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輕

    怎麼能這樣說呢!孔子,孟子周遊列國,有多少君王請求輔佐從政,只因政見不合,寧願流落世間,也不苟且,這就證明了他的思想的獨立性。

  • 2 # 梅里一了

    儒家,先秦百家爭鳴中的學術流派之一,代表人物,孔丘,孟軻。

    儒學,漢代確立的官方正統思想體系,經學。由董仲舒倡議,漢武帝確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宋朱熹集大成。

    儒教,將儒家創立者作為宗教偶象進行供奉的典章儀式,如孔府,文廟的宗教典禮。

    儒家作為一學術流派,其思想核心,個人以為就一個字″仁″,並依此派生出義、禮、智、信、勇、誠、恕、忠、孝、悌等倫理體系。

    那什麼是"仁″呢?《論語》中孔子在回答人們對″仁″諮洵的內容有四五十條。其中,最簡明最切中本質的是:《顏淵》篇第22章。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孔子仁學的繼承者孟子,在《盡心下》中進一步將仁提升到″道″的高度。他說:″仁者愛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從″仁″字的結構來看,從人從二。《說文》講:″人者,親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基於血緣的親情,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天性,而不是受外力壓迫下形成的奴性。

    至於為什麼會有人認為儒家思想是一種奴性思想。關鍵在於人們對孔子推崇的″禮″的誤解。禮是一種社會關係秩序規範的儀式,表現出遠近親疏的層級。因此,不平等。既然不平等還要服從,這不是奴性是什麼?服從就是奴性嗎?非也,人類組成社會,必然會形成管理層級,而各層級的管理許可權分配,形成了權力的大小等級,這樣才能保證組織的有效運轉。既便倡導自由,平等的西方社會,也需要一套官僚機構,保證社會的正常執行,為此他們需要制定各種法律,保證各層級權力的有效性。總不至於有人認為服從於法律也是奴性思想吧。哦,也有一種無政府主義思潮。

    要明白,孔子推崇的禮是周初周公旦建立的禮制,周朝是宗法血親社會,這套禮制就是以親情為基礎的倫理秩序和管理層級。所以,個人認為:禮只不過是仁的派生物和外化形式。現代西方社會是資本控制的社會,所形成的法治是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主旨的倫理秩序和管理層級。因此,它的思想核心是個人主義,法只不過是其派生物和外化形式。

    孔子也是肯定法治的,所以美國大法院塑有孔子的雕像。但他認為禮治高於法治。因為禮治是一種自覺,它靠教化來樹立。法治是一種強制,它靠威權來壓迫。那一種更形成奴性呢?關鍵一點,在孔子思想中,禮與法的出發點,都要基於″仁″,孟子將其發揚為″仁政″。並由此產生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關於孔子禮治與法治關係的論述,可參見《孔子家浯.政刑》。篇幅所限就不引述了。

  • 3 # 大白沙之父

    儒家文化是建立在封建專制皇權的制度下的,對威脅專制皇權統治的一切先進思想都有壓制作用,看看當年大清社會環境就十分清楚,太監的社會地位十分突出,這種儒家文化明顯是奴性文化,不管它用什麼仁、義、禮來遮掩,也掩蓋不了儒家文化的奴性本質!

  • 4 # 均是天涯淪落人

    你說的奴性文化是指儒家所構建的等級制度吧,用嚴格的規定來制約人的行為,以此來維持相應的穩定秩序,因為個人的自由受到了約束,所以有人會將其視為是奴性,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導致很多不明就裡的人對此深信不疑,於是這樣的言論越來越深信不疑,可是儒家文化群提倡的並不是這樣,對於儒家而言他們提倡的秩序規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約束個人內在的慾望,從而降低不必要的動亂與損傷,個人也只有認清現實才會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從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例如儒家提倡孝,你說孝順父母是因為奴性深重,所以選擇不孝順,這樣的行為別人並不會對你進行更多的指責,因為這是你的事情,但是對於旁觀者而言,他們多數會對你敬而遠之,因為你用自己的實際行為證明了自己的獨特,他們很顯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獨特,因此他們選擇躲避,你能說他們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奴性嗎?

  • 5 # 嘯塵105432625

    儒家文化在華夏文明中佔有重要作用,主要思想觀點,如今還被人所遵從,如仁,義,禮,智,信,中庸之道等。但不可否認儒家文化也含有大量糟粕,如三綱五常等。但不可否認的是儒家在華夏文明傳承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出現了斷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