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畜牧大集網

    導致豬生長緩慢的原因很多,由於題主沒有微加幸福背景,下面我就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分享。

    1、 飼養模式。不管再好的品種,再精細化的飼養管理,如果養豬人採用的是放養模式,豬怎麼也長不快。半放養,出欄需要8個月以上。完全放養,出欄需要1年。

    2、 品種。如果你喂的是本地土豬,或者土雜豬,你再怎麼用心,生長速度註定趕不上外三元,這是基因決定的。就像華人註定不會有歐美人的高大,不會有黑人強悍的身體素質。

    3、 飼料。如果飼料品質不佳,比如營養濃度低,或者不平衡,就不能充分提供豬生長所需的營養,自然會影響生長速度。嚴重者會出現各種營養性疾病,比如貧血、軟骨症、低血糖症等。若是飼料質量發生惡性問題,比如黴菌中毒,輕則會讓豬的健康受到傷害,重則會導致豬的死亡。

    4、 飼養管理。如果飼養管理既不用心,也不專業,對豬愛管不管的,生長自然好不了。

    5、 疫病。不管是得了什麼病,總會對豬的生長有所影響,如果生物安全做得不好,豬經常患病,生長緩慢就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 2 # 農拾記365

    育肥豬生長緩慢,出欄期延長?這是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成本,是養豬人不願意看到的。想要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就要明白其發生的原因。

    那麼,那些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純正的品種豬,所生產的仔豬,自然是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料肉比低,抗病力強。

    而目前很多豬場多年沒有外出引種,基本都是自留後備母豬。所以自己會覺得豬越長越慢。

    所以,純正的新鮮血液的種豬,是提高育肥豬生長速度的一個因素。

    出生重

    保證品種的前提下,出生重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出生重決定著斷奶重,保育期的生長髮育,出欄體重和出欄日齡。

    因為,純正的品種的生長潛能更多並沒有被挖掘出來。

    斷奶重

    雖然出生重影響著斷奶重。但是我們也可以透過哺乳期的某些手段來提高斷奶重,期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哺乳母豬採食量。

    哺乳期母豬的最大采食量一直是很多人想要達到的。在保證日糧營養的基礎上,哺乳母豬每多采食一口飼料,就會為仔豬多提供一些奶水。

    斷奶-保育無腹瀉

    這個是要說的,因為在這個階段一旦腹瀉,就會損傷腸道,一方面是腸道自身,另一方面是腸道菌群。

    早期教槽是個不錯的選擇,能夠減少因為飼料而引起的腹瀉。

    溼喂法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

    益生菌的新增也能未腸道菌群的健康發育提供幫助。

    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提供溫暖適宜的室內溫度,保持乾燥,保證仔豬腹下不受涼。這些都是防治腹瀉的手段。

    保育期無腹瀉,不是說那些吃了以後不拉肚子,皮紅毛亮的飼料就是好飼料,這方面一定要謹慎選擇。否則選擇了新增止瀉藥物過多的飼料,反而會損傷腸道。

    疫苗防疫

    說到疫苗,這方面不得不談到兩種疫苗的免疫了。

    支原體肺炎和圓環。這兩種疫苗是公認的經濟苗,免疫成功後,對肉豬的生長,料肉比等一些問題的改善都特別的明顯。有合適機會的豬場可以選擇注射免疫一下。

    飼養環境

    舒服的環境總能讓豬靜下心來好好長肉,所以,夏天有降溫設施。冬天有取暖保溫設施,這些方面的投入,都能很好的改善豬群生長環境,都能很好的讓豬快快長。

    很多時候,飼養管理是最重要的,改變從飼養管理開始!

  • 3 # 豬病通課堂

    在豬場會導致豬生長速度減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品種不好,有的喂的是土豬或者是土雜豬。建議用外三元品種就能解決此問題,如杜大長。

    2、飼料質量的差異,建議選擇大廠的品牌飼料,大品牌的飼料質量穩定,並不容易輕易的改變。

    3、母豬生產繁殖應激大:比如仔豬初生重小,24-27日齡斷奶重只有5-6公斤,會嚴重影響後期的生長。 再有就是在產房裡的仔豬腹瀉問題,一拉就是好幾天,掉膘到完全的恢復,怎麼也要增加個8--12天出欄時間。

    4、斷奶時的仔豬應激腹瀉問題,來來回回的也要延長一週左右的出欄期,控制好斷奶腹瀉,仔豬的死亡率就能降低15%。

    5、管理粗放的問題。現在農戶養豬一般是一豬圈,生活單調,有的豬吃食、睡覺、排糞在同一地點,加之打掃、墊圈不勤,造成環境很差,會導致豬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疾病,嚴重影響豬隻健康,進而影響豬的生長速度。

    6、預防用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也具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抑制生長,影響腸道菌群,不利於飼料營養的吸收,影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會影響飼料中的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這些都會導致豬的生長速度下降,從而出欄期較晚。

    7、驅蟲不徹底或者根本不驅蟲,寄生蟲在最近幾年是危害養豬業的一大隱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芬蘭於4月4日正式加入北約,對地區安全將產生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