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莉同學生活錄

    再說了錢都去造車了,自己主業怎麼辦,漂亮國一直打壓華為,都不給華為晶片了,現在任老說這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先穩定維持好自己的主業務吧。

    今年華為旗下的業務人員裁員也很多呀,去看看做華為業務外包的多的是裁員的,都在縮減成本了。每個人生活都不容易。

    任老不是說了嘛有效期五年,也就是五年之後自己的晶片問題得到解決了,那時候就開始造車了,我解讀的是這個意思哈,當然也傳達了一個訊號,接下來的五年是華為拼搏的五年,五年後的華為經濟會越來越好的,五年後有可能造車。

  • 2 # 清風萬幹

    我認為這是現階段華為在智慧汽車領域最關鍵的戰略時機選擇。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華為公司是由任正非創立的,任正非是技術出身,華為公司的基因也是技術創新,戰略路線是“技、工、貿”;

    二、1993年,在成立5年以後,華為終於推出了自己的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這是華為今天所有世界級產品的基石。這一年任正非49歲,退役10年,挾自己半生技術積累,以“不成功,便成仁”的誓死壯志,開啟了華為公司技術立業傳奇。

    三、1993年到2003年,華為公司在國內通訊行業逐漸崛起,做到了3G通訊裝置和技術方案的進口替代,把有上百年曆史的世界通訊巨頭一個一個掀翻在地,華為透過《華為基本法》,以企業法律的形式,確立了公司不進入通訊終端市場,只做各大通訊運營商背後的裝置和技術服務商,以保證專注技術創新和領先;

    四、2003年底,華為公司在確立了3G通訊裝置和技術方案領導地位以後,面臨其應用落地最大紅利視窗機遇,同時國內主要競爭對手中興通訊公司率先推出小靈通,並取得巨大成功,促使華為公司做出戰略調整,成立手機終端業務部門。並在2013年智慧手機第一輪競賽中成功躋身第一梯隊: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通)。

    五、2014年到2019年,華為智慧手機業務繼續狂飆突進,做到了全球前三(蘋果、三星、華為),中國第一。在新的中中國產四強“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中,繼續獨領風騷。

    六、華為公司在智慧手機市場脫穎而出並笑到最後,是有著其數十年的雄厚通訊技術積澱基礎的,創始人任正非在之前14年軍旅生涯中,就曾多次獲得全軍技術創新發明獎。

    以上是華為公司技術起家歷程和通訊行業成功之後,再延伸戰線到智慧手機市場的戰略路線圖。回顧這一歷程,我們就可以明白現在任正非為什麼要階段性叫停智慧汽車整車戰略了。

    一、華為公司在智慧汽車行業的技術儲備,目前並不具備壓倒性優勢,雖然已經在物聯網、5G車用等領域有一定積累,並且也可以輸出整套智慧化解決方案,比如與北汽、長安、江淮等傳統二線車企的合作,但是這一切都只是起步階段,要想真正成熟,需要百萬次以上的執行、回饋、修正、最佳化才能做到,目前全球也只有特斯拉的系統經過了海量應用的磨練,逐漸進化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也還是時不時的有失控出事的報導;

    二、華為公司在技術上做不到絕對領先,形成壓倒性優勢,就不可能全力出擊。任正非一貫的做法是要麼不做,做就做到第一。1993年研發第一代程控機時,就是投入了公司前五年代理香港程控機的全部利潤,並且說如果開發不成功,我只有從五樓跳下去這一條路可走。以後所有的研發和市場突破都遵循同一”壓強原理“:千軍萬馬衝向一個城牆口,突破一點,再橫向展開,向縱深挺進。

    三、自2019年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以來,逐漸變本加厲,2022年華為營收基本持平,利潤率下降近70%,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從國內第一跌到第十,還停留在4G階段,並且4G手機也有停產可能。可以說華為真的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了,2022年中,任正非對公司內部發出的公開信就是”活下去“為目前第一要務,2023年只會更加艱難,戰略收縮才能更好的活下去,怎麼可能在這個時間節點進行戰略擴張,進軍智慧汽車整車市場?

