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渣嘯西風

    楊家將是宋元以來中國戲曲藝術和評書藝術和流傳最廣的歷史傳奇故事之一。楊家將被一代一代傳說,不斷地被神化,甚至連府裡燒火丫頭楊排風都被編出來成為英雄,彷彿楊府裡燒火掃地的都是高手,但實際上楊家將的故事大多已經與史實無關了。

    而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宋史·楊業傳》記載,楊老令公楊業一共有七子,分別是:楊延朗、楊延訓、楊延浦、楊延環、楊延彬、楊延貴、楊延玉。其中其中長子楊延郎後來改名為楊延昭,所以楊家將中的楊六郎楊延昭其實是楊業的長子。而除了楊延昭只有楊延玉隨楊業征戰,後來在陳家谷口一戰中壯烈殉國,其餘五子全部轉為文官,並沒有子承父業,楊延浦、楊延訓都是供奉官,楊延朗做了崇儀副使,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都是殿直。

    按照楊家將故事裡的說法,楊六郎之子為楊宗保,他的孫子是楊文廣,但是根據《宋史》記載,實際上楊宗保這個人物不存在,是民間杜撰的人物,楊延昭的第三個兒子是楊文廣,並且楊文廣是楊家將第三代中唯一從軍的人,只不過楊家將傳承到第三代,楊文廣官職與祖父楊業相比已經降低了太多,楊文廣曾經一度受到了范仲淹的賞識,官位做到了邠州知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但是當時宋朝和西夏已經議和,楊文廣沒有什麼用武之地。楊文廣的其餘後人更是全部轉為文官,沒有人從軍了,楊家將徹底成為傳說。

    但是為什麼楊家將的子弟大多不願子承父業,而是積極去當文官,這是因為宋代一直奉行的崇文抑武的政策導致的。比如宋哲宗的時候大臣劉摯就曾上表說:“祖宗之法,不以武人為大帥,專制一道,必以文臣為經略,以總制之。”之所以說是祖宗之法,就是因為早在宋太宗趙匡義時期就一直派文官監軍去監視領兵在外的武將,等到了北宋後期朝廷乾脆讓文官來做主將去指揮打仗。宋太宗趙匡義當時指揮的白馬嶺之戰,宋軍趁遼軍渡河,半渡而擊,殺得遼軍大敗,這時候完全可以一路銜尾追殺擴大戰果把遼軍直接趕回老家,但是就是因為石嶺關監軍田欽祚與大將郭進不和,所以故意按兵不動,導致錯失良機。而早在白馬嶺戰役之前,田欽祚就曾經因為販運軍資牟利而被彈劾,但是宋太宗趙匡義得知後,在白馬領之戰依然讓田欽祚在石嶺關當監軍。而後來田欽祚仗著有宋太宗支援,最後乾脆逼得一代名將郭進自縊而亡。

    而楊家將也沒少受到文官監軍的排擠,第一代楊家將楊老令公楊業就是被文官玩死的。在趙光義北伐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時,應州、雲州二路行營都部署是潘美,楊業擔任西路軍副將,當主戰場趙匡義主力都已經兵敗的時候,西路軍接到的命令是掩護百姓撤離,遼國主力皮室軍逼近,楊業主張分段防守徐徐撤退,但是護軍王侁逼迫楊業出擊,說你不是號稱楊無敵嗎?當年投降過來前,打我們宋國軍隊的時候不是挺厲害嗎,怎麼現在碰到遼軍就要撤了,你跟遼軍關係很好啊。楊業只能表明立場去主動進攻連趙匡義主力都擊敗的遼國皮室軍,而且楊業對主將潘美說敵我差距太大,此戰我不可能打贏,我只求當我兵敗的時候你們要接應我,埋伏追擊敵軍,這樣我才能活下去。於是毅然出征,結果因為作戰勇猛,一度打的遼軍節節後退,而護軍王侁不懂軍事,看到遼軍開始戰略撤退,就生怕楊業擊敗遼軍,為了爭功強行調走了本該接應楊業的部隊前去搶功,最終導致楊業在大戰過久力量不支撤退至伏擊點的時候,沒有援兵,最終兵敗被俘,自殺殉國。

    如果說楊文廣還沒有有因為祖父楊業被文官逼死受到影響,但與他同時的北宋名將狄青的例子他不能看不到。狄青的一生可以算是一個傳奇,狄青從一個底層大頭兵做起,因為能征善戰屢立戰功,同樣受到了范仲淹的賞識,和楊文廣可以說是一個派系的,但是狄青因為卓越的戰功,最終甚至進入北宋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官拜樞密使,這已經是武將能做到的最高官職了。但是狄青作為武將被文官們排擠,最終在文官們的攻擊下被外調到了陳州。文官們仍對狄青不放心生怕他再立戰功復起,《宋史》記載“每月兩遣中使撫問”,而狄青每聞使來,即“驚疑終日”。不過半年狄青就因為文官的騷擾憂鬱而死。再能也能不過狄青,但是連狄青這樣做到武將官職頂峰的人,最終都被文官迫害致死,所以可以理解當楊文廣看到同一派系的狄青的遭遇後,為何不再讓自己的孩子去從軍了。

    而在楊文廣去世後53年,金軍攻破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

  • 2 # 三觀粉碎機

    這個呢,還真不是楊家將心灰意冷,而是楊家將早就沒有一丁點本事和能力去保衛北宋了。

    而這事,其實還得從楊家將本身說起。

    楊家將,從小就被各種電視劇、演義小說等渲染。這些藝術作品告訴我們楊家滿門忠烈,先是楊老令公和楊家七子浴血沙場,最終為國捐軀;而後是楊門女將扛旗保衛大宋的旗幟,成為當門不讓的巾幗英雄;接著是楊家第三代,兒媳穆桂英掛帥,楊宗保為將,繼續書寫著忠門烈歌……直到水滸傳中,我們還直到青面獸楊志就是楊家後人。

    但,很可惜的是,這一切,都是假的,七分假三分真。

    楊業在歷史上確實是真實存在的,是北宋初年大將,在公元986年的雍熙北伐中隕身殉國。同時,楊業確實有七個兒子,但是七個兒子裡面從軍打仗的只有大兒子楊延玉和二兒子楊延昭,在戰場上犧牲的也只有楊延玉一個。其中楊延昭為楊業二子,號“楊六郎”,官至保州防禦史。而其他五個兒子,不好意思,基本和廢物差不多,靠著老爹用生命換來的功績在北宋宮廷當了個護衛。

    那什麼楊門女將?降龍木,穆桂英呢?對不起,這些就完全都是虛構的了。楊延昭有三子,其中除了第三子楊文廣還是個將才,有些威名以外,其餘皆為庸碌之輩。

    楊家三代之後,在北宋基本也就消聲滅跡,或者說把楊業積攢下來的功德給消耗光了?換句直白一點的話來說,如此境地的楊家,拿什麼保末年的北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大學裡剛認識幾天就開始談戀愛,是真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