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進茶杯裡的粉筆

    《雍正王朝》是一部根據清朝歷史改編的電視劇,其中的人物和情節並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所以不能完全當作史料來看待。雍正的母親烏雅氏在劇中為何處處與雍正作對,有以下幾個可能的原因:

    - 烏雅氏與雍正的母子關係並不親密。雍正出生時,烏雅氏的地位很低,不能親自撫養他,而是交給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從小就跟隨佟佳氏長大,對她有深厚的感情,而對烏雅氏則比較生疏和陌生。

    - 烏雅氏對雍正的弟弟胤禵(老十四)有偏愛。烏雅氏後來又生了幾個兒女,其中胤禵是她親自撫養的,也是她最喜歡的兒子。胤禵與雍正之間有皇位之爭,胤禵認為雍正是篡奪了他的皇位,而烏雅氏也傾向於支援胤禵。

    - 烏雅氏對雍正的即位持懷疑態度。烏雅氏不相信康熙帝會傳位給雍正,認為他是利用偽造的遺詔奪權。她不願意接受雍正為皇帝的事實,也不願意搬到慈寧宮做皇太后。她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雍正的不滿和抗議。

  • 2 # 木棉花花姐的春天

    兩個原因:

    1.她認為康熙帝喜歡十四阿哥,會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而不是不受待見的雍正!她認為雍正繼位是篡改了康熙帝的旨意,是篡權謀位,名不正言不順,將來她無言面對先人!

    2.是出於一個母親對小兒子的偏愛。雖然雍正和十四阿哥都是烏雅氏所生。但烏雅氏生雍正帝的時候地位很低,雍正就被交過繼給了康熙的表妹佟佳皇貴妃!後來十四阿哥出生,這時烏雅氏已升為德妃,能夠親自扶養十四阿哥了。相對而言,烏雅氏對雍正帝相處的並不那麼愉快!這也是她處處與雍正帝作對的原因!

  • 3 # 鹿透社007

    很多人在看《雍正王朝》時都很驚訝,為什麼雍正的母親烏雅氏要處處與他作對呢?其實這其中有許多緣由。

    烏雅氏是八旗貴族之後,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當雍正在位後,烏雅氏雖然是他的母親,但是也想讓自己的兒子在他的掌控下受到束縛。

    烏雅氏還與王府中的其他妃子們爭鬥不斷,總想搶佔更多的資源。她在王府中的地位雖然高,但是也擔心被其他妃子取代,所以常常試圖從自己兒子的身上尋找勝算。

    烏雅氏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她不喜歡滿蒙之間的文化交流,而雍正卻不贊同這種看法,他想為兩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貢獻。這也是烏雅氏和雍正產生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烏雅氏和雍正之間的矛盾比較複雜,並不是單單因為母子關係就能解釋的。如果你也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不妨去看一看《雍正王朝》,相信會有更深入的瞭解。

  • 4 # 楊角風發作

    雍正帝即位之後,心懷不滿的老十四胤禵心中一直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這也導致了他至死都認為雍正帝是篡的他的位。

    但是他的結局也讓我們很多人想不通,自己的親哥哥當上了皇帝,自己的親孃又是皇太后,這麼高貴的身份,怎麼會最後弄得三方都下不了臺呢?

    一、

    先說說太后烏雅氏:

    烏雅氏年輕的時候估計是大美女一個,頗受康熙帝喜愛。但是這個烏雅氏是沒有什麼心機的,不管是正史中,還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雍正王朝》中,都是“真性情”的體現。

    她十四五歲就進宮了,在康熙十七年生下了胤禛,也是康熙帝的第四個兒子,其實在胤禛之前還有七個哥哥呢,只不過都沒成年就夭折了。

    但是當時的烏雅氏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所以老四胤禛其實是貴妃佟佳氏撫養長大,但是養到十一歲的時候佟佳氏去世了,臨終前被封為了孝懿仁皇后。

    烏雅氏還是比較能生的,一共生了三兒三女,其中生第二個皇子胤祚後不久就被封為了德妃。不過這個胤祚也是早夭,等生老十四胤禵的時候,烏雅氏已經是德妃了,所以老十四胤禵是生母烏雅氏親自撫養長大。

    在當時的情況下,老四胤禛只不過每天會去請安,除此之外並沒有跟生母烏雅氏有更多的交流。用老四胤禛自己的話講:

    “生恩不及養恩大。”

    由於當時佟佳氏和烏雅氏地位不同,也導致了老四胤禛有意無意強調自己是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養大的,這也導致烏雅氏心中有所不滿。

    二、

    烏雅氏對老十四胤禵的溺愛:

    烏雅氏一共生了三個皇子,第一個胤禛一直是貴妃佟佳氏撫養,後來貴妃佟佳氏去世後,本想接回胤禛好好撫養,可惜此時的胤禛已然跟她不親了,反而對去世的佟佳氏十分想念。

    第二個皇子又夭折了,所以,等生第三個皇子胤禵的時候,烏雅氏說什麼也要自己親自撫養。

    於是她就把所有的愛都傾瀉到了老十四胤禵身上!

    其實也非常好理解,有些當孃的確實最喜歡老小,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老小,即使這個東西本就屬於老大。

    在《清世宗實錄》中記載著這麼一件事,當老四胤禛即位的訊息傳到烏雅氏耳中時,她是驚訝的: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

    這句話也是毫不避諱地到達雍正帝耳朵中的,可見烏雅氏是根本不在乎雍正帝的想法的。

    正是因為皇位沒有傳給老十四胤禵,導致烏雅氏對雍正帝也是不買賬,雍正帝自己都說過:

    “皇父駕崩之時,母后哀痛欲絕,決心隨皇父殉葬,不飲不食。”

    最後是雍正帝以死相逼,才勉強進食,她的這個行為讓人非常費解的,按理說自己的親兒子當了皇帝,她高興還來不及,為什麼非要這樣做呢?

    三、

    太后烏雅氏也是懷疑雍正帝是篡位:

    不管是真實歷史中,還是《雍正王朝》中,太后烏雅氏對雍正帝即位一事其實是持懷疑態度的。

    其實她一開始不飲不食,就是對雍正帝皇位的來歷不明的一種表態,因為她認為不是先帝康熙帝的遺詔,如果她接受了這個事實,那麼她就是違背先帝遺願,所以這件事表面上看是故意刁難雍正帝,其實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明志。當然,雍正帝不管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兒子,如果他也跟著絕食,也是自己不希望看到的:

    “皇考以大事託付給我,今母親執意以死相殉,那兒臣更有何依賴?將何以對天下臣民?那我也只好以身相從了。”

    除此之外,她還有其他的抗爭,比如死不肯搬到慈寧宮,就是想死在永和宮,再比如雍正帝即位後要對皇太后行大禮: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概免行禮!”