    四、餘承東作為智慧汽車業務負責人,為了短期業績突破,推動問界品牌華為化,其實也是為了快速提升”智選車“模式下汽車銷量,為整套智慧汽車解決方案輸出積累資料,否則有可能失去戰略機遇期,像上汽、廣汽等實力雄厚的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慧化轉型中,並不認可華為的整套智慧解決方案,而是要自己進行研發。目前行業兩強特斯拉和比亞迪更是有自己獨立的系統。願意與華為合作的只是一些二線車企,自己沒有能力獨立進行研發。而他們品牌號召力和綜合經營管理能力又很一般,即使是引進了華為的整套智慧解決方案,也未必就能很快轉化為銷量,並進一步反饋、持續最佳化系統。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們,唯一的優勢就是智慧化,更加不可能採用華為的解決方案。

    五、綜上所述,華為目前造不造整車,實際上是一個兩難選擇,最終,以任正非為首的戰略管理委員會還是決定暫不進軍整車市場,以五年為期,靜觀其變。

  • 3 # 胖崽小書生

    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意味著華為不會在汽車領域開展自己的業務,而是專注於技術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智慧產品。

    這一決定的背景是汽車行業的競爭激烈和不確定性。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電動汽車和智慧化技術的發展,傳統汽車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此外,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禁令,也使得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業務受到了影響。

    華為重申“不造車”的決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業務,同時也專注於技術和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智慧產品。這與華為一直以來的理念相符,華為一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可靠和數字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這一決定可能會對汽車行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我相信,華為將繼續秉持自己的願景和使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成為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智慧產品的領導者。

  • 4 # 永恆xs6

    任正非深知汽車工業好似房地產產能已經過剩,

    蓄電池新能源汽車張冠李戴名不符實騙取政補。

    千軍萬馬湧向造車工業激烈競爭違背產銷平衡,

    能源工業革命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動力革新來臨。

    內燃機蓄電池耗能動力必然快速退出歷史舞臺,

    動力電力科學走向新陳代謝真正新能源將來臨!

  • 5 # 夢幻評論員

    花錢花在刀刃上,華為這次重點是更基礎,更底層的晶片,作業系統,而不是造車。

    自從美國打壓華為,限制中國使用高階晶片開始,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晶片之上就是作業系統,看主流的作業系統——windows、安卓、蘋果的iOS、蘋果的MACOS、Linux等,沒有一個是中中國產的。華為推出的麒麟晶片、鴻門作業系統,無疑是在補全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的短板,是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任正非這次重申不造車,我是十分支援的。再說任總說是五年內不造車,是有時間限制的。相信五年後,華為已經掌握高階晶片和擁有比較成熟的作業系統,這時候再談造車,造真正的擁有中國“芯”的車,豈不美哉!

  • 6 # 張文禪

    證明任正非頭腦還保持清醒,頭腦不會發熱。董明珠不自量力搞了一款銀隆艾菲汽車,2019年銷量僅為2708輛,經營十分慘淡。如此看來董明珠的造車夢和手機夢一樣都破滅了。銀隆艾菲這款被董明珠傾注了大量心血的新能源汽車與當年的格力手機一樣都是落寞收場。2021年,格力電器一年的時間內,股價跌幅高達45%,市值蒸發了近2000億。

    另一個造車大戶恆大集團汽車也遭遇了同樣的慘況。資料顯示,恆馳5交付量僅有324臺,而今年1月份完成銷售量也僅有296輛,對於現在市場份額猛增的新能源汽車商來說,月均200輛的銷量早已納入邊緣化,恆大集團的造車夢恐怕分分鐘就要破滅,最終留下的就是一地雞毛!

    在此情形下,任正非發出了“五年不造車”就相當有意義了。證明了任正非“大事不糊塗”。不像有些人喜歡心血來潮,喜歡一口一個“汽車夢”。真正成功的企業家一是要擁有遠見,二是要有市場辨別力,三是要有危機意識。這三點在任正非身上表露得非常充分。這也是任正非成功的訣竅!最後用保羅的一句話作結束語: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為何如此?因為他們只能讀它一次。

  • 7 # 關注人生0M7S

    華為不造車,是為了華為在通訊領域更好的發展,擴大在汽車上的應用,你可以想一想,如果華為造車了,必將會影響自身主業的發展,同時在造車廠家裡,又增加了一個競爭對手,本來有打算用華為5G的車企,因為是同為造車企業,就有可能放棄使用華為5G了,如果是這樣,那對華為的發展是不利的。

  • 8 # 智者蔣小木

    不是說以後華為都不造車,只是5年內不造車。這5年,將繼續致力於技術的研發與突破,在沒有掌握絕對先進技術之前,不無腦跟風。不打無準備的仗,這是任總的智慧。再經過5年的積累與沉澱,待萬事俱備,看華為再笑傲江湖。

