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茅三鬥

    我曾經在一個國企幹過數年,那是一眼可以看到頭的工作,每天都比較煩,每天都沒有什麼挑戰,按部就班地無聊,結果效益還不好,混了個工程師,就出來了,當時學了微軟工程師等網際網路證書,英語六級,想混網際網路,陰錯陽差去了個外企,外企每天忙的腳不沾地,最慘的一次那時候我大年三十,全樓可能就我一個人在公司上班,因為我要發信用證檔案給西班牙,還有香港,我當時面對的是有半米高的檔案,因為我是北京人,而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外地的,我只好早一些放他們早點回家,我需要列印檔案,檢查與信用證的出入,等原產地證明,出貨單,信用證交割檔案等。

    每個檔案都需要掃碼對賬信用證,避免不符點,每個不符點可是至少50港幣,或者10美元。

    我孤零零地在大樓辦公室,我特意從自己的小屋裡出來搬到離印表機近的地方,掃描器接著筆電,彷彿這個世界就是剩下我一個人,孤寂淒涼充滿這個世界。

    我現在已經改行在做網際網路,覺得最苦的還是那個時候,儘管我在網際網路企業裡也經常加班。

  • 2 # 開朗大方谷金華

    當感到工作不順心,掙的鈔票養家餬口都困難,在加上這三年疫情拖垮了很多實體店,工作更難了,上班當然會無精打采。我家中的人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就…回家來囉。等段時間在找工作。

  • 3 # 老鍾清談
    產生倦怠的八個關鍵因素

    第一,公司方面的原因

    員工對組織缺乏自豪感,認為自己的公司不值得驕傲;認為公司言行不一,沒有踐行好的價值觀;

    第二,有工作成就感和價值感的原因

    認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戰性和意義;認為公司對員工缺乏欣賞和認可;認為公司對自己不公平,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來改變這一點,自己在組織中缺乏話語權;

    第三,自己的原因

    認為自己在公司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太少,但是,自己卻只願意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即使時間精力都有富餘,也不願意在工作上多付出一些努力。

    給出的建議

    第一,對於組織而言

    同一個員工,長時間在同一個崗位上,大機率會出現厭倦情緒,尤其是工作5年以上,這時候,管理者應該刻意留心,並且有意地給員工提供一些需要新技能的工作或崗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很容易對能幹的員工形成依賴,因此不願意放手讓他們去嘗試新專案。這需要做出改變。

    第二,對於職場人本人

    最直接的可以去做的改變就是,改變自己對工作投入的態度,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富裕的時候,更多投入工作,而不是交差了事,讓自己陷入職業困境。即使公司不能馬上提供幫助,你也可以發揮主動性,去尋找新的工作挑戰來改變自己的局面。

    “努力也許不能讓你馬上得到應得的認可,但可以讓你重獲成功完成重要工作後的滿足感——至少為你將來在更開明的組織中得到更好職位做好準備。”

    作為職場人,要有賺“兩份收入”的心態。

    第一份,是工資;第二份,是能力、資歷和成長。當你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你會突然發現,你自己除了拿時間換錢,還同時換到其他東西:學識、經驗、洞察力、智慧等等。然後,想要的東西,幾乎都能換到。

    怎麼賺“兩份收入”

    第一,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你可以透過“職業錨”,規劃好自己的發展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面,持續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不斷前行。

    第二,提升“基礎體能”

    身體體能、知識儲備、思維方式、溝通方法等等,都是你的“基礎體能”。讓自己的“基礎體能”變強,否則談其他事情可能沒有意義。提升“基礎體能”之後,不管外部環境多麼複雜,不能說遊刃有餘,起碼多了一分生存機會。

    第三,計劃、覆盤、開放

    人最大的進步,來自於日常工作的計劃、覆盤、開放的心態。

    沒有覆盤,人就會在同一個地方,重複的犯錯。成長過程中,每一次的犯錯不是成長,糾錯才是。自我糾錯能力,又是成長中最寶貴的能力。

    這也就是有些人工作了十年,卻只有一個月工作經驗的原因。因為他只是用了一個月學會了這個方法,然後將這方法重複用了十年而已。

    沒有開放的心態,人就無法聽進去和自己不同的意見。

    做一個計劃,做不了長期計劃,就做一個短期的。然後,用PDCA的方法,不斷行動驗證。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Act(處理)。這就像一個輪子,一直往前滾動。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和圖景,就不會感到焦慮,迷茫。

    第四,多讀書,提升認知

    提升認知,才能想得更遠、看得更透。

    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多看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套模型和框架。看書,就是在鍛鍊我們的精神肌肉。然後,你會擁有更多的認知模型和框架。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一個高贊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看書其實是在鍛鍊思維,鍛鍊腦力,加深精神,新的認知迭代舊認知的過程,當換了一波“血液”之後,才可能會開啟新的世界。

    第五,反求諸己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求諸己,是關於自身能力和對事物的把控性,是自省之實踐。世人皆求於人點化,都希望有救世主出現,實則點化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發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其實很困難。我們都習慣說“你應該怎樣”“他應該怎樣”。但,其實改變別人很難,為了自己的成長,你只能改變自己。透過改變自己的方式,提升認知,跳躍到更高的層次。

    第六,擊碎“藉口式思維”,重塑“覆盤式思維”

    少說外因,多找內因;少說困難,多說方法。

    對於上級佈置的任務,或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不要首先想到的是限制或逃避。當你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有非常多的理由來說服自己“這件事是不能做成的”。

    而應該首先想到的是:可以怎麼做,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是可以請求協助的,怎麼做會更有效率。

    先幹了再說。

    憑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信念,同時一邊幹一邊覆盤,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你也得到了成長,離晉升更近一步。

    心態要正,姿勢要穩。無論前路幾何,不倦怠,不苟且,拼命做多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學歷,工廠上班,想改變自己,請問有什麼比較好的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