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訊息,根據農業農村部在上個月底公佈的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來看,長江江豚的數量達到了喜人的1249頭。
要知道早在2012年,長江江豚還有數千頭的數量,當時為易危物種,但是到了2016年,數量就不足千頭,成為了極危物種,而最近一次全面針對長江江豚的科考發生在2018年,當時的數量預估為1012頭,也就是說短短的4年,長江江豚的數量就上升了二百多頭。
長江江豚的數量之所以發生了質的飛躍,主要要歸功於長江十年禁漁,因為長江江豚的自然分佈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而長江中下游地區曾經的捕魚業非常發達,而捕魚時漁網會誤傷長江江豚,而且它的主要食物以青鱗魚、大銀魚、鰻魚、鱸魚等經濟型魚類為主,恰恰是人們漁業捕撈的主要物件,所以,在誤傷和食物減少的雙重打擊下,長江江豚的數量逐年的下降。
而十年禁漁,不僅減少了誤傷的發生,魚類的數量也在逐漸的恢復,這給江豚提供了良好的捕獵和繁殖環境,所以,僅僅是長江禁漁的第二年,在科學家們的保育下,江豚的數量恢復就非常喜人了。
長江江豚集體嬉戲的畫面
江豚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俗稱-江豬,關於江豬的說法從古代就已經有了,而這個俗稱也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作為一種水生哺乳動物,江豚怎麼看都跟豬沒啥關係,為何會得這個俗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雖然江豚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動物,經過千萬年的演化它看起來更像是是魚,但是,江豚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哺乳動物,而且江豚平均體長1.4米,體重平均60公斤,它有著比較渾圓的身體,頭部也非常的圓潤,身上無毛,光滑。
而古人在描述一種動物時,通常會用已知的動物,而在已知的動物中古人最熟悉的無疑就是家禽和家畜了,在眾多的家禽和家畜中,能夠滿足身體渾圓、頭也圓潤的,而且體表毛髮較少的只有豬了,所以就有了江豬的說法,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作為曾經長江流域最常見的一種哺乳動物,古人在從事捕魚業時,也捕捉到了長江江豚,並且人們也屠宰並吃過江豚。早在宋代的《證類本草》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海㹠(tún)魚,味鹹無毒,作脯食之,一如水牛肉,味小腥............生大海中,候風潮出,形如㹠,鼻中聲,腦上有孔,噴水直上,百數為群,人先取得其子,系著水中,母自來,就而取之。
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把江豚當成了一種類似於豬(㹠)的魚,味道與牛羊肉差不多,有略微的腥味。
而在清朝的《海錯圖》中有關於古人屠宰江豚的記載:
腹內有膏兩片,絕似豬肪,其肝腸心肺腰肚全是豬腹中物。
意思就是人們將江豚開膛破肚之後發現它的內臟與豬的內臟極為相似,再加上它的外形與豬有些相似,所以古人就認為它是一種生活在江海中的豬,這也是它江豬名字由來之一。
當然,江豚與豬的內臟相似並不意外,因為江豚包括其他的鯨豚類都是由早期的偶蹄目動物演化而來的,而豬也是偶蹄目動物,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而且它的口味與牛羊肉接近也沒什麼問題,畢竟牛羊也是偶蹄目動物,而且它們與鯨豚類的關係要比豬更近一些。
偶蹄目演化樹
江豚與江豬這兩個名字只是變了第二個字,畢竟長江江豚是長江獨有的一種哺乳動物,江這個字取的就是長江,這個沒法更改,而豚這個字就比較有意思了。
豚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其中右邊的豕(shi)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它是一個象形字,經過了多代的演變最終而成。從這個字的形態看,它與家畜中的豬作為接近,因此在金文中,豕這個字直接就用豬的形象給代替了,所以豕字指的就是豬。