    雍正帝即位后皇太后烏雅氏的第一個生日到了,本想給她辦壽,順便繼續說服她搬到慈寧宮,結果還沒等開口呢,懿旨就到了:

    “奉懿旨,免行禮。”

    所以說,烏雅氏一方面是對老十四胤禵抱不平,另一方面則是用自己的方式表態,雍正帝的皇位在她看來是來歷不明的。

    四、

    正是由於太后烏雅氏的一系列表現,也讓老十四胤禵更加有持無恐

    在劇中,烏雅氏的態度也是不明不白的,比如老十四胤禵大鬧靈堂,之所以情緒最終失控,就在於他看了烏雅氏一眼: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管不了大將軍王!”

    後來雍正帝過來一忍再忍,隨後自己搬了一把椅子讓烏雅氏坐下,並說自己跟上書房早就擬定了皇太后的封號,只等十四弟回來封。

    雍正帝的這一招,同時化解了兩個問題,一是烏雅氏不願意受封的問題,二是老十四胤禵不下跪的問題:

    如果烏雅氏不接受封號,那麼剛才她口中的皇帝就無效了,也就保不了老十四胤禵。如果接受了封號,就等於承認了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那麼老十四胤禵就必須要下跪。

    所以等老十四胤禵終於下跪的時候,烏雅氏哭了,哭著喊先帝爺,其實內心想的是,先帝爺為什麼要傳位給老四胤禛啊?

    後來的烏雅氏不再刁難雍正帝,反而怪罪起年羹堯來,認為如果不是年羹堯從中搗亂,老十四胤禵或許能獲得皇位,即使得不到皇位,大將軍王還是在手的。

    五、

    正是因為這種思想作祟,她才一直排斥年妃,才在雍正帝讓老十四去守陵的時候執意要跟著去。

    當初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四胤禛請示烏雅氏,她還說後宮不能干涉政事,等到了雍正帝即位了,她已經不止一次干涉政事了,說到底,她的所作所為表露了一個傻傻的問題:

    老四胤禛你是當哥哥的,為什麼就不能把皇位讓給十四弟呢?

    可是我們大家用腳趾頭想想,這種觀念是多麼的荒唐?但凡烏雅氏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在雍正帝處罰老十四胤禵的時候,不要一如既往的站在老十四胤禵這一邊,想依靠親情和太后權力來“綁架”皇權,這都是可笑的。

    她真正該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維護雍正帝的權威,對老十四胤禵加以管束,不要給他哪怕一絲絲對皇位的幻想,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愛!

    當然,太后烏雅氏也不是一直這麼愚蠢,後來她就使了幾招,讓雍正帝差點下不來臺:

    烏雅氏在康熙帝在位期間,一直奉行“以德服人”的為人準則,並被康熙帝封為德妃。後來又因為老十四胤禵的一番神操作,不僅沒得到康熙帝的訓斥,相反,還得到了重用,同時德妃烏雅氏,也成功榮升為皇貴妃。

    可以說,烏雅氏在康熙帝在位期間,一直勤勤懇懇,用良好的品性,及好的名聲換來了子女的飛黃騰達。可是在雍正帝即位之後,太后烏雅氏的智商彷彿直線下降,給人的感覺是既愚蠢又愚昧,最終害死了自己,害苦了老十四胤禵。

    但,我們都誤會她了,太后烏雅氏才是劇中隱藏最深的女性權謀高手,即使臨死關頭,還勝了一局。

    六、

    德妃,康熙朝四大妃之一,雖家世低微,但憑藉能生能養,一直深受寵愛。雖然不及其他妃子,但在不久的將來,她卻成為了全天下權勢最大的女人。

    這也跟她良好的品德和名聲有關,在《雍正王朝》中,至少有好幾處透露這個資訊:

    比如太子胤礽復立之時,老十四胤禵替老八胤禩打抱不平,跟老十三胤祥打了起來,最終惹惱了康熙帝,在康熙帝被氣暈之後,看看德妃的神操作。

    惹惱康熙帝的並非老十四胤禵一個人,還有老十、老八和老九。同樣是前來求情,其他阿哥的生母,要麼跪在地上瑟瑟發抖,要麼就像受寵的宜妃(老九胤禟生母)一樣,給康熙帝按按肩,捶捶腰,撒個嬌,求個情。

    當然,這也不是宜妃第一次這樣做,早在老四胤禛江南賑災的時候,她就去給老九胤禟求情的同時,不忘說點老四胤禛的壞話。這段劇情在李德全追郭妃(郭妃就是宜妃)的小狗時就有闡述,正所謂打狗也得看主人,也從側面表明,康熙帝當時跟宜妃在一起。

    別忘了,當時康熙帝可是得急著見大不列顛的使者的,時間這麼緊,不可能還跑去後宮尋歡,只能是宜妃特意找的他。

    同樣來求情,德妃跟他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一進來先承認錯誤,而且把兒子還綁了過來,試問,哪個父親見得了這種架勢,氣自然就全消了。

    既然都是來請罪的,不把罪人帶來,這叫請罪嗎?

    七、

    面對康熙帝的時候,德妃可謂是無懈可擊,唯唯諾諾,從不在康熙帝面前嚼耳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面對其他妃子時,同樣是恩德並施,從不落井下石,向來最低姿態處事。

    比如大阿哥胤禔被永久圈禁了,其生母是惠妃納喇氏,也是康熙四大妃之首,平時掌管後宮的。但是因為其子被圈禁了,從此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於過六十大壽,竟然沒有一個人去給拜壽。

    但德妃不這樣,在她過壽時,曾經跟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講了:

    “前不久,大阿哥的生母納蘭娘娘六十整壽,竟沒有一個人過去叩壽,還是我過去陪她說了半天話!”

    大阿哥的人或許擔心受牽連,不敢去拜壽,或許是沒有資格進後宮拜壽。但不管怎麼說,烏雅氏此舉必然會讓大阿哥那派心存感激,甚至會聚攏到老四或老十四身邊。同樣心裡受到感動的是康熙帝,至少德妃給人的感覺就是為人隨和,不考慮結黨或結派,不關心朝政,不寡恩,不樹敵,還識大體。

    對待後宮德妃相當有人緣,也沒有聽說過誰背後跟她爭風吃醋,或者暗中報復。對待外人同樣是不逾祖制,不越禮,完全盡到了一個後宮妃子的操守。

    比如老四和老十四去拜壽,烏雅氏叫人撤掉了眼前的簾子:

    “把這勞什子簾子攏起來,方才是怕有外客,他們兩個是我腸子裡爬出來的,沒得裝神弄鬼的做什麼?”

