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磨油三十多年,對於香油很瞭解,香油之所以香,也是因為傳統手工的特點,現在把製作過程發一下。
1】淘洗
油坊的石磨是最傳統的小磨,接芝麻糊的鐵鍋也就夠放幾十斤芝麻的量,一套油就以六十斤的芝麻為標準。
磨油的芝麻,不但要用篩子篩,還有用簸箕揚乾淨,最後還要淘洗乾淨。
收拾乾淨的芝麻
把芝麻倒入一個縫隙很密的竹籃,再放到盛滿水的缸中浸透,一邊淘洗,一邊清理芝麻中的雜葉、草梗。
浸泡淘洗過的芝麻
大約二十分鐘左右,把竹籃提出來,慢慢濾水,或者放到能濾水的編織袋裡,除非溫度高的夏天,其他季節要經過一夜濾水。
芝麻的潮溼程度很關鍵,既能充分滋潤芝麻,又不能太溼影響接下來的炒芝麻。
2】炒芝麻
炒芝麻需要兩人配合,一人燒火、一人用鏟子翻動,而且都需要經驗。六十斤芝麻,分成三鍋炒,每鍋都很滿,稍微翻慢了,鍋底的芝麻就糊了。
芝麻剛入鍋時需要大火,等顏色慢慢變深,就開始小火,而且柴禾也不能是木柴,木柴火太沖,麥秸或玉米秫秸比較好,火苗較弱。
柴鍋炒芝麻
父親磨油都是凌晨起來炒芝麻,母親燒火,等天亮時,喊我們起床上學。記憶中炒芝麻的畫面永遠是父親坐在大鍋前翻炒芝麻,母親在灶前一把把的添柴。
有時我們背起書包經過過道,正趕上鍋裡芝麻剛剛變色,又脆又香,生吃正好吃。父親會招呼一聲,我們走到鍋前,伸出小手,父親在我們手心放一把熱乎乎的芝麻,我們一路吃著,向學校走去。
炒好的芝麻
那時打火機都很少,燒火做飯都用火柴引。有時,我們會提前準備一個空的火柴盒,清晨去學校上晨課之前,在炒著的芝麻鍋裡裝上一盒熱芝麻,帶到學校分給同學們。
工作後有一年出去旅遊,在一個地方,天不亮就聞到炒芝麻的香味,立刻睡意全無,起來後沿著附近的街道一家家店鋪看過去,也沒有看到有人炒芝麻。
當下思鄉心切,無心繼續遊玩,於是掉頭回家。
3】出鍋
看鍋裡芝麻表皮顏色發紅,拿幾粒用手指碾碎,裡面深紅,就是熟了,要立刻出鍋,且分秒不可耽擱,稍晚一點芝麻就炒老了,需要眼疾手快有力氣。
剛出鍋的芝麻要趁熱揚出灰塵雜質
先是用鏟子把芝麻鏟到簸箕裡,再端到門外,把簸箕舉過頭頂,趁著熱氣,揚灰塵一樣,慢慢倒進一個很大的笸籮裡,這樣來回幾次,芝麻裡一點灰塵也沒有了,開始上磨,讓馬慢慢拉磨磨油。
接繼續炒著下一鍋芝麻,直到這次淘洗的芝麻炒完。
4】上磨
石磨裝在一個固定的架子上,分上下兩扇,上扇中間有起到軸承作用的磨臍,用以帶動磨盤旋轉,還有放芝麻的磨眼。
石磨上放一個底部有孔的瓦罐,隨著磨的轉動,瓦罐的芝麻勻速流進磨眼裡,等瓦罐空了,再繼續添滿。
電機帶動的小磨
石磨下放入大鐵鍋,接著從磨溝流出的芝麻糊,等這些準備工作就緒,就可以套上馬開始磨油了。
一般三鍋芝麻炒完,磨上的芝麻還沒有磨完,在炒芝麻的大鍋添上一鍋水,大火燒開,炒好的芝麻也正好磨完。
轉動的石磨
卸下拉磨的馬,收拾乾淨周圍,舀一瓢開水,用一把刷子,把下扇石磨磨溝上的芝麻糊清掃乾淨,這個過程有時候我就可以幫忙。
接著再把石磨下盛滿芝麻糊的大鐵鍋挪出來,四面用石頭抵住放平穩,大鐵鍋很沉,最好兩個人幫忙,現在基本都是父親一個人完成。
5】攪拌
接著把燒沸騰的開水兌到鐵鍋中,一邊拿起那根用了多年的攪油棒,迅速攪動。
磨好的芝麻糊
一大鍋的芝麻糊,越攪越粘,越沉,但一定要儘快攪開,不影響出油。我每次看父親攪油累的慌,就要幫忙,但父親不允許,因為此時攪拌越用力越快越好,不能耽擱。
趁熱加入開水
父親常常一攪就是半個小時,直到提起攪油棍,上面不再掛有黏稠的芝麻糊,清亮的油和醬分離出來,整個磨油過程最艱苦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6】起油
提前稱一下清空的敞口油桶,記下重量,上面放一塊加了竹絲支撐的粗紗布,從鍋裡舀起一勺勺的油,透過紗布過濾一下,倒進桶裡慢慢沉澱。
等滿鍋油舀完,露出油亮的金黃色油渣(老家叫麻仁,也就是芝麻的皮),這時再拿桿秤稱一下,算算重量。
撇去浮沫,稍微沉澱下就可把油灌到油桶了
“這套油可以!”
