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乖巧百香果de
-
2 # 魚重同學
俗語,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曾被作為指導人們生活的準則而存在。其內容包羅永珍,涉及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當下,清明節將至,關於清明的話題也逐漸多了起來,其中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墓碑四不立,立後人丁散”,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四不立”指的又是啥呢?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
一、早夭之人不立
《左傳》、《國語》中說:“短折曰夭”、“不終曰夭,夭,折也”。“早夭”,指的就是未成年就去世的人。按照民間的傳統習俗,這樣的屬於是來討債的,連祖墳都是不能入的,年齡偏小的不光不能入祖墳,就連棺槨都沒有,一卷破草蓆,隨便找個地方就葬了,遑論立碑一說呢?
二、無後之人不立
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對傳宗接代這事是看的非常重的。誰家要是沒兒子來傳後,會被人們認為是“絕戶”,將來不光攢下來的家業會被族人們瓜分,就連祖墳也不一定能進,身後無人拜祭,自然也就沒人給立碑了。
三、新墳不立
新墳,指的就是去世未滿三年的墳墓。俗話說:“天上一日,人間三年,人間一天,地下三年”,古代父母離世之後,孝子要為父母守孝三年,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三年的守孝時間,對應地下就是千年,千年已過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從頭開始,這個時候就可以為去世的父母豎碑立傳,而那些未滿三年的墳墓是不能過早的立碑的。
四、未出嫁的女性不立
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的嚴重,對於女性尤為的苛刻。嫁出去的女人,去世後是葬在自己祖墳的,一定要葬在婆家才行。
而那些還沒來得急出嫁就去世的女性,不光沒有婆家可以安葬,連自家的祖墳也難入,要擇地另葬才行,自然也就沒有後人為其立碑書傳了。
小結
常言說:“死後墓前百般孝,不如生前粥常溫”,對於古代的這些個講究,我們知道了解一下就好,無需過於糾結對於錯。
有道是:“孝字心頭坐,萬事無差錯,一切從簡,無愧於心就好”。您說對嗎?
回覆列表
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立碑上墳是為祭祖先的一種方式。但是,在立碑上墳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講究:
1. 立墓碑的時間:在傳統文化中,認為人離開人世後需要一個疏離的過程。因此,在人去世後的三年內不宜立碑。
2. 墓碑的規格:墓碑的規格應該與祖先的身份和貢獻相對應。不宜太過奢華,也不宜過於簡陋。
3. 墓碑的方向:在傳統文化中,認為祖先的靈魂應該朝向東方。因此,墓碑應該面向東方。
4. 立碑的內容:墓碑上的內容應該儘可能簡潔明瞭。
總之,立碑上墳是為祭祀祖先的一種方式,要注意講究,尊重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