    十、

    德妃烏雅氏在雍正帝即位之前,智商一直線上,而且把兩個兒子的關係處理得還算融洽。

    至少在康熙帝看來,老四胤禛又替老十四胤禵攔刀,又舉薦他當大將軍王,這兄弟倆是和氣的。烏雅氏也在不斷給老四胤禛灌輸親兄弟的概念,比如一個腸子爬出來的,都是兄弟,都是為了朝廷等。

    但在雍正帝即位之後,太后烏雅氏卻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一向注重禮儀與祖制的她,卻接連做出有違祖制之事,這是為何?

    不排除,她心裡理想的繼位人選是老十四胤禟的想法,畢竟老十四胤禵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又是小兒子,固然寵愛。但,都已經升為皇太后了,還故意穿皇太妃的服飾,這不像是深居宮裡多年的德妃做出來的事情啊,這是為何?

    其實她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一是打擊後宮那些太妃們,隱忍了這麼多年,她是要篩選一下敵我。果然,這件事上宜妃就犯了大忌,康熙帝靈堂之上,她竟然跪在了烏雅氏前面。

    而老八胤禩又來了場神助攻,也說明,此時,烏雅氏勢力單薄:

    “列為皇太妃,十四弟這種哭法,既傷了身體,又壞了禮法,太妃們都是長輩,求你們出面勸勸他!”

    十四弟哭,最該勸的當然是太后烏雅氏,而不是什麼太妃,誰是太妃?後宮誰當政?

    當然,烏雅氏是不會動彈的,她要看看宜妃怎麼做,是順水推舟應了老八胤禩的請求,還是有自知之明,推了這個差事:

    “德姐姐,我不是有意的,今兒這事,你做主吧!”

    十一、

    宜妃所作所為還算是識大體的,烏雅氏憑藉此舉,讓宜妃心甘情願地主動讓位,而不是透過雍正帝命令讓位,是烏雅氏自行樹立威信的開端。

    事後,果然宜妃被整了,理由跟這個情節如出一轍:

    “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太后烏雅氏不肯穿太后的衣服,第二個原因,也是她後半生一直在努力的原因,便是為了給老十四胤禵爭取更大的權力,或者,保住大將軍王職務。

    其實,太后是以母親的身份出現在老十四胤禵面前的,她的想法便是,如果從皇上和臣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老十四胤禵的行為必然站不住腳。如果從母子角度,以及讓雍正帝認可老十四胤禵是兄弟的身份,或許能網開一面。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不是太后!國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將軍王!”

    顯然,她遇到了愚笨的兒子,她的靠血緣關係壓制老十四胤禵的希望破滅,於是她又拿出第二個方法,就是用封建禮儀來壓制,叫他下跪拜見雍正皇帝。

    但是,老十四胤禵還是不肯拜,於是雍正帝當場下跪,冊封烏雅氏為太后,至此,全場人員下跪行禮。

    烏雅氏此舉,雖然讓雍正帝有點難堪,但是讓雍正帝當著眾人面冊封皇太后,自己還是不情不願接受的。而且還是靠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才迫使老十四胤禵下跪行禮,雍正帝欠自己一個人情。

    十二、

    後來烏雅氏不再為老十四胤禵的大將軍王擔憂,而開始關心他的婚事,但此話並不那麼好提。趁著西北戰事又起,烏雅氏找來了雍正帝:

    “先帝爺留下的二十四個骨肉,雖然都是我的親兒子,但從娘肚子裡生出來的就你們兩個。娘老了……一閉上眼睛就是你們兩個……那天你對我說,要舉薦你十四弟出任大將軍王,問我放不放心,那時候我心裡好喜歡。”

    看過後面的劇情,我們也知道了,烏雅氏此舉並非是讓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是給他賜婚。

    我想起一個笑話,講一個女兒跟她父親說自己吸毒、濫交、還借高利貸等等。等父親擔心的不行時,她突然講,其實是期末考試沒考好,其父不僅不怪罪,還相當慶幸。

    這就是烏雅氏的高超權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出一個雍正帝不可能答應的條件。然後話題一轉,再提出一個很容易答應的條件,由不得雍正帝拒絕,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啊。

    果然,雍正帝面對第一個請求,沒等烏雅氏說完,就以後宮不能幹政拒絕了。但凡雍正帝有點人情味,也會答應第二個請求的,還得給老十四胤禵的婚禮大辦特辦。

    可惜,烏雅氏失算了,雍正帝不僅沒答應,還把人家的未婚妻,喬引娣弄自己身邊了。

    本來烏雅氏有足夠的時間緩和雍正帝跟老十四胤禵的矛盾,但是她日子不久了,於是在臨死前,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

    病床之前,驅趕年妃,還指著她的鼻子講:

    “你給我出去,出去,我不想見年家的人!”

    十三、

    年妃有錯嗎?

    當然沒錯,她早就跟年羹堯斷絕來往了,再說一個後宮女子,烏雅氏不是不清楚她的人品。為什麼早不趕她走,晚不趕她走,偏偏等雍正帝來了,再趕她走呢?

    其實就是為了暗中向雍正帝強調,當初選擇年羹堯而沒選擇老十四胤禵,是你走的一步錯棋。從而讓雍正帝有對太后烏雅氏,對兄弟老十四胤禵產生愧疚感。

    果然,等把身邊的人都趕走之後,烏雅氏跟雍正帝講了:

    “皇上,額娘看起來沒有幾天好活了,我自己生的兒子自己知道,你一個還有你那個不爭氣的十四弟一個,都是要強的人,可我還是那句話,打虎還靠親兄弟……”

    烏雅氏這句話很有分量,雖然你是皇上,我也親切的稱呼你一聲皇上,可是你別忘了,你終歸是我兒子。你的娘是不行了,就要去見閻王了,但你還有一個兄弟,你不能不管他,即使他不爭氣,但打虎還靠親兄弟。

    換任何一個正常人,老孃快死了,求兒子照顧一下兄弟,這個請求太重,根本不能反駁。

    而且你當初選的年羹堯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一點時間已經證明了一切!

    可惜,不是烏雅氏不夠強,而是雍正帝他不按套路出牌啊,還是拒絕了烏雅氏,不僅拒絕了,還把老十四胤禵叫過來訓斥一番。

    但是,烏雅氏死後終歸是勝了最後一局,在年妃跑來守靈時,皇后開口了:

    “太后臨終前講了,不想再見你,你迴避一下!”

