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秋

    身處農村,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不是個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顧慮:萬一哪天老人去世了,後事該怎麼辦理?其實對於這樣的事情不用擔心,畢竟是世代生長的地方,鄉鄰鄉親這點情誼還是有的。只要不是人緣太差,老人去世後,族人們以及左鄰右舍主動就會去幫忙了。

    相對來說,以前的農村民風比較淳樸。遇上老人去逝這樣的喪事,從喪事的辦理到開墓、抬棺直至埋葬,都是免費的。幫忙抬棺的人如果沒拿禮錢,連飯都不吃,只是子女們多磕幾個頭罷了。

    不知幾曾何時,一切都是商業化了。農村也是如此,遇到這樣的喪事,可以找喪葬服務的。這樣就容易多了,只要你錢到位,農村人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現在最讓人擔心就是兩個問題:一是祖墳在別人家的地裡,二是怕葬禮冷了場。

    我姨姥姥(母親的小姨)是年前去世的,他們全家的戶口不在農村,祖墳又是在外村人的地裡。為了安葬老人,我舅舅找到地主說了很多好話,找人說和,最後拿了一萬塊錢。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在農村,這樣的事情都是互相幫襯。如果子女長期在外地工作,老人去世後,為了體面的辦理後事,就應放下姿態。不管你在外有多大權勢,在村裡輩分有多長,遇人必須磕頭,這不算丟人,也是為父母盡孝。

    人只有一死。父母去世,兒女們肯定很辛苦,但也是最後一次為他們盡孝,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 2 # 清清小胖

    我的公婆都是聊城茌平人,距離我們這個隸屬於菏澤的小縣城三百公里。

    公公是離休幹部,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後來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聽公公講,他轉業的時候,他和戰友們一起坐火車回地方,部隊徵求他們的意見,可以選擇回老家,也可以選擇留在別的地方。公公想的很簡單,不能回老家,老家熟人太多,地方工作不好開展;不願回有山的地方,多年跟著部隊在山區行軍打仗,覺得山區不如平原好,就留在了我們這個地方。

    婆婆也是茌平人,是公公轉業安置之後,老家人介紹的。

    公公婆婆在我們這兒安了家,公公成了基層的一個領導幹部,婆婆在鄉鎮供銷社。

    一邊忙工作,一邊養家餬口,公公婆婆都很少回老家。偶爾老家來人,公公會給他們一些東西,再給一些回去的路費。

    六十年代,公公曾回老家給爺爺奶奶蓋了一口房子,後來爺爺去世,公公把奶奶接到了這邊,奶奶跟隨公婆住了將近十年,直到去世。

    公公的老家有他的堂弟,還有幾個侄子,偶爾和堂弟有聯絡 。

    晚年的公公身體不好,但思鄉心切。常常給我們講他的童年,講他的老院子和老家的親人。有一回,老家來人續家譜,公公激動得老淚縱橫,吩咐我們從飯店要菜,又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熱情招待。臨走,又給他們一千塊錢,那時候一千塊錢是公公半個月的工資。

    萬年的公公常跟我們講,百年之後他要回老家,葬在他的父輩身邊。

    知道老家有公公的幾個堂侄,但我們僅僅回去過一兩次,幾乎都不認識。

    公公走得很突然,如何把公公的骨灰送往老家,回去埋在哪兒,成了我們發愁的事。

    公公去世的時候婆婆還健在,那一年的清明,我們帶著婆婆回了老家。請老家人一起吃了一頓飯,跟著堂叔堂哥們去老林祭奠,又說了公公的遺願。

    老家人很熱情,給我們兩本家譜,帶我們看村裡的續家譜的功德碑,和那棵上百年的大槐樹,還有幾個老人和我們講他們和公公小時候的交情,公公在他的村子裡,是一個英雄的存在。老家人紛紛幫幫我們出謀劃策,並且表示,哪天公公魂歸故里,他們都會幫忙的。

    把公公的骨灰送回老家是三年後婆婆去世。

    我們提前回給老家的哥哥們說,我們要回去,商量一下如何辦公公的後事。

    我們讓一個哥哥喊著所有的近門和村幹部在村外的飯店裡吃了一頓飯,把錢留給了一個年長的哥哥,讓他操心找人幫忙,訂下棺材,提前買好所需的東西。

    那一年的十月初一,我們把公公婆婆一起送回了老家。

    走到林上,幾個堂哥還有村裡幫忙的人已經都在等我們了。人群裡有幫忙的本家,還有已經出嫁的我們不認識但和公公很近的姑娘。

    我們按老家的風俗把公婆安葬在了爺爺奶奶的墳旁,一切都很順利。

    完事後,我們又去了哥哥們定好的飯店,和村裡人辦白事的標準一樣,沒有浪費,也沒有多花錢。

    了卻了一樁心事,多虧了老家人的幫忙。此後的幾年,每次去上墳,我們都會去看望村裡的長輩,請老家人吃飯,他們對我們也都特別的熱情。

    無論在外邊多麼風生水起,入鄉還得隨俗,依靠老家人捧場幫忙。此後的過年過節,小胖爹總是打電話給家裡的哥哥挨個問候,老家人在乎的不是幫你出多少力,而是你在外邊混得“風光”了,能不能看起他們。

