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80萬年至200萬年的中國藍田人、西侯度人、元謀人,由於尚未掌握儲存自然火種的辦法,故主要透過採集、狩獵的方式獲取食物。《淮南子·脩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螺)、蛖(蚌)之肉。”
新石器時代,隨著原始農業與畜牧業及陶器製作業的出現,人們的飲食方式、飲食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食物結構
1.植物類食物
史前時代,最初的植物類食物是採集的野生植物。
一萬年前(目前已知考古發現的糧食遺物距今約七八千年)農耕出現後,才出現糧食。黃河流域及其他北方地區,以粟、黍為主食。仰韶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時期人通常煮粥吃,粥內有時也攙雜野菜、蔬菜。
當時已經種植大豆,史前時期一般用大豆和小米、黃米一起煮吃,大豆的葉子也被食用。
西南地區考古發現有野生大麥的遺物,藏族很早就以這種野生大麥為食物,並從中培育了青稞。
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主要種植水稻,大米是主要食物。
2.動物類食物
(1)陸地動物
元謀人遺址:各種鹿類動物、麂、麅、Mustang、兔、貓、豬、狗、豪豬、犀牛、虎、象、羚羊、竹鼠、田鼠等。
藍田人遺址:各種鹿類動物、野兔、狗、豺、狼、豬、虎、貉、獾、熊、熊貓、象、犀牛、馬、野牛、獅、豹、羚羊、各種鼠兔、各種鼠類、獏、獼猴等等。
(2)水產品
中國吃魚的習俗,迄今可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西侯度遺址出土的鯉魚化石,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與中國古人類有關的魚類化石。
距今約10萬年的丁村人遺址,曾發現鯉、鯇、鯰、鱨、青魚等五種化石。丁村人已掌握了火種儲存技術,故燔烤鯉魚、鯇魚、鯰魚、鱨魚和青魚之食俗,當肇始自丁村人。
丁村人遺址還發現田螺化石,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國古人類吃田螺的記錄。
丁村人已有吃蝸牛之俗。
丁村人已開始烤吃蛤、蚌等。
吃毛蚶的吃俗當始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
吃河龜或海龜的習俗,迄今可上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也發現了龜的遺骸,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所發現。
江西和廣西等地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發現的螃蟹遺骸,表明華人吃蟹的歷史至少也有7000—8000年之久。(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難回答了!)
新石器時代早期始到晚期,全國各地的大部分遺址都發現有漁獵工具、魚骨、魚形藝術圖象等。
3.蔬菜類食物
吃蔬菜之俗在新石器時代已發生,此時期除煮吃野菜外,也陸續出現煮吃人工栽培的葫蘆、芥菜、白菜、芸菜(油菜)、菱角等。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史前時代已經有人工種植的蔬菜:白菜、芥菜(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油菜(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葫蘆(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蠶豆(杭州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考古發現,以往認為蠶豆產地是裡海南岸或非洲北部。良渚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表明中國也是蠶豆的原產地之一)
4,水果類食物
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人吃的水果或堅果,大約有甜瓜、花生、桃、梨、棗、橡子、栗子、榛子、松子、桑葚 、朴樹子、杏、橄欖、核桃 、梅等,其中甜瓜、花生、栗子、桃、杏、梅等屬人工栽培。
二、飲料
1.水
2 .動物血液
3.酒
《淮南子·泰族訓》:“儀狄為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三、飲食器具
舊石器時代尚無飲食容器的製作,或用獸頭骨當舀水器使用,或使用《禮記·禮運》所載“汙尊抔飲”的辦法,汙尊是挖地成坑、鑿地為尊;抔飲,即手掬、用雙手捧。
新石器時代陶器發明同時標誌著飲食器製作和應用習俗的發生。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磁山、裴李崗文化發現的陶容器,是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飲食容器之一。有罐、碗、缽、三足鼎、盂、壺、盤、四足鼎、杯等。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陶飲食容器以中原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最為典型。
四、炊器
紅陶釜、灶 1957年 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
