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己一言
-
2 # 諸葛小徹
飛機在最初的探索階段,設計和製造時並不知道能飛多快,能飛多快完全是是靠飛出來的。不過在螺旋槳時代,戰鬥機飛行的速度其實也差不多了太多,反正基本都是0.5倍音速左右。
甚至直到噴氣式飛機出現的初期,戰鬥機研發過程中依然無法得知能飛多快,只是隨著氣動理論的完善和計算模擬能力的提高,已經可以根據發動機的馬力和飛機速度等要素推斷能飛多快。但這個只是理論上的,在現實中依然存在很多未知因素。這就導致發動機的馬力雖然已經足夠超音速了,但是螺旋槳技術限制了飛機的速度,即便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由於尚未掌握有效突破音速的技術,甚至認為音障是無法突破的。
在突破音障之後,戰鬥機能飛多快,如其說是研發過程中才能確定,不如說在想要設計一款戰鬥機時,就首先要明確其速度指標,速度指標從來都是戰鬥機的關鍵指標之一。同樣是有賴氣動理論和計算模擬能力的進步,超級計算機和風洞等先進技術的出現,飛機的實際飛行速度已經越來越與設計目標一致,就算初期可能會出現機體超重導致最快飛行速度可能稍微與設計目標有差距,但隨著採取減重設施,以及後期發動機的進步,飛機越來越可能是比設計飛得更快而不是更慢。當然,隨著戰鬥機越來越強調多用途效能,各種對地攻擊吊艙、電子吊艙,乃至保型郵箱都往上面加,飛行效能也有下降的可能。
但是,戰機真正能飛多快,特別是在不同高度、不同掛載條件下的真正的極速,依然需要無畏的試飛員真正地飛一把才有準確的資料,也是最終確定戰鬥機飛多快的的不二途徑。
-
3 # 偉心透明
戰鬥機的快慢,都是受限的,太慢,會掉會往下掉,設計太快,要求實質性材料都得全優質。要不受熱漲冷縮的衝擊,各關鍵部位,就會出現熱漲冷縮,所帶來的損傷危險。快慢參照以馬赫為指數。據了鮮,目前世界上,最快速不超過2.5馬赫。是不是單由加速器就能控制?
-
4 # 國科瞭望臺
戰鬥機的飛行速度目前大部分在2馬赫至2.5馬赫,因為越接近3馬赫,熱障的問題也就出現了,這就導致了戰鬥機的製造成本不斷增加。比如,之前能飛3馬赫的SR71偵察機,別看增加了0.5馬赫的速度,但是機身設計、材料的使用全部都不一樣了,制止狀態的SR-71戰鬥機在地面上是漏油的,這樣才能保證在3馬赫高速飛行時不漏油。因為熱脹冷縮的緣故,對突破熱障的飛行器,在材料的使用上截然不同。
因此戰鬥機的設計者們也都不會去追求如此高的速度,不僅成本增加了,事實上也沒有好處。最關鍵的一點是防空導彈、空對空導彈的速度都在4至6馬赫,飛得再快也無法逃避導彈的攔截,於是美軍就朝著隱身角度去發展。發展隱身戰鬥機,讓雷達看不到我,這樣就不會被攻擊了,而不是想著被攻擊後如何逃脫。在飛行過程中,飛行速度是由空速管中的感測器得出,空速管主要用途就是測飛行速度、感受氣流的總壓和靜壓、大氣資料等。然後反饋到座艙中,這樣飛行員就知道自己的速度了。
如果再說具體一點,空速管的原理就是測量空氣速度,當戰鬥機速度越快,那麼動壓就越大,感測器就知道這時候空氣的速度,這樣戰鬥機的飛行速度也就知道了。目前空速管已經被四代機取消,採用大氣資料感測器來代替,比如殲20上就沒有,同樣可以測出飛行速度。
回覆列表
音速為1秒/340米(突破音障時,會發出巨大聲響);1馬赫=1224公里/小時。
我想是根據發動機的推力和飛機自重在研製時有理論資料;實機試飛時有真實資料;另外,單機訓練飛行和載機掛彈操演的資料也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