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憂精英
-
2 # 鮑金勇
健康一定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美著名大學教授說:年輕人為了長遠目標只能犧牲當下滿足甚至健康。
我覺得這個觀點並不科學。
夢想是要有的,夢想的實現需要努力,持續的行動才是保障。
而行動就一定要犧牲健康嗎?
青春不等於身體好,身體好不代表身體一直都好。
年輕的時候的確需要為夢想打拼,但真不能犧牲健康,影響身體。
萬事萬物講究平衡,身體健康也是如此。
打破平衡,必將失衡,失衡帶來危機。
為了夢想需要打拼,這個無可厚非。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尤其是要延遲滿足。
如果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如果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享受。
如果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得過且過。
那麼夢想必將是空想,夢想必將遠去。
在最該奮鬥的年紀應該選擇奮鬥。
在最該奮鬥的年紀應該選擇挑戰。
在最該奮鬥的年紀應該選擇突破。
若是青春伴隨奮鬥、挑戰和突破,那一定會是壓力、焦慮和刺激。
但同時也會看到希望、遠景和幸福。
但我們不能讓壓力、焦慮和刺激帶來身體健康的影響。
過早過多的透支身體,都不是科學的奮鬥。
年輕需要奮鬥,但奮鬥的過程路徑要正確,也讓人感知到幸福。
《讓畢業後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噹噹網首發。上線十天就進入噹噹新書熱賣榜前10。
上了大學如何才能擺脫平庸?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優秀?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讓畢業後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結合了大學生典型的問題和疑惑,為任何專業的大學生指明瞭讀大學的方向——打好基礎,挖掘天賦。為什麼要讀大學?從大學裡帶走什麼?如何帶走?書中一一為你揭曉。
-
3 # 擺渡人GLQ
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的成功。所有的收穫都必須付出代價。只不過不同的人願意付出的代價不同而已。
只有延遲滿足,才能滿足更多在心理學家做的“棉花糖實驗”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孩子對慾望的控制和忍耐程度是不一樣的。同樣面對棉花糖的誘惑,大多數孩子選擇了“即時滿足”,立刻吃掉了棉花糖。而有1/3的孩子為了得到雙倍的回報(2顆棉花糖),能夠想法設法剋制自己的慾望,經過較長時間的等待,終於盼到了實驗人員回來,心滿意足的吃到2顆棉花糖,在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之後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心願。這就是人性的差異。其實無論貧富和出身,總會有那麼一部分人甘願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和慾望,力求獲得長遠的利益。這種性格特點也是成功人士的“標配”。
為了達到目標甘願犧牲什麼按照美國教授的研究,出身貧困的人為了成功需要付出的代價大多是健康。其實富人何嘗不是如此!特別是在中國,這種用健康換財富,再用財富買健康的事例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還是對成功目標的界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將其定位於財富,有的人將其定位於名望,而有的人則將其定位於內心的寧靜和滿足。目標定位高低決定了需要與之交換的代價大小。人生經驗和閱歷又決定了如何在付出與收穫之間取得平衡。人們其實無需指責和評價其他人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人各有志,命運不同。只要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就是最適合於他的生活方式。
但願隨著中國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繁榮,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擺脫“窮人思維”,在工作、生活,財富、健康等方面達成新的平衡。
-
4 # 情關鄉土
這種現象在中國非常常見。雖然存在,但是無奈難於改變這種現象。
在物質狀況越來越好的今天,年輕人們在奮鬥的同時,現在越注重長遠目標。曾經聽過很多激勵年輕人不斷奮鬥的話語:
