元前77年漢朝勇士傅介子刺殺了Murano的國王,使Murano徹底投降漢朝。為了對付這些反覆無常的小國,漢朝在這裡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並且在每個小國都設定了若干校尉,每個校尉下都有若干士兵屯墾。長城也從陽關延伸出來,直接修到了今天的羅布泊一帶。這樣一來,漢朝承擔的軍事壓力和財政壓力就更大了。絲路的存與廢漢唐之際,官方主導的絲綢之路往往只存在於王朝的擴張時期,若是到了戰略收縮期,陸上的絲路便萎縮了。東漢立國之初,西域各國君長一律請求東漢王朝重新在西域設定都護府。光武帝劉秀出於休養生息的考慮,拒絕了西域各國的請求,於是西域各國再次倒向匈奴,絲綢之路也就斷絕不通了。又如唐貞觀元年,玄奘西行取經,剛好遇上唐朝“閉關殖穀”的政策,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出去。後來貞觀大治,唐軍西征,相繼擊破高昌、西突厥,絲綢之路才得以恢復。安史之亂後,唐應對藩鎮尚且無暇,更不要提恢復絲路了。軍力和財力是支撐絲綢之路的後盾,二者缺一樣都難以支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信辦表示「嚴厲打擊網上惡意損害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的違法違規行為」,哪些資訊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