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鷺書生

    你表述不準確,準確的說是明朝沒有海軍。維持內河的水軍一直都有。

    其實這很正常,對於一個陸權國家,唯一需要面對的大海的威脅就是海盜,也就是倭寇。但是打擊這種目標,顯然建設一支用於大規模海戰的海軍是屬於大炮打蚊子。

    畢竟十年陸軍、三十年空軍、百年海軍。海軍的建設是三軍中花費最大的。要維持這樣一支軍隊,必須要有持續性的戰略目標。

    同時期,英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樣的海權國家發展海軍是為了維持殖民地和貿易利益,法國、德國、俄國等陸權國家則是為了抵抗海權國家對自己海岸線和貿易通道的威脅。

    而同時期的明朝顯然沒有這樣的需求,日本、北韓和東南亞國家在明朝眼裡過於渺小。所以有限的軍費都用來防範陸上的敵人。尤其是明朝宣宗之後國力迅速下滑,更沒有多餘的財力去保護自己的海上貿易。

    同樣的情況如果放在宋朝身上,毫無疑問會加強海軍的建設。畢竟中國歷史上海上貿易最繁盛的時期就是宋朝。

    清朝也是在歐洲列強觸角伸到家門口後,才開始建設海軍的。

  • 2 # 燃爆你的荷爾蒙

    不得不說明朝初期,中國的造船技術還是很厲害的,像陳友諒的水軍,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在當時世界上也是蓋蓋的。

    但是明初有海禁令:“片板不得下海”就是明朝海禁令的主要內容。

    由於中國古代自古都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模式,因此對於大海的需求並不是太大,中央朝廷對於出海只有兩個方面,一是朝貢貿易模式,即周邊小國承認我的中央王朝地位,出於懷柔荒遠、薄來厚往,可以互派使者;二是私人海外貿易,由於中央王朝的抑商國策,因此對於海外貿易是阻礙和控制的,因此民間只能私下進行貿易。

    總的來,在元朝之前海上貿易對於中央王朝來說是可有可無,但是到了元朝往後了,民間走私發展迅猛,海盜武裝及其猖獗,中央王朝需要還非大量的人力財力來保護海疆,因此對於海上貿易可有可無的王朝來說,海禁是最為快捷,最為有效的方式。

    因此,在朱元璋建明後的,1370年下詔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1374年下詔撤銷歷朝歷代專門負責海外貿易的舶司機構,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下詔斷絕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交流。1394年,徹底取締海外貿易,禁止華人下海通商。

    可以看出,朱元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沿海的穩定,鞏固自己的統治,因此才下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令,一片木板都不允許下海,還發展海軍?

    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鴉片戰爭爆發,在這方面有人說朱元璋是誤我華夏第一人,朱元璋的功績不可否認,他是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沒有之一,但這個政策確實對後世有了深遠的影響!中華百年的屈辱史和這個政策不是沒關係。

    到了明朝末年,朝廷北邊要應付努爾哈赤的後金,南邊應付農民起義,僅僅是農民起義,按下個葫蘆上來個瓢,農民軍卻是是越打越多,再加上在北邊長城沿線還得和後金捉迷藏,從山海關到山西的長城一線,後金想打哪就打哪,自顧不暇,發展水軍?兩個字——沒空!

  • 3 # 芒種螳螂生

    皮島總兵毛文龍,皮島在北韓和遼東交界附近的海外,離後金大後方很近,走海路偷後金的家非常方便,後金每次出征都要留守一部分兵力預防被偷襲。後袁崇煥殺毛文龍,皮島的部隊投降了後金,耿仲明、尚之信、孔有德這三個就是毛文龍的手下。皮島駐軍散了後,後金再無後顧之憂。

    毛文龍曾配合登萊巡撫袁可立出兵偷襲後金後方,收復旅順和沿海很多土地。行軍路線基本就是你說的那樣。

    毛文龍坐鎮皮島,高懸海外不受朝廷節制,基本是海上土皇帝,每年又向朝廷要大量的軍餉,日子過得很滋潤。皮島的兩萬多軍馬真進攻後金實力不夠,只能做牽制,文官團體認為付出代價過大,再加上毛文龍不服管,因為招來彈劾。後被袁承煥矯詔殺害,崇禎給袁崇煥定罪,其中一個就是擅殺大將毛文龍。

    明的海軍戰力還可以,後金基本為零,這方面是碾壓的。但是透過遼東登陸,進攻後金大後方,主要依靠的還是地面作戰部隊,明軍在這方面並不佔有優勢,很有可能進去了出不來,因此從始至終都是騷擾威懾為主,到後面甚至文官們覺得騷擾偷襲都可有可無的。再加上明朝當時的財政,只保留陸地上對後金防禦都很吃力,後金又沒有海軍,所以明朝更不願意在海軍上投入了。

    明海軍還是有輝煌歷史的,永樂時期的鄭和下西洋,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援朝抗日作戰,海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水寒》一個歐皇合成的4攻擊戒指,買家給2000萬,你覺得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