“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情”
“年輕時不努力,老了怎麼辦”
“不要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這些充滿昂揚鬥志的話語,或許並沒有很大的現實依據,但總卻影響著一些人,甚至成為一些人生的信條。
年輕彷彿充滿著無限的可能,年豐福人生只要你在年輕的時候奮鬥,那麼你就能收穫一個光明的未來,但其實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雖然信奉年輕就是要奮鬥這樣的話語沒有太絕對的結果,我們也沒有權利去強迫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要選擇一種奮鬥,燃燒自我的方式去過日子,但現實社會是非常殘酷的,大自然的法則是:優勝略汰,適者生存。
叢林法則告訴我們,要想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必須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在年輕的時候就該努力奮鬥,為自己掙得一個光明的未來。在這個社會群體像,如果年輕人不奮鬥的話,就可能等於埋沒自己將來的生活品質。
-
5 # Kary穎兒
我認為現在90後的年輕人,是灰常有壓力的,為了生活,因為現在就是一個物質現實的世界,你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結婚後壓力會更大,每一份工作都有利有弊,要想擁有賺錢多的工資,你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堅持,可是堅持的背後也要在乎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沒了健康什麼都不是白搭,也要對自己好,不能忘了,很多人變得虛偽,攀比,其實要跟自己比,跟別人親朋好友比,你會更難過,人比人比死人,你要有你的想法也不要甘於現狀,也要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心態是最重要的,人生苦短,不要委屈自己
-
6 # 長安安安
我想說這不是我們需要的,但是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生活的,在過去的兩年中,我身邊有兩位朋友身患重病,一個肝臟壞死,雖然進行了肝移植手術,但是目前整個人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正值中年的他本來是家庭的頂樑柱,但是現在卻因為這場大病,家庭基本上處於破產的邊緣,要不是愛心人士和同事朋友捐款,可能人都不在了。另外一個朋友食物中毒引發腎衰竭,也是差點把命丟了。
雖然他們生病和自身的體質有關係,但是和工作的辛勞更是關係密切,進行肝移植的朋友,從事銷售工作,每拿下一筆單子都不容易,陪客戶喝喝酒,沒日沒夜的加班都是家常便飯,而食物中毒的朋友,工作忙綠,又是單身,每天都糊弄著吃點東西,結果一碗冰箱裡放了好多天的飯直接放到了他。生病之後他們都特別後悔為了工作顧不上自己的身體,去醫院看望完他們,大家都說不能沒日沒夜的工作,身體重要,但是事實上一進入工作狀態,哪個不是拼命幹活,自己心裡想要顧著身體,但是家裡的老人孩子,房子車子哪一樣不需要供養,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個調查中的一段話我看完覺得特別的心酸,他說:富人在尋找永生,而窮人為了擺脫貧窮的生活,勢必在他們所要達成的奮鬥目標的路上付出更多:沒有家世背景,沒有社會資源,一切只能靠自己。而這些日積月累的精神壓力,正在使得他們快速老去。因為貧窮本身就是壓力的來源,一個人努力維持日常開支,食物、住處、醫保、交通——而長期的失眠和焦慮,會提高血液中的一種應激激素,即皮質醇的水平。這已讓窮人更易受到一連串傷害,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臟病這種危及生命的疾病。
細細想來,我們身邊的人不都是這樣過,不止一次遇到同事暈倒在辦公室,當時覺得很心驚,但是一坐到辦公桌前,又開始加班加班,樣樣由不得自己,特別是已經到了中年的人們,生活的壓力更是難以言喻,不僅僅是為了擺脫貧困,為了一日三餐,為了老人病有所醫,為了孩子學有所學,那個人不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那麼所謂的要會生活,要學會調節,要把精力往家庭放放,陪陪孩子,陪陪父母的精緻生活的言論對於工薪階層和沒有任何依靠,一餐一室都要靠自己努力的人來說,都是夢想,很多人的拼並不是事業心有多重,並不是有多貪圖財富,他們的拼命更多的是無奈,自己不拼,如何生活。
-
7 # 呱呱咕咕i
以一個20歲左右的人的心態來看,我認為美國大學教授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有合理性,但我也贊同許多答主的看法,畢竟美國與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生活現狀存在差異,不能用一個觀點來看普遍情況,更多華人認為健康和滿足比取得成就更重要,沒有前兩者就不可能有成功。下面我來說一下,我贊同此觀點的地方。