    當著眾人的面,講了太后的臨終懿旨,誰敢反駁?

    這已經成了遺詔了,威力可想而知,烏雅氏不敢對雍正帝怎麼樣,只能透過迫害年妃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雍正帝,終究沒敢對老十四胤禵下手,保全了他的性命。

    而且,對於年妃,他更是不敢說一句好話,硬生生把這個好的姑娘逼死了,年秋月臨終前的一句“告訴鄔先生,我先走了”,更是給了雍正帝致命一擊。

    你為了權力,為了皇位,老孃不要,兄弟不要,下屬不要,老婆也不要,後來兒子都不要了,你註定是一個孤家寡人!

    太后烏雅氏確實是一個權謀高手,在正常出牌的前提下,沒有人能找到她的破綻,偏偏雍正帝不是常人。但是她跟雍正帝的幾次交鋒來看,最終,還是勝了!

  • 5 # 五嶺風

    一,母子感情不好,雍正小的時候不是生活在生母身邊。

    二,烏雅氏喜歡的是她的第二個兒子,也就是老十四,她認為老十四應該接皇帝大位。也許她認為,雍正是玩了手段上位的。

  • 6 # 渤海梵夫

    “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這句民間俗語,說的很有道理,而且適用於絕大多數中國老太太。

    即使,烏雅氏貴為太后,也不能免俗。

    更何況,雍正皇帝並未在烏雅氏身邊長大,感情自然就更差了。

    由於受西方垃圾文化的影響,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等原因。現在的女性,一般都只生一個,最多生兩個孩子。

    甚至,還有很少一部分,乾脆不結婚、不生孩子。

    而且,由於皇權早已被廢止,一夫一妻多妾制,也被取消。不喜歡歷史知識的人,很難了解妃嬪的等級,以及扶養皇子的相關制度。

    因此,對這兩個問題,就很難搞清楚。

    那麼,為什麼老太太都喜歡小兒子,討厭大兒子呢?

    又為何雍正皇帝,不在親媽身邊長大呢?

    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老太太喜歡小兒子,討厭大兒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大兒子時,比較痛苦、風險大:

    前面說過,現在的女人,生孩子很少。可是,在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之前,卻不是這樣的。

    那時的女人,生三、五個孩子,是很正常的。

    解放前的女人,生孩子更多。甚至,生十個、八個都是稀鬆平常的。

    而且,古人的結婚年齡,比現在要早的多。通常13、4歲就結婚生子了。

    由於產婦年齡小,醫療條件差,生孩子的風險,也比現在大的多,難產的機率也大很多。

    尤其是生大兒子時,危險最大,遭罪最多,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也不過分。

    而且,小女孩的心理也比較脆弱。這段悲慘、痛苦的經歷,在她的心裡,會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自然會對大兒子非常不滿,甚至怨恨。

    到了老兒子出生時,她們已逐漸成年,身體和心理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而且,由於多次生產, 產道已經很鬆弛,難產的機會很小,生孩子已經輕車熟路,沒有那麼多痛苦。

    由於,她們承受的風險和痛苦小,自然就喜歡小兒子。

    具體到烏雅氏,她生雍正時,只有十八歲。而生十四皇子時,已經二十八歲了。十年的時間,她已經變得很成熟了。

    而且,她一共給康熙生了三個皇子、三個公主。前面生了五個孩子的經驗,使得她生老十四時,已經非常輕鬆了。

    (2)、大兒子先叛逆:

    由於生孩子多,大兒子和老兒子的年齡差距較大。有時,甚至差出一代人。

    這就導致了,大兒子先進入叛逆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聽父母的話,經常惹母親生氣。

    而此時,小兒子還在嬰幼兒期,天真無邪,惹人喜愛。

    兩相對比,老太太們自然更加喜歡小兒子 ,討厭大兒子了。

    具體到烏雅氏,他的長子雍正,比小兒子胤禵大十歲。十歲的年齡差距,足以導致上文說過的情況發生。

    雍正十六歲,開始叛逆時,胤禵才六歲,非常招父母喜歡。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烏雅氏也不可避免的,像其他中國老太太一樣,喜歡老兒子,討厭大兒子。

    這是她討厭雍正皇帝胤禛,喜歡老十四胤禵的重要原因。

    2、雍正沒在烏雅氏身邊長大:

    清朝皇宮,等級制度森嚴。按相關規定,只有嬪以上的後宮主位(包括嬪這個級別在內),才有資格撫養皇子。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首次冊封嬪妃,共封了八個主位(一個貴妃,七個嬪)。

    烏雅氏,並沒有在冊封名單之內。估計,烏雅氏當時的級別,很可能是“貴人”。

    所以,雍正在滿月後,便被抱走了。交給當時很受寵的,隆科多的姐姐,皇貴妃佟佳氏撫養。

    雖然,在雍正的成長過程中,透過向生母請安或祝壽,也有母子相見的機會。

    但是,見面的機會畢竟少的可憐。

    而且,在宮中森嚴的制度下,母子倆即使見面了,也沒辦法親近。

    因此,母子間逐漸疏遠,思想產生隔閡,關係淡漠,就不可避免了。

    雍正曾經親口說過:“生恩不及養恩大。”。

    在雍正的心中,養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真正的的母親。

    而生母烏雅氏,不過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僅此而已。

    對烏雅氏來說,親生兒子被送給外人撫養,自尊心已經深受刺激,心靈深處,也埋下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偏偏,雍正還經常炫耀自己的身份。

    以自己是皇貴妃佟佳氏(當時的宮中之首)的養子,而洋洋得意。

    這就更加深了烏雅氏的難過、自卑和傷心。

    而因為生雍正有功,烏雅氏先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冊封為德嬪;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她因為生育六阿哥胤祚(六歲時夭折),而被晉封為德妃。

    因為,先後生育了大兒子胤禎,和夭折了的二兒子胤祚,烏雅氏先被升格為嬪,又晉升為妃。

    因此,她生育小兒子胤禵時,已經擁有了扶養自己兒子的權利。終於有權利扶養兒子了,她對胤禵自然是視為掌上明珠,萬千寵愛集於一身。

    在她自己身邊長大的小兒子,和別人扶養的大兒子相比,她更喜歡哪個,好像不言自明瞭吧?

