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走心的推薦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法國以損失數萬官兵,護送約33萬英、法聯軍撤退到英國。
一個月後英軍的“報答”—7月3日,英H艦隊在米爾斯克比爾(法國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港口城市奧蘭以西3海里的海軍專用港口),擊毀“敦刻爾克號”在內的法海軍艦隊,美國拍攝的紀錄片《丘吉爾的追魂斷頭令》深扒這段黑歷史
見證人:英軍旗艦胡德號槍炮見習官羅伯特.菲爾波特
法軍布列塔尼號炮手安德烈.傑弗芮
法軍敦刻爾克號通訊兵里昂.萊.魯
1940年7月3日16點15分,英海軍首先"打臉"法海軍,派遣一名名叫荷蘭的上尉向法海軍上將馬塞爾.堅蘇爾遞交最後通牒
法軍上將被激怒,但仍出示之前與丘吉爾約定
但英軍隨後命令佈雷,將法海軍艦隊圍困港口內
丘吉爾下達命令
英海軍H艦隊指揮官詹姆斯.薩莫維爾
隨即下令攻擊
法海軍損失慘重
法華人痛哭,痛恨英華人下黑手
德國希特勒笑的合不攏嘴
英國士兵同情,
英國下議院卻是一片歡騰
今天中元節也是“鬼節”,此文以及《還記得英媒批《戰狼2》狹隘民族主義?《敦刻爾克》卻是遮羞布》用以祭奠中國遠征軍未歸國的戰魂—二戰期間英軍如此“黑歷史”不止一例,深扒待續
因為敦刻爾克是英國、法國、荷蘭等同盟國的撤退,電影中缺乏法華人的視角,僅給了法國士兵十幾秒的鏡頭,還是將法國士兵刻畫成假裝成英軍上船的形象。再加上,歷史上法國在撤退的最後起了後衛的作用,最終導致有一萬多的法軍被俘。無論從電影情節中還是真實的歷史上,似乎對法國有一個不公。
1940年5月26日,“發電機行動”啟動,敦刻爾克撤退開始,在撤退的第一個晚上,首批撤退的人員僅1312人,照這個速度,幾十萬的英軍撤退需要一年。當時英軍統帥部的估計是至多隻剩下兩天的時間能救出4.5萬人。盟軍需要大量吃水淺、靈活的救生艇、快船。遊艇等一切可用於海灘的交通工具,於是看到了電影中的許多手無寸鐵和防衛掩護的船隻前往敦刻爾克。撤退中的英軍優先引發盟軍不滿,1940年5月31日,丘吉爾慷慨激昂地承諾,剩下的英國師將將組成後衛,以保證法國軍隊的安全撤離。雖然英華人沒有完全食言,拉姆齊在6月3日上午說到,“我們不能在我們的盟軍危難時棄而不顧,我要求所有被派遣去作今夜進一步撤退的官兵,讓全世界看到我們決不辜負我們的盟軍”。這時,德國坦克已經到達敦刻爾克近郊,包圍圈已縮得很小很小,後衛任務落在約4萬名法軍身上。晚上10點,最後一批船隻到達敦刻爾克,混亂局面突然達到了高潮,眾多沒有武器計程車兵瞬間湧現,亂作一團,上去的撿了性命,剩下的只能“望洋興嘆”。最後,有2.6萬人擠上了最後一批軍艦的甲板,離開了敦刻爾克。6月4日,“發電機行動”計劃至此結束,滿載著法國士兵的英艦“希卡里”號是最後一艘駛離敦刻爾克港口的船。而此時還有不少撤退不了的後衛法軍打盡最後一發子彈成為俘虜。
歷史就是這樣無情,法軍在撤退中的作用和犧牲確實不應該被忘記,但是諾蘭的《敦刻爾克》意在講述個體生命面臨死亡經歷生死的故事,其本人也多次宣告,無論哪一方都應該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