什麼樣的人是年輕人,生理上的年輕是不夠的,重要是對未來有熱情和新鮮感,並願意為了以後的以後的努力奮鬥。還在讀書的時候或許只是有憂慮意識,如果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大學的學生,沒有突出的才華和能力,出眾的外表,家境一般,仍舊選擇不去努力,不去在一件事情上堅持,還時常抱怨自己的家庭和父母,自甘平庸,想想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年輕就是一切創造可能的資本,用金錢無法衡量。
我提到的平庸是一種相對說法,在自己的努力範圍內,有的人喜歡平淡,那平淡就是你生活的樣子,自得其樂,有的人喜歡奢華,反而他們就覺得平淡是平庸,看自己心裡的期待。
很多中年人會看不慣20歲的年輕人的穿衣風格,比如露腳踝的褲子,老了老了什麼病都會找回來。為什麼他們想這樣穿衣服?因為就那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對時尚的追求,他們老了的時候便沒有機會再光明正大的時尚,普遍人認知裡,老人的穿著都是一個風格。這裡的時尚追求也是一個目標,甚至這個目標很小,自己覺得好看就行了。在工作上更是如此,為了達到自己心裡想要的生活,哪怕是一件漂亮的大衣,他們都會犧牲更多的時間和身體健康是付出,滿足自己的目標。也許,他們10年20年後會後悔,但現在,他們絕對不會,因為他們付出的這些,不論是給家庭減輕負擔,還是滿足自己的小願望,都值。
-
8 # 米娜sunshine
做什麼都是有付出的,就看目標是什麼,如果是普通人,沒有人脈沒有敏銳的理財頭腦,又希望事業有成,財富自由,那剛開始只能先靠勞動力賺錢。在這個階段,勢必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來達到眼前的目標。
這有點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剛開始的重工業階段勢必要犧牲一下自然環境,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定的環境汙染。等經濟發展起來,再用部分資金重點治理環境汙染。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主要目標。跟人的發展是一樣的,先發展個人能力,實現經濟積累,再花錢保養促進健康,這是一個很普遍,也很明智的選擇。只不過在這階段要有適度原則,發展經濟砍伐森林不能山山砍空。為了工作犧牲身體健康,不能太過嚴重,年輕時就是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付出,把這些時間精力付出到對我們以後有提升有幫助有積累的事情上也是蠻好的。
而且做什麼事情都是有犧牲的,喜歡上班生活,就犧牲運動休閒時間,喜歡旅行生活,就犧牲在辦公室的休閒。無論怎樣,覺得值得就好,任何事情都不是白白的來的,但也不能無謂犧牲。同樣做一件事情,別人用30分鐘,你很努力很認證,卻用了兩小時,效果一樣。這樣的犧牲就不太值得了,需要我們在技能精進和工作效率上有所提升。大家覺得呢?
-
9 # 橘子看
年輕人為了長遠目標只能犧牲當下滿足甚至健康這句話,犧牲滿足是一定的,犧牲健康這件事是可議的。
滿足感在我個人看來,滿足感越強,越會降低個人繼續前進的動力,當然很多人生存狀態很好,我很滿足現狀,覺得不需要在為之奔命,那其實你可能可以更好一點。現在主要來說說健康這件事。
在談之前先給大家講個個人經歷,作為大學老師,大家覺得哈,你們工作好輕鬆,有彈性,確實是這樣,那高強度是如何呢?在2016年9月到11月初學期前九周,我每週20節課,就是週一到週五每天上午四個小時站著滔滔不絕,下午和晚上準備第二天的課,之前沒有這麼高強度工作過,九周結束後,每週就只剩下一天上午有課,那麼就是一週只上一上午的課,這個彈性張力很大吧,很多人好羨慕,哇,你一週只用工作一上午,那麼剩下的時間我在幹什麼呢?不停地去醫院,因為彈性問題,在緊張狀態下腦子緊繃著弦,弦一但放鬆了,立馬各種問題奔過來,那段時間胸悶心慌手腳發涼出冷汗就不說了,甚至會有呼吸困難,神經官能症,無法支配自己的想法、醫生給開了抗焦慮藥等等, 一直延續到當年12月底兩眼一抹黑暈倒去醫院好像才開始好轉。
以上對健康的犧牲還並不是為了長遠的目標,只是近期的小目標,如果為了長遠的目標這樣消耗,真是得不償失的。那麼2017年同樣時間段我是如何呢?在大四節課的第九周,我代課數量為28節,這其中有8節是隨堂考試。如果一週除去開會和晚上時間,滿課狀態是32節。強度比去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今年身體就很好的扛了過來,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就是鍛鍊身體,2017年伊始到9月,每週鍛鍊四五天,不用多,在家裡跳跳做做健身APP上的腰腹運動,出門到公園跑跑步,每天40分鐘肯定搞定,日積月累身體素質沒問題,才能承擔更重的壓力。