    除了以上兩個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傳說中的原因,使得她更喜歡小兒子,討厭大兒子。

    這就是雍正得位不正:

    關於雍正皇帝即位的問題,疑點頗多,到現在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首先,就是雍正修改康熙遺詔之事。

    傳說中,雍正派人將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詔書有滿文,漢文兩種版本。同時修改幾乎不可能,因此,改字一說,應該不成立。

    但是,雍正繼位,疑點仍然很多。

    比如:

    1、康熙對皇十四子胤禵關愛有加,特封他為大將軍王,用皇帝出征的規格讓他建功。

    2、平定西藏後,康熙為這位年僅36歲,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兒子胤褆,立碑記功。

    以上兩點,都說明康熙有意選老十四做接班人。

    3、胤禛繼位後,他的親生母親烏雅氏,不願被封為皇太后。

    對胤禛即承大統,她非但不高興,反而恐慌不安。足以見得,她對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也存在疑慮。

    4、2005年,在維護太和殿頂上的雲龍藻井時,工作人員發現了雍正時期的辟邪符。

    傳說得位不正的人,坐在雲龍藻井下面,龍嘴裡的珠子,會掉下來將其砸死。

    因此,這個辟邪符,應該足以說明,雍正皇帝心裡有鬼吧?

    烏雅氏本來就喜歡小兒子,討厭大兒子。又相信傳言,認為大兒子搶了小兒子的皇位。

    自然想替小兒子逃回公道, 奪回帝位。

    因此,她處處與雍正作對,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 7 # 快樂一葉扁舟

    烏雅氏偏心自己的小兒子老十四,恨雍正關押十四,並且她認為雍正搶奪了小兒子的皇位。這些不滿情緒導致她處處為難雍正。

  • 8 # 邊讀邊看話歷史

    據說,對於康熙帝“內定”十四皇子為繼承人這件事,還是有很多人知情的,包括“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 這些已成年的“大兒子”(也是“九龍奪嫡”的參與者);還有未來的“皇太后”德妃,也就是“老四”和“老十四”的生母烏雅氏,以及“老五”和“老九”的生母宜妃。沒想到的是,康熙突然去世,局勢驟變,繼位的是“老四”。自己的“大兒子”居然奪了“小兒子”的位,這刺激太大了。還有更刺激的:據說宜妃曾經諷刺德妃說,姐姐,可惜,你“真太后”變“假太后”了。而宜妃不僅是出言譏諷,還有實際行動——靈前行禮時,宜妃以生病為名,命人將自己抬到靈前,而且放置在德妃之前。要知道此時德妃雖還沒晉封,卻已是實際的太后了,宜妃此舉,無疑是在表明,不承認德妃這個“太后”。凡此種種,讓烏雅氏覺得自己沒法做人了,而沒法做人的根源,是自己的大兒子。所以,她會拒絕封太后,處處和雍正對著幹。再後來,雍正沒有優待自己的親弟弟十四皇子,把他發去守靈,烏雅氏更加憤懣,索性絕食,打算自戕。據說,最終是太后觸柱而死。

  • 9 # 孤舟釣江雪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母親倒不是處處與他作對,而是當雍正與十四阿哥發生衝突時,烏雅氏基本是向著這個小兒子,而不是雍正。作為女人,她更偏向自己的小兒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雍正剛出生時,烏雅氏的地位並不高,只是一個一般的妃子。按照清朝皇室的規定,是沒有資格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的。所以,雍正小時候是由佟佳氏撫養的,佟佳氏是佟國維的女兒,當時是皇貴妃,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烏雅氏與雍正之間雖是親母子,但感情並不深。十四阿哥則不同,他比雍正小十歲。出生的時候,烏雅氏的地位已經是皇貴妃了,所以小兒子是自己親自撫養的,感情自然更深。在老四和老十四發生矛盾時,自然而然地會偏向老十四。

    其次,雍正是皇帝,以雍正的權勢和地位,自然不需要母親保護。而老十四因為奪嫡失敗,後期被雍正打壓,一直為康熙守靈,孤苦伶仃。作為母親,自然會想方設法保護他,這也是人之常情。

    我想無非是以上這兩點原因吧。但話又說回來,一旦雍正與其他皇子發生利益衝突時,烏雅氏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支援雍正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 10 # 婉析歷史

    雍正王朝裡面的烏雅氏其實對雍正還不算過於偏心,畢竟雍正和十四阿哥都是烏雅氏的親生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看見兩個親生兒子居然不是一條心,親生兒子互相勾心鬥角的奪權,作為母親相必心裡也是非常難過以及無奈的,所以一直都在極力平衡雍正與十四爺之間的關係,只可惜在皇室長大的孩子即使是親生兄弟,為了皇位也會反目成仇,烏雅氏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畢竟皇位只有一個。

    烏雅氏所生的這兩個兒子,雍正自小是在孝懿仁皇后身邊長大的,而十四阿哥則是在烏雅氏身邊長大的,一般來說父母都喜歡么兒,再者又是親生母親身邊長大的,烏雅氏偏心十四阿哥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者正因為雍正自小不在烏雅氏身邊長大,所以後來雍正跟十四阿哥不親,十四阿哥跟八爺一黨很親近,而雍正則與老十三倒像是親兄弟,加之後來雍正登基,一直打壓八爺黨,烏雅氏怕雍正對十四不利,所以難免做出一些偏激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雍正王朝裡面雍正對十四阿哥也算是不錯了,在八爺黨覆滅以後,十四阿哥可以獨善其身也算是一種優待了,畢竟在九子奪嫡激烈鬥爭中,十四阿哥沒少幫助八爺黨對付太子黨,在胤礽徹底被廢以後,八爺黨也沒少給雍正出難題,幸好康熙一直再為雍正繼位做鋪墊,雍正登基也是困難重重,登基以後八爺黨還有十四阿哥鬧得比以往更甚,幸好雍正都忍耐下來了,在皇權鬥爭面前,雍正最後徹底剷除八爺黨,相比之下雍正還放了十四阿哥一馬,也算是顧及母親烏雅氏的面子,雍正其實真的很難。

  • 11 # 辯證哲學論

    首先,受到清朝後宮的制度影響。

    大家都知道,清朝禁宮的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完備的,這個持續了200多年的王朝一革中國前朝的陋痼,並沒出現兩漢的外戚專權,也沒出現唐明的太監擅權,這是因為清朝的一些制度把這些問題權衡的很好,例如:影響胤禛和其親生母親烏雅氏關係的一條規定——地位低微的妃子沒有教養自己親生子女的權利,烏雅氏的祖父曾因戰功被封為一等尉,但是也不能改變家族是辛者庫的情況,另外其八弟胤禩的母親也是辛者庫。所以,胤禛從小被貴族隆科多的姐姐佟佳氏撫養,直到胤禛12歲的時候,佟佳氏病故,才回到其母身邊。同時,十四弟胤禵從小是胤禩的母親養大,所以與胤禛的關係一般,後來又因為各代表一派進行爭儲,於是,親生兄弟反目為仇。綜上所述,因為制度的原因胤禛非其親生母親所養,導致二人關係一般。這也只是一方面的因素。

