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信慧玲

    你首先要問自己,你讀大學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為了找到一份賺錢的好工作,你可以直接進入社會大學。未來的人工智慧世界,專業也有可能會失業。

    大學的學習方式,更多的是透過交流,運用頭腦風暴來提升認知的學習場所。大學,亦是儲備和擴建人脈資源的好地方。這才是讀大學的好處。

    如果你能將不喜歡讀的專業,變成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你就是真正厲害,即使把你丟在沙漠,你也能夠在沙漠裡靠賣冰箱起家。

    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東西。只要你肯付出足夠的努力,深入鑽研和成功地一次次闖關,熱情就會被激發出來。

  • 2 # 萬安人

    我某位選擇了心理學專業的學妹Joan今年剛讀大一,在國慶假期裡她與我訴苦,說自己被心理學高大上的外表所欺騙了,以為這是一個動不動就能“看透人心”,文藝且有逼格的專業。可是真的進了專業,聽學長學姐和老師們的經驗,發現心理學才沒有那麼玄——滿滿的實驗、堆成山的理論、鋪天蓋地的資料砸碎了她的文青夢。“早知道是這樣,當初還不如聽我爸媽的去學會計,好歹好就業。” Joan的抱怨還沒有消退多久,另有一名今年已經大二的會計專業的小朋友在朋友圈發了自己的抱怨,說越在這個專業繼續下去越覺得自己前途渺茫,並且表示自己萬分羨慕那些混在金融坑裡的同學們,可惜她已經沒有了重來一次的機會。 其實諸如這類被專業坑了的體驗不在少數。很多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後,甚至是直到大二開始頻繁接觸專業課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多麼的不合適。然而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卻並不容易,難道大學這四年、未來若干年,都要因為專業上的一次錯選而貶值了嗎?事實上,選錯了專業並不是一條不歸路,僅僅在大學階段,你就有好幾種挽回的辦法—— 1.轉專業 轉專業是擺脫當下錯誤選擇最徹底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有很多的限制,一來很多大學可以轉的專業選擇非常少,二來考試成功率也不高,三來這一選擇只能發生在大一結束後,也就說錯過了這個時間再想選擇就沒機會了。而最讓人猶豫不定的一點是,對於那些沒有深入接觸過的目標專業,我們很難確定自己是否能真的喜歡、適應,或許,它只是你想要跳出當下火坑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真的去了哪兒,它會不會又是另一個“坑”呢? 2.方向班或校外補足 不少高校在某些專業內開設了定點培養的方向班,基本設定在大一升大二的時間段,這種結合了專業內熱門證書,以重點培養、定點發展為目標的方向班是很多對自己專業沒有信心的大學生的選擇方向。 3.實驗班 當下有很多大學在很多理工科專業上給了大學生們更多的選擇,即實驗班——在大一的時候並不細分專業,大學生們都在實驗班裡,學基礎的課程,等過了一段時間或者到了大二之後再開始細分具體的方向。 這種實驗班的出現對於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緩衝的存在,先體驗大致範圍的課程和學習狀態,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細化的選擇。不少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等都已經在部分院系推出了這樣的實驗班,但是實驗班的存在在整個高校群體中因為專業本身的特殊性,並沒有進行大範圍的推廣。 4.二專、輔修 既然選擇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或者覺得自己選錯了專業,那麼不妨多學一個,作為寄託、作為第二條退路,都是非常可取的。這就是二專和輔修專業的價值所在。 二專或輔修在幾乎每個高校裡都存在,且選擇的領域沒有什麼限制,大學生們只要安排出自己雙休日以及平時晚上的時間去上課、攢滿學分就可以了,相對的學習也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你可以選擇和自己本專業相關的二專或輔修,比如金融專業的學生選擇會計作為二專,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卻無緣選擇的專業,以化解自己的遺憾,接觸更多的專業。 但是在選擇時最好分清楚二專和輔修的區別。前者需要的學分比較多、學習比較辛苦,但在最後可以得到該專業的學位證書,對未來的薪酬、就業都有更深遠、更有價值的影響;而後者需要的學分較少、學習比較輕鬆,但是沒有相關專業學位證書,其影響力自然稍弱一些。 總的來說,大學專業還是給了大學生們很多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只要你有想法、肯付出,專業永遠不會成為你成才的絆腳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闆需要什麼樣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