所以為了長遠目標,更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而強健的體魄不需要每天去健身房倆小時,隨時十來分鐘都可以完成,所以滿足感這件事可以犧牲,健康這件事你需要想一想。
-
10 # 一品職事官
其實這種現象在中國也是司空見慣的:
一、社會發展的如此之快,讓我們用幾十年走過了資本主義幾百年的歷程;生活的節奏如此之快,讓我們的靈魂跟不上我們的腳步;工作壓力如此之大,讓我們已經到了未老先衰的地步。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北上廣深的年輕人,為了能夠在大城市紮根,買房,拼命的掙錢,不斷加班、熬夜,如網際網路、金融、投資等行業,猝死現象屢有發生。
二、不正常的價值觀宣傳導致了人們一切以金錢來衡量,變得越來越唯利是圖,甚至是笑貧不笑娼。這種畸形的價值觀也導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明明知道身體是第一位的,但為了早日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住上大房子,開上豪車,寧可損失掉身體的健康為代價。
三、貧富差距確實越來越大,體現在不僅僅是財富上,還有身體上。記得中學時候學的莫泊桑寫得短片小說《項鍊》,主人公為了償還一個丟失的項鍊,付出了一生得辛勤,人也變得很衰老,這充分說明了貧窮本身也是一種壓力這個道理。貧窮的人確實要超過富人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坐到和富人一樣的位置,這很多時候是靠巨大的犧牲換取的。
-
11 # 橙兒麻麻育兒經
我覺得年輕人為了長遠目標犧牲當下的滿足和健康,應該算是一種普遍的狀態吧。
特別是如文中所說,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沒有家世背景、沒有社會資源,只能靠自己努力打拼的人。
試想,我們每天為了房貸、車貸,兢兢業業,捨不得亂花錢,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省吃儉用,生活處處要開銷,但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打拼,如果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我怎麼開心怎麼花錢,那談何未來呢。
有時候可能為了工作,加班加點,也都是想著有一天能讓生活更美好。而加班、熬夜、學習、壓力,也都是為了將來能夠過得更好。
其實這樣的狀態不能說不好,至少在為了將來努力,但是在這樣拼搏的背後,我們確實也應該更關注到自身的健康,畢竟以犧牲了健康換來財富,也是不太明智的。
-
12 # 走之16
年輕人為了長遠目標只能犧牲當下滿足甚至健康,說的是害人的話。曰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鋤秋收獲。早熟命短、素質差。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古人云:“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春風夏雨,能令萬物欣欣向榮,秋霜冬雪,能令萬物成熟。只有明白道理,才能達到“觀念,心態,生命品質”的改變。收穫健康自在生活。
回覆列表
犧牲當下滿足可以理解,犧牲健康就不敢苟同了。
年輕人初入職場,為了儘快在公司站穩腳跟,拼命加班表現,或者拼命充電提升自我,或許會放棄健身、旅遊等休閒時間,縮減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的相處時間,甚至耽誤婚姻或者生育,可是這都是短暫的,一旦目標實現,不但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明月”的成就感,其他的問題也迎刃而解。旅遊可以去更遠的地方,聚會有更多的談資,至於婚姻,優秀的自己何愁吸引不了更好的異性。但是如果年輕人為了升職,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睡三四個小時或者每天為了應酬喝的爛醉,長此以往,即便是成功了,健康的身體卻再也回不來了,身體的虧空或許能夠補回來,僅僅只是或許。
我聽說過一個年輕人,牛津大學研究生畢業,放棄讀博,回國創業。他的目標是在四十歲之前將公司發展上市。為了這個目標,他常年奔波於各個城市,除了每年一次的家庭旅行,基本沒有其他休閒活動,造人計劃也推遲到35歲以後。他可以說是為了長遠目標,犧牲當下的典型。但是同時,他也是個非常自律的人,應酬場合,酒喝到八分醉就喊停,每天睡夠八個小時,每週去一次健身房。三餐即便不能特別準時,也會盡量保證三餐都吃。他對於早餐特別重視,每天堅持自己在家做早餐。可以說他的生活健康而充滿規律。
如果健康是1,事業、地位、金錢是0,沒有1做支撐,有再多的0也只是0。所以提醒廣大的年輕人,不論如何,都不能犧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