    其次,烏雅氏與康熙皇帝的關係。

    烏雅氏作為正黃旗包衣,身份低微,但是年輕時也備受康熙寵愛。舉個例子: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宮,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晉封為德嬪。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烏雅氏自進宮之後,從1678年到1688年的十年間,每隔兩年就生一個孩子,這足以說明康熙對這位妃子的寵愛,只是自1688年之後,已經29歲的烏雅氏年老色衰,所以直到1723年病故,都越來越難見到康熙皇帝的聖顏,其被冷落了30多年,雍正要封他為仁壽皇太后,就她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個人的威望,家族的威望,她何德何能敢享此尊號呢?等終老之後,又何顏面對九泉之下的聖祖皇帝呢?她總得為自己想想吧!

    最後,雍正皇帝即位的問題。

    疑點太多,到現在也眾說紛紜,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不過有一件事早已被澄清,就是雍正改康熙詔書之事,這是不存在的,詔書是雍正登基之後頒發給天下的,而且不止一份,瀋陽第一歷史檔案館以及臺灣檔案館都數次公開展示過康熙遺詔,詔書不是康熙皇帝的御筆,同時正文部分是滿文,副文是漢文和蒙文,改字一說不成立。但是,就這樣疑點仍然還有很多。

    中國歷史上,皇帝臨終傳位的情況發生過許多次,漢武帝因小過失殺鉤弋夫人,送霍光“周公背子圖”意欲讓霍光匡扶幼帝;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及李嚴;順治帝託孤於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等等,許多傳位的情況都沒有疑點。但是也有一些有疑點的,例如:“燭影斧聲”的趙太宗的“金匱之盟”差強人意;還有就是爭議最大的雍正皇帝即位的問題,不只是雍正當世,我們後世對雍正即位的問題也頗有微詞。

    (1)史料記載雍正即位的事情即雍正自己說的一些話前後矛盾,例如:雍正整治“八爺黨”之後,提出的“八人受諭”這件事,是否與歷史相符有待商榷。

    (2)傳位詔書並非康熙皇帝御筆。

    (3)康熙駕崩前只有與胤禛關係密切的舅舅九門提督隆科多一人在場,隆科多的姐姐佟佳氏撫養雍正長大。

    (4)康熙對皇十四子胤禵關愛有加,特封他為大將軍王,用皇帝出征的規格讓他建功,並且平定西藏後,為這位年近36歲身體康健的胤褆立碑記功,而胤禛的身體一向不好,後來這塊碑以沒有提清聖祖為由,給拆了。

    (5)雍正派親信,攔截胤禵家人於回京的路上,收繳胤禵與康熙的所有信件和奏摺。

    (6)胤禛的親生母親不願被封為皇太后,對胤禛即承大統,不高興反而恐慌不安,還說出了“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

    (7)太和殿頂雲龍藻井在2005年維護時發現了雍正時期的辟邪符,據說得位不正的人坐在下面,龍嘴裡的珠子會掉下來將其砸死。

    雍正皇帝即位問題是烏雅氏顯得處處與雍正作對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這中間也夾雜著個人感情以及當時宮裡對雍正皇帝即位的正統性的風言風語的影響。因為雍正皇帝的即位受太多人的質疑,以至於很多話都傳到她的耳朵裡,所以,她才說了: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

    這樣的話來。並且對雍正封他為皇太后表示十分的不願意。試想,如果母子之間關係非常好,自己的兒子做什麼事情,她不掏心掏肺的支援他保護他呢?自古母憑子貴,做母親的如此的反對自己的兒子,其中定有重大原因。

  • 12 # 看遍山川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的親媽德妃在雍正繼位後當了皇太后,因為這本電視劇是要為雍正“翻案”的,因此德妃烏雅氏並沒有和雍正為難,反倒是在雍正和十四阿哥之間撮合做好人,一頭勸說老十四胤禵不要和雍正硬扛,一頭在雍正面前婉言替胤禵開脫。

    而在史實上,烏雅氏確實如題主所說,作為雍正的親母,她是處處與雍正作對的。

    一個後宮妃子,烏雅氏不可能清楚宮牆外的政局,也沒有體察康熙帝王心術的能力。至於康熙到底傳位給誰,烏雅氏從心底裡當然希望是自己的愛子胤禵,從時局發展來看,康熙的所作所為給任何人的感覺都是將來十四阿哥會繼承大統,其中當然也包括烏雅氏,並且她比任何人都寄予希望。

    由於各種緣故,胤禵是烏雅氏親手帶大的,而雍正胤禛一出生就被康熙的佟貴妃抱養。胤禵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比胤禛更多的照顧,包括他的住所、婚姻和兒女,康熙和德妃對此都照料又加。相差懸殊的待遇,無形中胤禛和生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他甚至只認養母佟佳氏弟弟隆科多為舅舅,和生母的孃家人反而不親。

    而如今雍正得到大位,殘酷冰冷的現實打擊了烏雅氏,因為她一向就不喜歡胤禛,在她看來老四胤禛的繼位充滿了貓膩。另外她深知兩個兒子的秉性,在權力面前,皇家沒有親情而言,雍正的繼位將給胤禵帶來什麼,關於這一點烏雅氏是清楚的。但是她又沒有辦法講明雍正得位不正,只能透過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來表示對現實的不滿和抗拒。

    由此才有了烏雅氏在乾清宮的一系列折騰,按照清朝的典制,新皇帝登基前必須先向母后禮拜謝恩,烏雅氏要頭戴皇太后的鳳冠接受新皇帝和眾大臣的朝拜,皇太后收到由禮部進獻的封后金冊,也就是官方文書,烏雅氏按規矩要搬出原來的妃子住的永和宮,以太后的身份入住慈寧宮。

    這一切烏雅氏都拒絕接受,她認為盡力不承認自己太后的地位,也就是變相否定雍正繼位的合法性,至少她嘴裡不說,但要讓別人領會到她的意圖。包括雍正剛當上皇帝那會兒,將朝政禮節性地奏報烏雅氏,她總是裝聾作啞,不聞不問,母子倆沒好臉色,針鋒相對不留情面。

    雍正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烏雅氏不給面子,他也找機會回敬。當雍正處理九阿哥胤禟時,烏雅氏以前曾經撫養過老九一段日子,多少還有點感情,她當面替胤禟說情,雍正竟然理都不理,轉身就走揚長而去。

    雍正元年五月,烏雅氏半夜於原來住的永和宮裡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去世,留給後人又一個謎團。

  • 13 # 王不解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大多都會有一個疑問:十四阿哥和四阿哥是一母所生,為何老十四不支援老四,反而跟老八混在一塊呢?