加上月的偏旁後,豚在古代的解釋是小豬,其中月在這個字中屬於年齡詞,也就是不足月或者只有幾個月的豬,自然就是小豬了。古人會豚兒來謙稱自己的孩子。因此,江豬與江豚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只是江豚更符合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命名設定,所以,江豬成為了江豚的俗稱,而不是學名。
既然談到了江豚為何有類似於豬的內臟以及類似於牛羊肉的風味,我們不妨再來說一下與長江江豚最接近的物種。
長江江豚是鼠海豚科江豚屬下的動物,所以與之最接近的一定是同屬成員,早在2008年以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江豚屬下只有一個物種-露脊鼠海豚,但是在08年科學家們對江豚進行了基因分析後發現,生活在印度洋北部和太平洋西部地區的江豚與生活在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江豚在十幾萬年前就分化了,所以它們應該為不同的種。
因此,與長江江豚最接近的物種是印太露脊鼠海豚,而再向上一級,就是鼠海豚科下的各類海豚了。
除了鯨豚類外,與長江江豚基因最接近的其實不是豬,也不是牛羊,而是半水生的哺乳動物河馬,它們早在距今約5000萬年前有著共同的祖先,只是鯨最早的祖先巴基斯坦古鯨在這一時期率先從祖先中脫離了出來,到了距今約4000萬年前,河馬最早的祖先石灰獸也演化出來了,至此它們徹底的分道揚鑣。
在之後的進化中,河馬一直延續著半水生的習性,體型逐漸增大,而鯨在逐漸的適應了完全的水中生活,發展成了一個擁有眾多種類的大家族-鯨目。
江豬是古人最早對江豚的稱呼,這是因為它們渾圓的身體以及內臟更像豬,而這種像其實是同祖先導致的,而豬與豚是同義,所以才有了江豚這個學名。
不過,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河馬這個名字不太恰當,因為馬是奇蹄目動物,而河馬是偶蹄目動物,從基因相似度來看,它們應該叫河豚比較合適,不過,河豚已經被佔據了,所以最合適的就是河牛了(娛樂一下哈)。
好訊息,根據農業農村部在上個月底公佈的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來看,長江江豚的數量達到了喜人的1249頭。
要知道早在2012年,長江江豚還有數千頭的數量,當時為易危物種,但是到了2016年,數量就不足千頭,成為了極危物種,而最近一次全面針對長江江豚的科考發生在2018年,當時的數量預估為1012頭,也就是說短短的4年,長江江豚的數量就上升了二百多頭。
長江江豚的數量之所以發生了質的飛躍,主要要歸功於長江十年禁漁,因為長江江豚的自然分佈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而長江中下游地區曾經的捕魚業非常發達,而捕魚時漁網會誤傷長江江豚,而且它的主要食物以青鱗魚、大銀魚、鰻魚、鱸魚等經濟型魚類為主,恰恰是人們漁業捕撈的主要物件,所以,在誤傷和食物減少的雙重打擊下,長江江豚的數量逐年的下降。
而十年禁漁,不僅減少了誤傷的發生,魚類的數量也在逐漸的恢復,這給江豚提供了良好的捕獵和繁殖環境,所以,僅僅是長江禁漁的第二年,在科學家們的保育下,江豚的數量恢復就非常喜人了。
長江江豚集體嬉戲的畫面
江豚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俗稱-江豬,關於江豬的說法從古代就已經有了,而這個俗稱也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作為一種水生哺乳動物,江豚怎麼看都跟豬沒啥關係,為何會得這個俗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江豬之稱與形態有關雖然江豚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動物,經過千萬年的演化它看起來更像是是魚,但是,江豚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哺乳動物,而且江豚平均體長1.4米,體重平均60公斤,它有著比較渾圓的身體,頭部也非常的圓潤,身上無毛,光滑。