  • 9 # 惜遇妹

    他這句話的意思應該內涵是:五年內華為致力打造自己的核心事業,等到五年後該有的架構已經發展,到時再看看是否可以造車,現在先將目前華為的優勢佔領更多市場,非常高明睿智的決定……

  • 10 # 曾國華33

    《華為不造車是明智之舉》

    一、這幾年,全世界都在造車,連一些非車企也熱衷於投資造車。近年來,中國掀起了造新車的熱潮。由於是世界性的造車趨勢,漸現飽和的狀態了。

    二、造車熱仿如進入房地產“三高”的初期,已現供大於求的現象了。再投資造車,等於把金錢拋入堰塞湖裡了。

    三、世界已經出現了銀行業倒閉事件,連鎖反應在所難免。

    所以,任正非官宣“華為不造車”,5年內都不做,的確是有擔當的企業家的明智之舉。

  • 11 # 8200故鄉的大海

    華為早在2018年就公開表示不會涉及汽車製造,並指出自己將專注於為汽車行業提供其技術和解決方案。因此,任正非發表的這篇文章只是對之前公開表態的再次重申,表明華為不會進入汽車製造領域。對於車市的消費者和業內人士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明確且穩定的訊號,讓他們更好地瞭解華為未來在汽車行業的角色和定位。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核心戰略是打造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包括為汽車製造商提供智慧網聯、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和服務,推動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和智慧化升級。因此,華為與汽車廠的合作模式是以技術合作和生態合作為主,而不是直接涉足汽車製造領域。

    有業內專家認為,華為強調不造車也是一個相對穩妥的選擇,因為汽車製造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佈局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風險產生巨大的影響。而華為可以在汽車領域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合作,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總而言之,華為強調不造車應該被視為該公司未來在汽車領域發展的一個方向,而不是對該領域不感興趣或將不會涉足的表態。隨著汽車行業向數字化和智慧化發展,華為將繼續在車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方面加強研發和合作,為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援。

  • 12 # 周樹人小弟

    近日,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的觀點,將有效期限定為5年。有人認為,這意味著華為在未來五年內不會涉足汽車領域;有人則認為,華為在探索被動安全技術等領域也標誌著對智慧汽車的逐步涉足。

    首先,從任正非發文的角度來看,對於華為不製造車輛的觀點是一種有力的強調和表態。這是因為,近期湧現出了很多由科技企業主導的汽車專案,比如蘋果的"iCar"、小米汽車、百度的"Apollo"等等。在這種環境下,任正非的表態可以避免華為和這些企業產生直接競爭關係,避免出現大量的浪費和重複投入。

    其次,華為在智慧汽車領域佈局的意圖也是很明確的。華為正在將智慧汽車作為其全場景智慧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探索,推動5G技術的應用於智慧汽車、搭載華為智慧手機等方面,以便於汽車產業的技術升級和使用者體驗的提升。

    最後,無論任正非怎麼說,華為在汽車產業的步伐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物聯網、5G等新技術應用的加速,智慧汽車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領域,尤其對於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智慧汽車不僅僅是獲得利潤和市場份額的機會,更是深化其技術儲備的重要途徑。

    總之,華為的"不造車"意味著不會成為一家直接製造汽車的公司,但是華為仍然會深入研究智慧汽車相關技術,並在智慧汽車領域探索更多的商業機會。對於消費者而言,隨著華為等科技企業逐步涉足汽車產業,未來智慧汽車的各種新技術和應用方案將會越來越豐富,消費者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 13 # 南溪江邊

    華為董事長任正非非常清楚華為在汽車領域裡的定位,既聚焦華為擁有的科技底蘊,專注汽車智慧駕駛領域的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正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不盲目跟風,不是造不了車,找造不起車,更多的是清晰的定位加核心競爭力創新,加油華為

  • 14 # 移居廣東寶哥

    不造車說明華為已看透整車行業情況,目前新的車企有幾個掙錢的,每年虧幾十億一大把,華為只在自己已掌握核心技術領域發力就能夠活的很滋潤,這一般企業不能比的,也沒得比,一年投入研發費用千億以上,中國企業沒幾個,這個只能說明任正非領導智慧超群,從老美開始制裁華為開始,華為目前已度過最艱難時機,樂觀看法後續發展只會越來越好。我們拭目以待!

  • 15 # 喝樹

    如今汽車市場飽和。造車可能花費大,有沒有利潤難以確定。傳言綠牌將取消。未來如何有太多不確定性。此時造車可能加速華為死亡!

    傳言任正非大智慧之人。大智慧者所見自有見地!

    凜冬將至,避寒取暖上上之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輝瑞特效藥談判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