    這個問題,與上面的這個題目,其實是同一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雍正與生母烏雅氏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雍正出生後沒幾日 ,烏雅氏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去哪兒了呢?被皇貴妃佟佳氏抱過去撫養了——這是奉康熙之命。

    康熙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烏雅氏的地位太低,佟佳氏的地位太高,而佟佳氏恰恰沒有兒子。

    就這麼簡單。

    親生兒子被抱走,烏雅氏肯定是很傷心的。但更讓她傷心的是,雍正從此就與佟佳氏親近,而與烏雅氏十分疏遠。

    這讓烏雅氏覺得,雍正是攀上了高枝,忘了親孃;而在雍正看來,他從小就是佟佳氏養大的,自然與佟佳氏親近。

    後來,烏雅氏又生了十四阿哥,這次,孩子沒有被抱走,而是有她一手撫養大。於是,相對於雍正,烏雅氏自然與十四阿哥更加親近。

    九龍奪嫡時,烏雅氏日夜盼著十四阿哥繼位。等到雍正繼位時,他非常失望。按照史書記載,她甚至與老十四一樣,覺得雍正得位不正,是篡了老十四的位。

    木已成舟後,烏雅氏又時時在雍正面前說情,讓雍正重用十四阿哥。雍正當然不會聽他的,以後宮不得干政為理由拒絕了她。

    後來,雍正不但不重用老十四,反而把他軟禁了起來。這讓烏雅氏更加難過了。

    烏雅氏病重,雍正按照禮儀前去探望,烏雅氏竟然側身躺在床上,頭朝裡面,對於雍正連看都不看一眼。這深深地傷害了雍正。

    所以,自始至終,雍正和生母烏雅氏的感情從來都沒有好過。對於烏雅氏,雍正只不過是按照禮儀去請安、盡孝,並沒有真正的感情;而對於雍正,烏雅氏也沒有像一個真正的母親一樣溫暖他、包容他,而是不斷地找他的麻煩,不斷地傷害他。

    這母子倆,真是緣分吶。

  • 14 # 曉居歷史猜想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67

    這位皇太后烏雅氏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美人坯子,否則……

    雍正皇帝的親生母親烏雅氏在雍正帝沒有登基前她一直在康熙皇帝的“妃”的位置上一動不動,是因為兒子當了皇帝以後,母以子貴,烏雅氏這才成為皇太后。(胡攪蠻纏的太后烏雅氏)

    太后烏雅氏臨死之前,把所有的怨恨都撒到了雍正帝的年妃年秋月身上,這正是他無理取鬧的託詞,真正的怨恨還是皇位的繼承人沒有讓她小兒子十四阿哥胤禵來坐,一直耿耿於懷。

    雍正帝還是做皇子的時候,那時候他的母親烏雅氏就是因為生下他才進位“嬪”,後來生下十四阿哥胤禵又晉升為“妃”,之後就在這個位置上一直沒動,乃至康熙皇帝駕崩,她還是一個“妃”位,這就很能說明烏雅氏的問題。

    清王朝的後宮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由於烏雅氏出身等級太低,即使是生了皇四子胤禎,因為烏雅氏此刻還是“嬪”位,所以她是沒有獨立撫養權利的,按照清王朝的制度,四阿哥胤禎被抱到那時候還是皇貴妃的孝懿仁皇后撫養,所以四阿哥胤禎與他的母親烏雅氏在感情上就淡了很多。(烏雅氏讓雍正帝難堪)

    清王朝的後宮還有一項制度更加嚴厲,那就是後宮的嬪妃絕對不允許干預朝政,這在世祖章順治皇帝時期就已經定下了規矩。可是還在康熙皇帝的後期,就發生“九子奪嫡”這件事,參與其中的就有兩位皇子是這位烏雅氏生的兒子,四阿哥胤禎和十四阿哥胤禵,所以這哥倆一直頂著幹。

    在烏雅氏看來,康熙帝駕崩後留下的皇位繼承人,就應該是他的這位小兒子十四阿哥胤禵的,所以就發生了太后烏雅氏與雍正皇帝不和睦的傳聞。

    小時候在孝懿仁皇后身邊長大的四阿哥胤禎本就是與自己的親生母親烏雅氏溝通就少,剛剛長大,自己又開牙建府,由此太后烏雅氏和她的小兒子感情超過他大兒子四阿哥的感情,所以在她更希望小兒子做上這個皇位。(烏雅氏的兩個兒子)

    皇位繼承人這個問題,關乎著大清王朝的血脈,豈能由後宮一個女人推來讓去?雍正帝只是礙於這個女人是自己的母親,所以他們之間矛盾在不斷升溫,最終達到了不能調和的程度。

    雍正皇帝對自己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之間的矛盾也與自己的母親烏雅氏有著很大的關聯,本來民間傳說對雍正皇帝的繼位有著很多的版本,十四阿哥胤禵也錯誤的認為這個皇帝位置與自己有關,還有他的母親烏雅氏摻合,所以兄弟兩個人的之間感情更是雪上加霜,讓雍正帝很為難。

    烏雅氏的從中作梗,這在她死後飽受詬病,她的皇太后形象也在後宮中一落千丈。貴族宗親們,包括皇子阿哥們在內,都懷疑這位皇太后不太講道理……

  • 15 # 向敬之

    雍正即位後,其生母德妃烏雅氏(孝恭仁皇后),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與雍正對立,並不明顯。畢竟電視劇是要正面體現雍正是康熙理想的繼承者。

    甚至在劇中,烏雅氏苦勸允禵臣服雍正,當然也希望雍正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優待自己的胞弟。

    而在歷史上,烏雅氏對親兒子胤禛被寫進所謂康熙傳位遺詔,是表現為不理解的複雜心情。她公開說:“予自幼入宮,蒙大行皇帝深恩,備位妃列幾五十年,雖夙夜小心,勤修內職,未能圖報萬一。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雍正朝起居注冊》第一冊,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雖然此言是她死後,雍正為表彰生母懿德,在康熙駕崩後感謝康熙選擇其子,雍正諫阻節哀,但也看出她對雍正繼統不以為然。

