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
2 # 雙十一張友文
不算,成功的定義有千百種,成功的道路有萬千條。老師把學生送進985,211及各級各類大學,這是老師應該做的,這是他們的職責之所在,正如母親下蛋、公雞司晨一樣。老師如果給學生正確的“三觀”,給他們力量、信心和鼓舞,遇到困難不害怕……教導學生有“天下之憂而憂……”的理念,讓他們有博大的有胸懷;教導學生具有利他思維、法治思維。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總之,教學生成人,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才算成功。
-
3 # 旁觀者看不清
要看學生的底子。
比如衡中,全河北省各地市掐尖,招來的是全省的精英,那經過三年高中,送到985很正常,送到211稍微差點事,也還行,到一本那就有點失敗了。
如果是教育不發達的地方,孩子們基礎差,經過高中三年,把孩子送到985、211,那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我的孩子在全省排第二,全國排十幾名的高中上的,高二結束時考了班級第一,高考上了211,孩子是不滿意的,我們當父母的也不滿意,但考慮所有因素,還是鼓勵孩子去上而不是復讀,我們認為讀研還有一次機會。孩子大學裡比較努力,推免了北京某985碩士。
-
4 # 老生實話
目前,教育功能被弱化的背景下,老師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學,從教學效果來看,能夠讓學生升學就是硬道理!
嚴格的說:把學生送入X華,X大,然後出國為對手效力,反手卡中國發展的脖子,是教育最大的失敗!失敗之處在於思想靈魂教育的缺失!沒有把愛祖國的責任擔當讓學生入腦入心!
-
5 # 大漠孤煙HB
古人講傳道授業解惑,今人講教書育人。老師的主業就是教學,把學生送進985、211等大學,是自己最大的成功。
拙見拙見。
感謝提問:
評判教育是否成功,應該借鑑“蓋棺定論”。
蓋棺定論,意思是要等一個人死後,才能評判他一生行為處事的是非、功過,出自《大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呂君墓誌銘》。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透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輔助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教育業......主動勞動創造已經成為人類與其它自然生命區別開來的根本標誌。
農業,最長一年可見糧果收成好壞、畜牧業,飼養的動物幼崽最長一年可見收穫肉+蛋+奶的品質幾何、工業,採礦到成品產出通常數月即成,研發全新產品通常情況下也不會超過5年期......人類革新生產勞動輔助用具、總結勞動創造智慧經驗,其核心目標只有一個——增加勞動創造綜合收益的確定性&縮短勞動創造綜合收益週期。然而,現代人類社會事業中,確有教育工作不能僅以時下的工作完成情況評判它是否成功。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因此,教育就好比帶領孩子們穿越“多級分流式船閘”,幼兒園屬於第一級、小學屬於第二級、初級中學為第三級、高階中學為第四級、大學屬於最高的第五級,教育便是儘可能將不同秉性的孩子們送往最適宜他們釋放人生潛能的航道。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的確,教育工作不直接增加任何人類社會消費物資實物,教育工作的勞動者、勞動物件、勞動成果都是活生生的人,教育勞動成果出產的人才未來還將主導人類社會事業發展。因此,無論哪一級現代人類學校教育,都沒有可能將孩子們培養成規格完全統一的被格式化人才。
《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說: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同理,越基礎的學識對孩子們的人生成長影響時間越長、作用越大,中國古人便有“兒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教育警句。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憑藉,德行是才能的統帥。司馬光認為,才勝德的人對社會的危害,遠比一個無才無德之人要嚴重得多。回望歷史,我們也不難發現許多損傷民族大義之人都具有較高的文化學識素養,比如趙高、秦檜、汪精衛。今天,出版《方方日記》抹黑中國防疫的原湖北省作協原主席汪芳,被國家點名制裁的餘茂春可是當年的公費留學生,吳亦凡+李易峰+李雲迪等劣跡藝人曾經可都是母校的驕傲。
幼兒園3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3年以上......中國現行學校教育體制已然足夠陪伴每個孩子長大成年,每個學齡階段的學校和老師也都以順利將孩子們送入更高一級學校為基本教學目標。但是,雖然教育工作不設質保期,但孩子們無論在哪所學校、接受的何種學識內容教學,教育對孩子們的成長影響都會貫穿他們之後的全部旅程。
是非自有公論,功過後人評說,指一個人的行為功過,自會有後世公眾去評論。因為,人類一切主動勞動創造的功過都具有即時正確性和未來不確定性,比如秦始皇因為滅掉了夫人的母國而不立皇后,他再生之時顯得非常公正。但是,後世回望,不立後宮之主卻是秦二世而亡的促成因素之一;漢朝重視外戚、削弱皇室宗親,結果便是外戚干政毀掉了漢王朝;唐朝重視地方大員、削弱外戚權勢,結果便是地方藩鎮割據......
小學將孩子們送入優等初級中學、初級中學將孩子們送入優等高階中學、高階中學將孩子們送入優等大學......當下,學校教育以綜合升學率為評判教學質量的核心準繩,這是最便利的辦法。但是,在學識考試一統學籍升遷之下,孩子們不是在聽老師講解學識就是刷題加深學識印象,勞動實踐、人際社交、體育鍛煉等與升學關聯性相對較差、不宜被格式化考評的學識往往被學校教育系統性忽視。所以說,評判教育是否成功,應該借鑑“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