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白讀財經

    我們6月份M2增速創歷史新低8%,7月份的M2增速為8.5%,8月份M2增速為8.3%,這個資料貌似很低。

    畢竟自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們已經習慣了常年兩位數的M2增長,即使是首次跌破10%也是去年5月份才經歷的事情。

    但正如我去年6月份預測的,M2增速跌破10%遠遠沒有到底一樣,8%其實也是非常高的資料。

    我們的M2≈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在貨幣乘數不變的情況下,M2的增速應該趨同於基礎貨幣增速。

    從資料可以看出,而我們上半年央媽的5月到7月的基礎貨幣增速(8月資料還未出)分別為5.3%,4.8%,4.2%;

    我們從今年5月份到7月份的M2增速分別為8.90%、8.40%、8.50%。

    這也就是說,我們央行發出的基礎貨幣增速平均為4.76%,算上貨幣乘數,結果我們的M2增速卻有8.6%。

    這裡有兩個可能,一種就是貨幣乘數大幅上升,也就是央媽每派出1塊錢結果衍生出了更多的貨幣。

    一種可能,就是M2增速資料虛高,因為基礎貨幣的資料統計口徑比較單一,不容易出錯,則可能M2的增速其實已經遠遠低於8%。

    M2暫時沒有寬鬆的可能,基礎貨幣的增加不是拍拍腦袋隨便發的,正常要與GDP的增速保持同步,否者就會出現滯漲的情況。

    所以期待央行再放水的炒家可以洗洗睡了,央媽放水毫無可能。

  • 2 # 鞅論財經

    M2的增速2017年12月是8.2%(同比),也是近幾年的最底點。今年一月份為8.6%,控制在9%以內。

    可以說,政府已經在有效地控制M2的增長率了,只是前幾年的增長率太快,M2的基數太大,因此,沒有更好的體現!

    (美國日本的M2增長圖表)

    為什麼是如今的M2同比增速控制在9%以內,已經表現極好,並在有效控制貨幣投放量了呢?

    在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年的增長率控制在2%左右。相差幾倍之多,主要原因如下:

    我們還處於中高速增長時期的發展中國家,在2017年的GDP增長率為6.9%,CPI全年上漲1.6%,適當的通貨膨脹能促進經濟發展(一般為2.5%以內)。也就是說去年增加的貨幣使用量至少有6.8%+1.6%=8.5%。這個數字大於12月份的8.2%,接近1月的8.6%。

    這幾年的M2增長率一般高達10%以上,甚至有些月份超過11%。大量發行貨幣,嚴重稀釋貨幣本來價值。

    但也不是長久之計,未來的貨幣投放量控制將成新常態,貶值風險在逐步降低。

    截止2017年12月,貨幣供應量餘額為167.68萬億,增長率8.2%。而去年GDP82萬億,貨幣供應量為GDP的2倍。遠遠高於美國等國家的70%,風險還是很大。

    還有去紙幣化的程序加快,M0的需求量將逐步減少,制約了大部分沒有在流通,藏幣在家的數量。

    另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發展,有效地堅決了持幣在家的風險。進一步替代了不流通這部分的功能。

    因此,未來的M2應該進一步降低,甚至,減少到低於GDP增長率的幅度。這樣才可以有效降低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讓你眼前一亮的超絕八字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