而古人在描述一種動物時,通常會用已知的動物,而在已知的動物中古人最熟悉的無疑就是家禽和家畜了,在眾多的家禽和家畜中,能夠滿足身體渾圓、頭也圓潤的,而且體表毛髮較少的只有豬了,所以就有了江豬的說法,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江豬之稱與解剖有關作為曾經長江流域最常見的一種哺乳動物,古人在從事捕魚業時,也捕捉到了長江江豚,並且人們也屠宰並吃過江豚。早在宋代的《證類本草》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海㹠(tún)魚,味鹹無毒,作脯食之,一如水牛肉,味小腥............生大海中,候風潮出,形如㹠,鼻中聲,腦上有孔,噴水直上,百數為群,人先取得其子,系著水中,母自來,就而取之。
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把江豚當成了一種類似於豬(㹠)的魚,味道與牛羊肉差不多,有略微的腥味。
而在清朝的《海錯圖》中有關於古人屠宰江豚的記載:
腹內有膏兩片,絕似豬肪,其肝腸心肺腰肚全是豬腹中物。
意思就是人們將江豚開膛破肚之後發現它的內臟與豬的內臟極為相似,再加上它的外形與豬有些相似,所以古人就認為它是一種生活在江海中的豬,這也是它江豬名字由來之一。
當然,江豚與豬的內臟相似並不意外,因為江豚包括其他的鯨豚類都是由早期的偶蹄目動物演化而來的,而豬也是偶蹄目動物,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而且它的口味與牛羊肉接近也沒什麼問題,畢竟牛羊也是偶蹄目動物,而且它們與鯨豚類的關係要比豬更近一些。
偶蹄目演化樹
江豬之稱與文字有關江豚與江豬這兩個名字只是變了第二個字,畢竟長江江豚是長江獨有的一種哺乳動物,江這個字取的就是長江,這個沒法更改,而豚這個字就比較有意思了。
豚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其中右邊的豕(shi)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它是一個象形字,經過了多代的演變最終而成。從這個字的形態看,它與家畜中的豬作為接近,因此在金文中,豕這個字直接就用豬的形象給代替了,所以豕字指的就是豬。
加上月的偏旁後,豚在古代的解釋是小豬,其中月在這個字中屬於年齡詞,也就是不足月或者只有幾個月的豬,自然就是小豬了。古人會豚兒來謙稱自己的孩子。因此,江豬與江豚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只是江豚更符合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命名設定,所以,江豬成為了江豚的俗稱,而不是學名。
與江豚最接近的物種既然談到了江豚為何有類似於豬的內臟以及類似於牛羊肉的風味,我們不妨再來說一下與長江江豚最接近的物種。
長江江豚是鼠海豚科江豚屬下的動物,所以與之最接近的一定是同屬成員,早在2008年以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江豚屬下只有一個物種-露脊鼠海豚,但是在08年科學家們對江豚進行了基因分析後發現,生活在印度洋北部和太平洋西部地區的江豚與生活在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江豚在十幾萬年前就分化了,所以它們應該為不同的種。
因此,與長江江豚最接近的物種是印太露脊鼠海豚,而再向上一級,就是鼠海豚科下的各類海豚了。
除了鯨豚類外,與長江江豚基因最接近的其實不是豬,也不是牛羊,而是半水生的哺乳動物河馬,它們早在距今約5000萬年前有著共同的祖先,只是鯨最早的祖先巴基斯坦古鯨在這一時期率先從祖先中脫離了出來,到了距今約4000萬年前,河馬最早的祖先石灰獸也演化出來了,至此它們徹底的分道揚鑣。
在之後的進化中,河馬一直延續著半水生的習性,體型逐漸增大,而鯨在逐漸的適應了完全的水中生活,發展成了一個擁有眾多種類的大家族-鯨目。
最後江豬是古人最早對江豚的稱呼,這是因為它們渾圓的身體以及內臟更像豬,而這種像其實是同祖先導致的,而豬與豚是同義,所以才有了江豚這個學名。
不過,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河馬這個名字不太恰當,因為馬是奇蹄目動物,而河馬是偶蹄目動物,從基因相似度來看,它們應該叫河豚比較合適,不過,河豚已經被佔據了,所以最合適的就是河牛了(娛樂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