    公公當年蓋得房子坍塌得只剩下了一個輪廓,院子裡被鄰家哥哥種滿了菜,我們商量著,等有機會把房子重修起來,畢竟,老家是根。

  • 3 # 紅果56

    我們當地有殯儀館,火化安葬一條龍服務。太方便了。你們那裡若是沒有,你長期在外,老人走了那就得指望本家戶主幫忙。上門去懇頭,請大家幫忙。但是你必須的大方,不是白幫忙的。農村混水摸魚的太多了,你又不瞭解他們,擎等著吃虧了。我家的老殯就是在老家出的,自家人都坑自家人。不能提了。人心叵測啊。恨你有,嫌你窮,盼你慘,樂見你倒黴的有的是。

  • 4 # 杜鵑花開映山紅s0NG

    首先得知道老人是否一直住村裡,還要知道離村裡有多遠,平時有沒有走動,還要知道有沒有老房子辦喪事,有沒有墓地,如果都有一切不是事,如果沒有那就要首先提前安排好墓地,如果放不下面子人家也不給面子請不到人的情況下只能把老人火化了喪事在城裡辦了骨灰拿回去放進去請個泥水工封一下就好了。

  • 5 # 頑強麻醬h

    我老家就有一個,是我鄰居, 他家輩分小,他年齡比我父親還大,可是,我叫他哥,他叫李強我們叫他強哥。

    強哥從十幾歲就當兵走了,後來,分配在青海工作,把他自己的老婆孩子六幾年就帶走了。

    八零年的時候,他父親去世了,那時候,他母親還健在。辦喪事的時候,村裡人們一點也沒有難為他,順順利利就辦了。

    後來強哥因為家庭觀念強,一家子從青海調到了離家不遠的城市,老母親有時候也去住一段時間。強哥有一個姐姐,他母親有時候,也去他姐姐家住。一來二去,十幾多年過去,幾乎和村裡人們斷絕了來往。

    九幾年的一天晩上,強哥帶著他的家人和母親回家了。

    原因是人家有兩個土窯洞借給鄰居住,鄰居見強哥回來了,好情好意,把家收拾的乾乾淨淨,給強哥讓出來了。

    強哥一家人和他母親,高興地回了家。不到一個小時,他母親就去世了。到底他母親是什麼時候去世的,只有強哥知道,村裡人們也不必糾纏。

    到了商量,如何辦喪事的時候。村領導說話了,認為強哥從來不和村裡人們來往,決定村裡人不寫禮,不祭典。所有幫忙的人,都需要出工錢。

    從此以後,強哥和村裡人們有了來往,大事小事都會來。前幾年強哥和他愛人相繼都去世了,也沒聽到村裡人們有什麼議論。

  • 6 # 故鄉的雲150028583

    這種情況很普遍,無論你在哪裡工作,無論你在外工作年限有多長,只要你有一顆眷戀的故鄉情,無論何時進老家,不鄙視家鄉父老鄉親,低調隨合,回老家隨俗,家庭老人去世找人幫忙,那都不是個事情。

    我們村經歷幾次這樣的情況。

    例一,有一個在縣城工作的同村人,平時父,母在家,每次開車回老家看望父母,開車進村是一路綠燈,遇到村內長輩,從不打招呼,遇到同齡長大的同伴同樣也是,自己抽著煙,從不讓別人,五服之內的誰有困難,都是找理由推脫,母親不在時,招呼親叔叔去招集同門族人來料理後事,叔叔不情願的挨家挨戶叫了一遍,沒一個人到場,叔叔回去後,見沒一個人到場,感到很意外,問叔叔原因,叔叔平時也看不慣侄子的行為,問侄子,咱族內誰家辦事你回來了?給誰隨禮了,鄉里鄉親遇到困難找你,你怎樣待人家的,人家不是盡人情,是你喪失了親情,侄子聽了叔叔不語了,後來問叔叔,我怎麼辦才能做到讓族人來幫忙?叔叔說你聽我的嗎?侄子說:你說到哪裡我做到那裡,叔叔說只要聽話,拿條煙隨我走,每年每戶給鄉親跪求,陪理道歉,心要誠。侄子聽了叔叔的話說:行,都聽你的,我挨家下跪陪禮道歉,在叔叔的帶領下,按照叔叔的話,挨家挨戶下跪陪情道歉,道歉很真誠,叔叔在村裡人緣也不錯,願諒了他,辦完母親的喪事,又特意留下幫忙的人幫忙整了幾桌菜,在此陪情感謝父老鄉親。並承諾,如果父老鄉親以後誰家遇到到困難,找我需要幫忙,我都會盡力而為,件件有回覆,並接受父老鄉親的意見。最終母親的事圓滿結束。