在距今80萬年至200萬年的中國藍田人、西侯度人、元謀人,由於尚未掌握儲存自然火種的辦法,故主要透過採集、狩獵的方式獲取食物。《淮南子·脩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螺)、蛖(蚌)之肉。”
新石器時代,隨著原始農業與畜牧業及陶器製作業的出現,人們的飲食方式、飲食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食物結構
1.植物類食物
史前時代,最初的植物類食物是採集的野生植物。
一萬年前(目前已知考古發現的糧食遺物距今約七八千年)農耕出現後,才出現糧食。黃河流域及其他北方地區,以粟、黍為主食。仰韶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時期人通常煮粥吃,粥內有時也攙雜野菜、蔬菜。
當時已經種植大豆,史前時期一般用大豆和小米、黃米一起煮吃,大豆的葉子也被食用。
西南地區考古發現有野生大麥的遺物,藏族很早就以這種野生大麥為食物,並從中培育了青稞。
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主要種植水稻,大米是主要食物。
2.動物類食物
(1)陸地動物
元謀人遺址:各種鹿類動物、麂、麅、Mustang、兔、貓、豬、狗、豪豬、犀牛、虎、象、羚羊、竹鼠、田鼠等。
藍田人遺址:各種鹿類動物、野兔、狗、豺、狼、豬、虎、貉、獾、熊、熊貓、象、犀牛、馬、野牛、獅、豹、羚羊、各種鼠兔、各種鼠類、獏、獼猴等等。
(2)水產品
中國吃魚的習俗,迄今可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西侯度遺址出土的鯉魚化石,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與中國古人類有關的魚類化石。
距今約10萬年的丁村人遺址,曾發現鯉、鯇、鯰、鱨、青魚等五種化石。丁村人已掌握了火種儲存技術,故燔烤鯉魚、鯇魚、鯰魚、鱨魚和青魚之食俗,當肇始自丁村人。
丁村人遺址還發現田螺化石,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國古人類吃田螺的記錄。
丁村人已有吃蝸牛之俗。
丁村人已開始烤吃蛤、蚌等。
吃毛蚶的吃俗當始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
吃河龜或海龜的習俗,迄今可上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也發現了龜的遺骸,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所發現。
江西和廣西等地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發現的螃蟹遺骸,表明華人吃蟹的歷史至少也有7000—8000年之久。(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難回答了!)
新石器時代早期始到晚期,全國各地的大部分遺址都發現有漁獵工具、魚骨、魚形藝術圖象等。
3.蔬菜類食物
吃蔬菜之俗在新石器時代已發生,此時期除煮吃野菜外,也陸續出現煮吃人工栽培的葫蘆、芥菜、白菜、芸菜(油菜)、菱角等。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史前時代已經有人工種植的蔬菜:白菜、芥菜(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油菜(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葫蘆(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蠶豆(杭州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考古發現,以往認為蠶豆產地是裡海南岸或非洲北部。良渚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表明中國也是蠶豆的原產地之一)
4,水果類食物
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人吃的水果或堅果,大約有甜瓜、花生、桃、梨、棗、橡子、栗子、榛子、松子、桑葚 、朴樹子、杏、橄欖、核桃 、梅等,其中甜瓜、花生、栗子、桃、杏、梅等屬人工栽培。
二、飲料
1.水
2 .動物血液
3.酒
《淮南子·泰族訓》:“儀狄為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三、飲食器具
舊石器時代尚無飲食容器的製作,或用獸頭骨當舀水器使用,或使用《禮記·禮運》所載“汙尊抔飲”的辦法,汙尊是挖地成坑、鑿地為尊;抔飲,即手掬、用雙手捧。
新石器時代陶器發明同時標誌著飲食器製作和應用習俗的發生。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磁山、裴李崗文化發現的陶容器,是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飲食容器之一。有罐、碗、缽、三足鼎、盂、壺、盤、四足鼎、杯等。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陶飲食容器以中原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最為典型。
四、炊器
紅陶釜、灶 1957年 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