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霏雪聊史

    據記載,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說的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魏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策士孟子。他在《離婁下》篇中提到:“當今之世,越君挾弱,故楚、齊恐,而不敢先發。故曰:‘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被後來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所借用,成為一種策略和手段。

  • 2 # 番茄陛下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個成語,也是一個典故,是指挾制天子(皇帝),號令諸侯。

    【最早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衍生典故】: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 3 # 天問晨曦

    諸葛亮在《隆中對》分析天下大勢時候,對劉備說:“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隆中對》是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和劉備的對話,而曹操是在公元196年迎漢獻帝,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麼是誰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呢?有人會說是毛玠,也有人說是沮授,還有人說是賈詡。其實都不是,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一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歷史發展程序。

    管仲才是“始作俑者”

    據《左傳》載,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師伐楚,當時楚成王就派人去問:“君在北海,寡人在南海,風馬牛不相及,為何討伐我們呢?”管仲回答說:“當年召公奭對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汝)實徵之,以夾(音挾)輔周室。”

    管仲的回答其實就是在扯皮,他的意思是說當年周滅商之後,齊國的先祖姜太公被封在齊地,和周公地位一般的召公曾經對姜子牙說:“所有分封的五侯九霸,如果不服從管理,你們都可以征討,以此來挾輔周天子。”這才是真正“挾天子”的由來,秦以後改稱皇帝,所以“挾天子”是從這兒來的。

    齊國為啥要討伐楚國呢?管仲為何又非得找出這麼不靠譜的理由呢?一切都是為了爭霸!我們都知道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當時的周天子已經沒落,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憑藉強大實力開始輪番稱霸,還得打著“挾輔”周天子的名義,實在是為後世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賈詡——“奉國家以徵天下”

    其實三國正史中最早出現的說法是“毒士”賈詡向涼州軍後期首領李傕提出的“奉國家以徵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其部將李傕等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當時掌權的司徒王允為人剛直,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軍中任職,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傕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此計為李傕等人採納,於是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軍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後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政府。董卓死後,漢獻帝剛喘了口氣,又重新落入西涼軍閥控制之下,所以當時關東士人才會想起迎接漢獻帝東歸。

    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毛玠年輕時為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他本想到荊州躲避戰亂,尚未到達,聽說劉表政令不嚴明,於是改往魯陽縣。曹操入主兗州,徵召他為治中從事。毛玠對曹操說:“現今國家分裂,君主流離,民眾失業,飢餓流亡,公家沒有能維持一年的儲備,百姓沒有安定的心思,這種狀況是難以持久的。”

    “袁紹、劉表雖然兵民眾多,力量強盛,卻都沒有長遠的考慮,沒有樹立基礎、建設根本的人。用兵之事,合乎正義的才能取勝,保守權位需要財力,因此,應當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曹操鄭重地採納了他的意見,轉任他為幕府功曹。

    曹操入主兗州是公元192年,因此曹操徵召毛玠必然是在192年之後的事情,毛玠可以說是為曹操規劃了長遠大計。一方面“奉天子以令不臣”,另一方面“修耕植,蓄軍資”,這兩條是曹操能夠在亂世中崛起的基礎。

    沮授——挾天子而令諸侯

    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沮授進諫建議袁紹迎獻帝,遷都至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袁紹聽後打算聽從沮授的建議,但淳于瓊等人認為要復興漢室太難,而且迎立漢帝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勸袁紹不要用此計策,袁紹於是放棄。第二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縣,袁紹大為後悔。

    沮授是一個很有遠見卓識之人,著名歷史學家何茲全曾經評價說“沮授、荀彧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為《資治通鑑》作注的宋元之際的大學問家胡三省評價說“使紹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紹能夠採納沮授的建議,天下爭奪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

    不管是賈詡、毛玠還是沮授,儘管他們對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說法不同,但意思都是控制皇帝,佔據政治大義,以此來征伐其他諸侯,平定天下。而且,他們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非原創,都是來自於管仲。管仲有“華夏第一相”之稱,自然是天下士人的楷模,向諸葛亮就“自比於管仲樂毅”,他們知道管仲曾經以“挾輔周室”的理由伐楚就不奇怪了。

    其實,在天下大亂,漢獻帝顛沛流離的情形之下,很多陣營的有識之士都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只不過毛玠、沮授等人的觀點被明確記載了下來。有想法很重要,但落實到位更重要,只有曹操真正的把漢獻帝迎接到了許昌,所以曹操更勝一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東猛虎孫堅是如何被自己的毒誓詛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