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整個漢朝的侯都是世襲了,然而在侯的傳遞過程中經常出現斷絕,這就是所謂的失侯。在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大封功臣,封了很多侯爺,但是這些侯或者他的後代很快便都失去的爵位,這叫失侯,東漢和西漢的侯爵制度一樣,幾乎完全照抄。但都一兩代便失侯了。其中主要分為這麼幾種情況。
一、獲罪失侯,兩漢時期一共封了兩三百個侯爺,但是真正能夠長保富貴的只有西漢的富平侯張安世,其他侯爺都是基本上過不了一兩代就因為自己或者子孫獲罪失侯,這很像我們現在說的富不過三代。到了東漢之後那更加嚴重,東漢時期宦官和外戚相互傾軋,這樣這些侯爺的政治風險一下子比西漢更加高,很多都來不及傳遞下去就失去爵位了。因為東漢掌握軍權的很多情況下是外戚,因此那些軍功封侯的也都是外戚的下屬,這樣一旦外戚倒臺,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二、無子國除。在兩漢時期的醫療條件非常差,而且侯爵的傳承也都非常嚴格,都是父子相傳,嫡長子繼承製,如果無嫡長子那麼可以讓庶長子繼承,但不能將自己的侯爵傳給兄弟或者侄子,因此在這個過程經常出現侯爺自己無子,導致爵位被取消,在史書上被稱作無子國除。比如霍去病的爵位冠軍侯就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早死被取消了。
三其他原因,這主要是酎金律,酎金是獻祭宗廟的祭品,按照禮制而言,要求會比較嚴格。列侯敬獻的酎金成色不足,就是違反了酎金律。但有時皇帝會利用這種情況小題大作,將一些看不順眼的侯爺以酎金不足,沒有按時上交等理由拿掉侯爵,比如劉備的祖先就是因為這樣情況下失去侯爵了。
因此在兩漢失去侯難封又容易失去,因此真正世襲數代的侯猶如鳳毛菱角,但還是有了,東漢也有,比如說曹操,曹操的爵位費亭侯就是他爺爺曹騰因功獲得了,然後傳給他的父親曹嵩,最後傳到曹操的身上,而且曹操可以繼續將其傳到兒子身上,而孫堅因為破黃巾軍被封烏程侯,而孫策在建安二年的時候也襲爵烏程侯,可見侯爵是可以父子相傳了 。
至於為什麼司馬昭要稱王爵,我覺得他是要暗示後代學習曹丕取代漢朝一樣取代曹魏一統天下。
可以肯定的是整個漢朝的侯都是世襲了,然而在侯的傳遞過程中經常出現斷絕,這就是所謂的失侯。在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大封功臣,封了很多侯爺,但是這些侯或者他的後代很快便都失去的爵位,這叫失侯,東漢和西漢的侯爵制度一樣,幾乎完全照抄。但都一兩代便失侯了。其中主要分為這麼幾種情況。
一、獲罪失侯,兩漢時期一共封了兩三百個侯爺,但是真正能夠長保富貴的只有西漢的富平侯張安世,其他侯爺都是基本上過不了一兩代就因為自己或者子孫獲罪失侯,這很像我們現在說的富不過三代。到了東漢之後那更加嚴重,東漢時期宦官和外戚相互傾軋,這樣這些侯爺的政治風險一下子比西漢更加高,很多都來不及傳遞下去就失去爵位了。因為東漢掌握軍權的很多情況下是外戚,因此那些軍功封侯的也都是外戚的下屬,這樣一旦外戚倒臺,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二、無子國除。在兩漢時期的醫療條件非常差,而且侯爵的傳承也都非常嚴格,都是父子相傳,嫡長子繼承製,如果無嫡長子那麼可以讓庶長子繼承,但不能將自己的侯爵傳給兄弟或者侄子,因此在這個過程經常出現侯爺自己無子,導致爵位被取消,在史書上被稱作無子國除。比如霍去病的爵位冠軍侯就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早死被取消了。
三其他原因,這主要是酎金律,酎金是獻祭宗廟的祭品,按照禮制而言,要求會比較嚴格。列侯敬獻的酎金成色不足,就是違反了酎金律。但有時皇帝會利用這種情況小題大作,將一些看不順眼的侯爺以酎金不足,沒有按時上交等理由拿掉侯爵,比如劉備的祖先就是因為這樣情況下失去侯爵了。
因此在兩漢失去侯難封又容易失去,因此真正世襲數代的侯猶如鳳毛菱角,但還是有了,東漢也有,比如說曹操,曹操的爵位費亭侯就是他爺爺曹騰因功獲得了,然後傳給他的父親曹嵩,最後傳到曹操的身上,而且曹操可以繼續將其傳到兒子身上,而孫堅因為破黃巾軍被封烏程侯,而孫策在建安二年的時候也襲爵烏程侯,可見侯爵是可以父子相傳了 。
至於為什麼司馬昭要稱王爵,我覺得他是要暗示後代學習曹丕取代漢朝一樣取代曹魏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