    例二,我鄰居家族內關係,我堂兄,還有一個村內老鄉(我只是聽說過他,沒見過此人)都是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但是他們每次回來看望父,母,都要到村內,左鄰右舍,特別是有老人的家庭,他們都要去坐一下,親切表達他的對村內老人的尊重,有的帶些禮品,關係近的拿一些現金,表示一下,人雖然在外,但是對老鄉從不見外鄙視,他們的父,母不在時,村內有男的家去男的,沒男的在家的去女的,待客不收禮,把父,母的喪事辦的很圓滿。

    事例說明,無論你在何處,樹高千丈,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生你養你的故鄉水土,和父老鄉親。

  • 7 # 喜歡家鄉的山水

    這倒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長期不在村裡生活,人情自然就會淡化,村裡的人也不一定會積極主動幫忙,道理很簡單,就是平時村裡有事,或者是其他家老人走了,你沒幫上忙,將心比心,這是自然形成淡化的原因。怎麼辦?很簡單,就是花錢請殯儀館的人來料理老人的後事,再從外村請人來湊熱鬧,既然村裡的人情味已經沒有了,愛來不來,想來就歡迎,畢竟是情已斷,恩已絕,有錢好辦事,沒關係,用不著擔心,照樣順順利利的把老人送上山。

  • 8 # 581007修老師

    我們家公公婆婆都不在了,好在還有個親叔叔嬸子,叔叔也在09年去世,小嬸子也80多歲了。這三年疫情沒有回家,有時候嬸子會用堂弟的手機給我們影片,老太太血壓有點高,每次都要叮囑她按時吃藥,不要管閒事。老太太總是愛操心,說年輕人不會過日子等等。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她最小的兒子都50多歲了,孫子也快大學畢業了,還是操心兒孫的事。每當她和兒媳婦鬧矛盾的時候,老弟就會發影片給我們,我們就會勸說一下,或者說讓老太太到我們這裡來,老太太是故土難離,窮家難捨,生怕小兒媳婦把她家給敗壞了。這樣,她就不鬧了。

    期盼疫情儘快結束,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回老家看看。

  • 9 # 厚德載物55227786

    事在人為。老人在時,與街坊四鄰處的好,你平時也力所能及地為鄉親解決過實際困難,這就等於提前鋪好了路。再如果近親本家在村裡是名門望族,你家老人的喪事就能辦的風光體面,不會有人刁難你。反之異也。

  • 10 # 鄂西鐵匠

    你說|長期不在村裡|當老人不在了該怎麼辦`個人認為\只要自己有錢什麼事都好辦|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錢辦法多的是|

  • 11 # 淡泊平凡鄧

    長期不在村裡,當老人不在了。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有些迷茫,也會有無助感覺,不知道怎麼辦。

    這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因為沒有在村裡長期呆過,沒有怎麼參與過,對於鄉村的紅白起事有哪些風俗、規矩,就不瞭解、也不懂,

    當自己遇上了,操辦起來無從下手,就容易犯忌諱,鬧笑話。

    要避免這些,只有厚著臉皮請年長的老者幫忙。

    一般情況下,老者都不會在這事上計較什麼,都會以死者為大。來幫忙,指點你。

    當然,人家願意幫你,指點你,你要記住人家的情。在招待上就捨得一些,不能讓人心寒。

    事後也不能一走了之,人情來往你要接上,不能說自己家的事了,就沒事了。

    人都是相互尊敬的,人家來幫了你,不能因為你招待了,捨得了,付出了,就了事了。

    真算起來,你付出那點,離人家為了幫忙你而放下的,要少很多。

    人情來往,有來有往才能長久。

    紅事請,白事湊,人家來上個禮就是情,幫忙了就是情義,不幫忙是本份,誰都不欠誰。

    所以,事情有所急,人家體諒了你,幫了你,這是人家的付出。事後,在同樣的事上,你也要有所付出,作為回報。

  • 12 # 仰望星空臨沂

    長期不在村裡,老人也不在了,該怎麼辦?

