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森數碼

    單純的問要牌子還是要效能,這顯然是不嚴謹的。

    畢竟價高者更看重的是細節以及品牌力加持,追求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有一些隱性附加值。但要是價格比較低廉,那考慮的重點就不一樣,硬體屬性過得去就行。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都這個價了,還要什麼腳踏車呢?

    高階使用者對品牌的執念更深

    但凡是願意花上五六千買手機的使用者,對產品引數是很弱化的。更多是追求產品的綜合體驗,只要有一個細節不滿意,整體印象分直線下滑。

    看看蘋果iPhone使用者(特別是Pro系列),三星的Galaxy S系列和note系列,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特別是Pro及以上產品),這些使用者在買手機時, 對品牌還是很看重的。特別是蘋果的iOS系統,軟體加成非常大。

    如果單純從效能來說,那任何一款高階手機都是價格虛高的。紅米K40Pro和小米11U都是用的同一套處理器,同一套系統,但是價格卻差了一倍。888處理器最低的2799,最高的一萬多。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華為和榮耀身上,都是麒麟處理器加EMUI魔改的系統,但體驗和價格也是完全不同。蘋果也一樣,iPhone12和iPhone12Pro,差距就看得見的一個攝像頭,都是A14+iOS,價格也是一千多。

    所以高階使用者,對細節、對品牌、對做工、對售後等都更重視,要的是綜合體驗,而不是某一個單一的突出。反過來講,如果效能真的決定一切,那小米為首的線上品牌早就一統江湖了,那還有蘋果、三星什麼事。價效比這個“命題”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迫切,很多人還是堅信一分錢一分貨的。

    普通使用者追求產品就好

    如果預算就兩三千元甚至更低的,那就不要跟風追求什麼大牌了。大品牌的手機溢價高是事實,所以越是低價產品上縮減就越多。但也不是價效比高的產品就好,畢竟小品牌的設計、品控、系統及售後要差一點,體量有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考慮到手機是一種更新換代快,價值不是很貴的情況下。為了價效比去嘗試一下也是可以的。並且現在幾家走價效比路線的品牌都做的不錯,在手機圈也摸爬滾打好幾年,背後也實力,產品和系統都很成熟,有高價產品做輸出,綜合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就現在來說,除了小米這家走價效比外,新起的iQOO和Realme兩家都做得很不錯,產品線也很豐富,價效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OV兩家的資金和實力也很難雄厚,加上東家背後支援背書,售後、系統等下放,產品體驗也不錯。

    所以預算緊湊的,建議多看產品,不管是晶片、螢幕,還是拍照、快充、系統等,能儘量兼顧的就多兼顧。至於高階機,那就要“吹毛求疵”一點,畢竟你花的錢已經超出了硬體本身的價值,追求一些附加值和細節體驗是理所當然的。

  • 2 # 時光中的阿瑤

    我比較傾向於手機的效能,差不多效能的手機必然選價格實惠的

    用了好幾個手機,基本都是小米,都是用的壞了才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一輩子是活得明白更累,還是活得糊塗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