這是第一道油,按標準是全部油的百分之八十,此時就可以判斷這套油出油率怎麼樣。
接下來拿一個長把的葫蘆,把鍋裡的油渣挨著杵一遍,再起出一些油,看看油渣很澀了,開始晃油。
把油鍋四面的石頭撤下,鍋底放進一個凹狀的木頭,正好卡在凸起的鍋底,人坐在鍋邊,兩手扶著鍋邊,一上一下的晃起來。
晃半天,出現一點油,感覺雙臂累了,拿一塊石頭放在鍋邊,依舊是手扶著鍋邊,一下下撞擊石頭,讓鍋裡的油渣出現碰撞,擠出油來,這樣省力一些,但出油慢。
用油葫蘆輕輕敲擊芝麻糊
最後看看油渣有發泡的地方,再拿葫蘆杵幾下,直到麻仁發黏,鍋裡一滴油也擠不出來了。拿兩隻桶,裝起油渣放到院子外面的太陽底下,曬一段時間,揉碎,用來作為田裡肥料,如果用它種瓜果,吃起來很甜。
最後把大鐵鍋清洗乾淨,再挪到石磨下面,等著下一套油的開磨。
過濾油渣
現在炒芝麻雖然還是用柴禾燒火但因用的是個大轉爐,省去了人工翻,芝麻熟的會更加勻一些;拉磨不再用馬或驢,也是電機帶動,最後的晃油也可以用電機,不過芝麻出鍋、上磨、燒水、攪油、起油等等,還是需要人力,因此,這種小磨香油也就是最為傳統的“水代法”加工小磨香油。
電爐轉動比較快,可以用木柴火
芝麻透過微微清炒,用石磨磨製,過程低溫、低壓,溫度僅60-65℃,有效的保留了芝麻中的營養成分,也不會破壞香油種的芳香物質,所以,純正的香油黃中帶紅,晶瑩透亮,香味濃郁,經久不散。
我家磨油三十多年,對於香油很瞭解,香油之所以香,也是因為傳統手工的特點,現在把製作過程發一下。
1】淘洗
油坊的石磨是最傳統的小磨,接芝麻糊的鐵鍋也就夠放幾十斤芝麻的量,一套油就以六十斤的芝麻為標準。
磨油的芝麻,不但要用篩子篩,還有用簸箕揚乾淨,最後還要淘洗乾淨。
收拾乾淨的芝麻
把芝麻倒入一個縫隙很密的竹籃,再放到盛滿水的缸中浸透,一邊淘洗,一邊清理芝麻中的雜葉、草梗。
浸泡淘洗過的芝麻
大約二十分鐘左右,把竹籃提出來,慢慢濾水,或者放到能濾水的編織袋裡,除非溫度高的夏天,其他季節要經過一夜濾水。
芝麻的潮溼程度很關鍵,既能充分滋潤芝麻,又不能太溼影響接下來的炒芝麻。
2】炒芝麻
炒芝麻需要兩人配合,一人燒火、一人用鏟子翻動,而且都需要經驗。六十斤芝麻,分成三鍋炒,每鍋都很滿,稍微翻慢了,鍋底的芝麻就糊了。
芝麻剛入鍋時需要大火,等顏色慢慢變深,就開始小火,而且柴禾也不能是木柴,木柴火太沖,麥秸或玉米秫秸比較好,火苗較弱。
柴鍋炒芝麻
父親磨油都是凌晨起來炒芝麻,母親燒火,等天亮時,喊我們起床上學。記憶中炒芝麻的畫面永遠是父親坐在大鍋前翻炒芝麻,母親在灶前一把把的添柴。
有時我們背起書包經過過道,正趕上鍋裡芝麻剛剛變色,又脆又香,生吃正好吃。父親會招呼一聲,我們走到鍋前,伸出小手,父親在我們手心放一把熱乎乎的芝麻,我們一路吃著,向學校走去。
炒好的芝麻
那時打火機都很少,燒火做飯都用火柴引。有時,我們會提前準備一個空的火柴盒,清晨去學校上晨課之前,在炒著的芝麻鍋裡裝上一盒熱芝麻,帶到學校分給同學們。
工作後有一年出去旅遊,在一個地方,天不亮就聞到炒芝麻的香味,立刻睡意全無,起來後沿著附近的街道一家家店鋪看過去,也沒有看到有人炒芝麻。
當下思鄉心切,無心繼續遊玩,於是掉頭回家。
3】出鍋
看鍋裡芝麻表皮顏色發紅,拿幾粒用手指碾碎,裡面深紅,就是熟了,要立刻出鍋,且分秒不可耽擱,稍晚一點芝麻就炒老了,需要眼疾手快有力氣。
剛出鍋的芝麻要趁熱揚出灰塵雜質