    現在我知道的,即使老人雖然不在了,但是兄弟們往往是在的,回來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兄弟們,看一下兄弟們的孩子們。至於姐妹,往往會嫁到外村,來的時候也可以去看看她們,年齡越大這種親情越可貴。

    一般來說,現在的農村,你家裡的親人不可能就父母,往往兄弟姐妹還是會有的。

    即使比較極端的情況,你是獨生子女,你父母都不在了。那麼你在老家就沒有落腳的地方嗎?華人的鄉土情節是很重的,不管好壞,在老家往往都是有房子的,只要有房子就有家,想要回去隨時都可以的。

    不管怎麼說,即使親人都不在了,你總有一些比較遠的親戚。即使再不濟,你還會有一些小時候的朋友玩伴之類的。

    就看你想不想回去了,就看你對老家,到底是什麼態度了。

  • 13 # 陳璐攝影

    本身是不願意提這個問題的,可是又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

    我們70,80後,上有老,下有小,常年在外打工,村裡的大小事都是父母在做,如果老人不在了,又有多少人會回村裡呢?

    俗話說:”姥姥、姥爺不在,侄男半女又用幾個去舅舅家,只有過年去看一看吧”

    我有一個兄長在村,平時我很少回家,因為有他,可是天有不測,他42歲那年,離我們而去,他很能幹,他說過一句話,我現在還記得,”你不在家,村裡大小事都得去,要不老人不在了,誰還來幫忙”,當他走的那天,回家辦這樣的喪事,心裡沒有一點底,但是,在叔叔和堂兄弟們,鄰居們的幫助下,很順利的辦完了,

    我想說的事,他給自己留了路。

    現在,農村青壯年幾乎都在外打工,家中幾乎很少有勞動力,村裡只有60歲以上的老人,所有村裡需要幫忙的,我能幫上的忙一定幫。

    大家在外,家裡的事還是要提前想一想。

  • 14 # 相逢即是有緣518

    葉落歸根,魂歸故里是多少遊子的夢。長期不在村裡,父母去世想葬在鄉下是人之常情,城裡的公墓售價貴且小又有使用年限,多數從農村走出去的人在多年前已經在考慮這個事兒並且也在逐步的實施。如果鄉下老家祖墳仍在並且不願另拔新墳,首先祖墳所在的土地是誰家的?如果是別人的是要錢還是換地?在父母病重期間就要打聽清楚。鄉下老家肯定有近門的叔伯大爺如果實在走不開可以委託他們辦理,前提是必須得面談,打電話啥得一則不禮貌二則說不清楚。常年在城裡住,鄉下老家是否有停棺辦理喪事的場地,如果鄉下還有老宅勉強能夠使用,在父母病重期間安排著手進行衛生打掃、水、電入戶。一應事情都是在父母去世之前都弄好的。關於抬棺、安葬其實很好弄,只要是鄉下老家的人情往來沒斷,一般情況下孝子上門磕頭去請幾乎都會來,再不濟現在有殯葬服務一條龍,從老人淨身穿衣到下葬入棺封墓一應俱全,只需要掏錢就好了

  • 15 # 中華媒體人

    今年已過日立之年的我,從我們那個小鄉村來到省會城市生活已經30多年了,父母尙在世,但也都八十多歲了。因此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必須思考和麵對的一個問題。

    在華人的常規思維中,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鄉下,我除了父母,還有個叔叔,以及一個哥哥和一群侄子。因此,在閒下來的時候,我也會思考你說的問題。

    我的想法呢,也很簡單,如果有天父母真的不在世了,回鄉下老家的次數肯定是會少些的,而且每年必回的春節也就會不一定回去了,除非兄弟和侄子家有什麼大事的時候才會回去,畢竟父母不在後,再回去就會一種強烈的做客的感覺,在哪裡吃飯在哪裡睡覺都不會那樣的自在了。

    因此,有事報個到,也就表達一下心意,吃完飯原則上就會駕車返回自己的家了。

    也就是我的一點個人想法,不知與你相法是否一致。

  • 16 # 天瞭518

    急麼辦?錢辦唄。現在的親情、友情,統統都是過眼雲煙。老人百年之後,其子女能夠將其送上山,就是孝;親朋戚友能夠親臨弔唁,就是情。只於唱夜歌的守靈人,敲木魚的江湖道士,煮飯的炊廚,跑堂的各色人等,甚至拍棺材板哀嚎的,只要有錢,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 17 # zhgxjwlmqyy

    不知你說的是辦理後事還是?如果是後事的話,不辦也罷!只要按法定的規矩該申報申報,該火化火化,其餘能簡則簡。畢竟,你家的老人和別人也沒什麼關係,你只需要按老人生前的遺囑(如果有的話)遵從老人的遺願就是了。如果沒有,喪事也可以從簡。厚葬薄養再好不過!

    我反正早已想好:一旦到了那天,讓女兒按我生前囑咐:不開追悼會,不收禮金,甚至不要墓穴,總之一切從簡!

  • 18 # 使用者灄水河邊觀風景

    那還能怎麼辦?只能不回去了唄?但是,每年的清明節還是應該回去的。祭奠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這一天應該回村。平時大家都忙,不常回去也可以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大方又很牛的生肖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