先是用鏟子把芝麻鏟到簸箕裡,再端到門外,把簸箕舉過頭頂,趁著熱氣,揚灰塵一樣,慢慢倒進一個很大的笸籮裡,這樣來回幾次,芝麻裡一點灰塵也沒有了,開始上磨,讓馬慢慢拉磨磨油。
接繼續炒著下一鍋芝麻,直到這次淘洗的芝麻炒完。
4】上磨
石磨裝在一個固定的架子上,分上下兩扇,上扇中間有起到軸承作用的磨臍,用以帶動磨盤旋轉,還有放芝麻的磨眼。
石磨上放一個底部有孔的瓦罐,隨著磨的轉動,瓦罐的芝麻勻速流進磨眼裡,等瓦罐空了,再繼續添滿。
電機帶動的小磨
石磨下放入大鐵鍋,接著從磨溝流出的芝麻糊,等這些準備工作就緒,就可以套上馬開始磨油了。
一般三鍋芝麻炒完,磨上的芝麻還沒有磨完,在炒芝麻的大鍋添上一鍋水,大火燒開,炒好的芝麻也正好磨完。
轉動的石磨
卸下拉磨的馬,收拾乾淨周圍,舀一瓢開水,用一把刷子,把下扇石磨磨溝上的芝麻糊清掃乾淨,這個過程有時候我就可以幫忙。
接著再把石磨下盛滿芝麻糊的大鐵鍋挪出來,四面用石頭抵住放平穩,大鐵鍋很沉,最好兩個人幫忙,現在基本都是父親一個人完成。
5】攪拌
接著把燒沸騰的開水兌到鐵鍋中,一邊拿起那根用了多年的攪油棒,迅速攪動。
磨好的芝麻糊
一大鍋的芝麻糊,越攪越粘,越沉,但一定要儘快攪開,不影響出油。我每次看父親攪油累的慌,就要幫忙,但父親不允許,因為此時攪拌越用力越快越好,不能耽擱。
趁熱加入開水
父親常常一攪就是半個小時,直到提起攪油棍,上面不再掛有黏稠的芝麻糊,清亮的油和醬分離出來,整個磨油過程最艱苦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6】起油
提前稱一下清空的敞口油桶,記下重量,上面放一塊加了竹絲支撐的粗紗布,從鍋裡舀起一勺勺的油,透過紗布過濾一下,倒進桶裡慢慢沉澱。
等滿鍋油舀完,露出油亮的金黃色油渣(老家叫麻仁,也就是芝麻的皮),這時再拿桿秤稱一下,算算重量。
撇去浮沫,稍微沉澱下就可把油灌到油桶了
“這套油可以!”
這是第一道油,按標準是全部油的百分之八十,此時就可以判斷這套油出油率怎麼樣。
接下來拿一個長把的葫蘆,把鍋裡的油渣挨著杵一遍,再起出一些油,看看油渣很澀了,開始晃油。
把油鍋四面的石頭撤下,鍋底放進一個凹狀的木頭,正好卡在凸起的鍋底,人坐在鍋邊,兩手扶著鍋邊,一上一下的晃起來。
晃半天,出現一點油,感覺雙臂累了,拿一塊石頭放在鍋邊,依舊是手扶著鍋邊,一下下撞擊石頭,讓鍋裡的油渣出現碰撞,擠出油來,這樣省力一些,但出油慢。
用油葫蘆輕輕敲擊芝麻糊
最後看看油渣有發泡的地方,再拿葫蘆杵幾下,直到麻仁發黏,鍋裡一滴油也擠不出來了。拿兩隻桶,裝起油渣放到院子外面的太陽底下,曬一段時間,揉碎,用來作為田裡肥料,如果用它種瓜果,吃起來很甜。
最後把大鐵鍋清洗乾淨,再挪到石磨下面,等著下一套油的開磨。
過濾油渣
現在炒芝麻雖然還是用柴禾燒火但因用的是個大轉爐,省去了人工翻,芝麻熟的會更加勻一些;拉磨不再用馬或驢,也是電機帶動,最後的晃油也可以用電機,不過芝麻出鍋、上磨、燒水、攪油、起油等等,還是需要人力,因此,這種小磨香油也就是最為傳統的“水代法”加工小磨香油。
電爐轉動比較快,可以用木柴火
芝麻透過微微清炒,用石磨磨製,過程低溫、低壓,溫度僅60-65℃,有效的保留了芝麻中的營養成分,也不會破壞香油種的芳香物質,所以,純正的香油黃中帶紅,晶瑩透亮,香味濃郁,經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