    不僅如此,雍正即位,理應按清朝皇家禮制,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仁壽皇太后,但是,她堅拒不受尊號,不接受臣工朝賀,拒絕移居例應歸皇太后居住的寧壽宮,至其病逝前,始終居住在康熙賜予她的永和宮。即便雍正再三請求,也不改變,就是作為皇太后過萬壽節,也是不顧雍正多番請求,也是堅持免行禮。

    也就是說,烏雅氏以為康熙德妃為榮,而不齒於親子雍正為之帶來的皇太后頂級殊榮。她是該實至名歸的皇太后,但為了表示對雍正即位的不屑,而始終拒受上尊號,更莫說舉行聲勢浩大的典禮。

  • 16 # 紅楓文史娛

    雍正生母與雍正處處作對,這個提法有點誇張,並且這也只是電視劇裡的描述,正史不見記載,野史倒是有不少傳聞,但都不足為信。

    野史的撰寫者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雍正的政敵,為了攻擊雍正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另一類是妄想反清復明的前朝餘孽,當然是極盡抹黑雍正和清朝政權之能事,道聽途說添油加醋。這樣兩類人寫出的稗官野史,憑空想象、捏造成分居多,其真實性值得嚴重懷疑。

    其實,即使在電視劇中,戲份有限的烏雅氏也沒有表現出處處要和雍正做對,她只是希望已經當了皇帝的大兒子多多照顧、多多起用淪為臣子的小兒子,但怎奈自己的這兩個親生兒子勢同水火,分屬不同陣營不說,小兒子還一直認為是哥哥搶了自己的皇位,處心積慮地想要抓住機會進行翻牌,雍正眼裡不揉沙子,對自己這個弟弟和他所在的八爺黨處處設防,嚴厲打擊,這樣一來,烏雅氏看在眼裡,自然心裡就非常的不舒服,所以言語上、行動上與雍正多有不睦就很正常了,但也絕對沒發展到處處作對的地步。

    要知道,清朝自順治皇帝起就立下鐵律,“後宮不得干政”。

    即使貴為康熙皇帝的祖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莊皇太后也只是在玄燁年幼時給予輔佐,而玄燁親政後,孝莊就再也不干預,這個制度一直到清朝晚期慈禧那裡,遵守的都是非常好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烏雅氏與自己兒子處處作對的這種情況。

    但是,從心裡講,烏雅氏跟大兒子胤禛感情甚淡、跟小兒子胤禵感情甚篤倒是有據可循的。

    清史稿記載,雍正生母也就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出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為護軍參領威武,正三品官,雍正即位後,將其外公威武追封為一等公。

    從這個出身上看,烏雅氏家境尚可,但並不顯赫,當初入宮侍候康熙時也只是一名普通秀女,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下皇四子胤禛,母以子貴,才在轉年後冊為德嬪,時年二十歲。

    胤禛呱呱落地不久,便被當時主攝六宮之事的貴妃佟佳氏抱進自己宮中撫養,這個佟佳氏可不一般,出身高貴,其父是一等功佟國維,其姑是順治的皇后、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叫佟佳氏),所以,她和康熙實際上是姑舅表兄妹,此外,她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隆科多,這個人不用過多介紹大家也都知道,這也是後來雍正的兄弟們為什麼會喊隆科多為舅舅的原因。

    貴妃佟佳氏為什麼要將剛出生不久的小胤禛抱走?原來,就在胤禛出生這一年的年初,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病逝,貴妃佟佳氏實際上成了後宮份位最高的女人,雖然還沒被冊封為皇后,但行使的卻是皇后職權,不知是不是因為和康熙為近親的緣故,她成婚幾年也沒有誕下子嗣,膝下無子對一個後宮女人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才會將剛滿月的小胤禛抱走。

    當然,她這不是奪人所愛,因為她是後宮之主,是康熙所有孩子名義上的母親,事實上,她如果把誰的孩子抱走撫養,從另外一種角度講,這還是一種莫大的榮譽,說不定,當時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內心雖然不捨,但其實還是有一點高興的,因為這無形間抬高了自己親生兒子的地位。

    只不過令烏雅氏沒有想到的是,小胤禛慢慢長大,漸漸明白自己養母身份地位的尊貴,等到他長到十歲時,佟佳氏在病死的前一天,被立為皇后,這樣,胤禛實際上就變成了已故皇后的子嗣,這種無上尊榮的身份和地位為胤禛所看重,又由於從小就沒在生母身邊,和生母的感情變得疏淡也就可以理解了。

    親生兒子被抱走後的第三年,烏雅氏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可惜這個兒子活到五歲便夭折了,烏雅氏自然傷心不已,雖然此後又生三個孩子,但都是女嬰,直到胤禛十歲那年,才又生下一個兒子,這便是胤禛的弟弟、烏雅氏最小的一個孩子——皇十四子胤禵。

    自此,烏雅氏可以說將萬千寵愛都聚集到了幼子身上,而同長子胤禛的關係卻是不冷不淡。所以,到了奪嫡後期,其實在內心裡,烏雅氏有可能是非常盼望自己的小兒子登基的,但她和大兒子胤禛也不是仇人,只是母子間的關係相較小兒子來說差的有點多,兩者相較,胤禛登基並不是她非常希望所看到的,再加上這兩個親生兒子互為競爭對手,眼睜睜看著大兒子欺負並收拾小兒子,內心肯定不舒服,但即使如此,也沒有證據表明,她會因此同雍正處處作對。

    有人提出這一點的理由是,雍正登基後,烏雅氏曾說過一句話,“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但實際上這句話並無正規出處,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各類文章自說自話,沒人能說得清這句話到底從哪兒冒出來的,烏雅氏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還是一個謎。

    另外,還有人說烏雅氏是被雍正氣死的,那就更是齊東野語、無稽之談,事實上,烏雅氏死時六十四歲,在古代已經算是高齡,何況她又生下三子三女,一子兩女早殤,這種打擊加上歲月的侵蝕,還有心中對二子不和的擔憂和鬱悶,染病而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總而言之,烏雅氏與其子雍正或許心有罅隙,但處處作對絕不可能!

  • 17 # 誩哥有話說

    清宮中,皇子出生後交由嬪以上的後宮主位撫養,以防範後宮干政。由於皇子與生母分開而居,且相見也有固定時刻,見面也不能多說話,故而缺乏接觸和溝通,極有可能導致親生母子間彼此猜忌,感情不睦。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

    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在雍正克繼大統後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這與一般民間母親的所為大相徑庭。

    而雍正從小被皇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撫養長大。後來烏雅氏又生了皇十四子胤禵,此時她已被冊封為德妃,所以皇十四子才是她自己撫養的孩子。

    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烏雅氏顯然更疼愛自己撫養長大的小兒子。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皇帝被運往景陵安葬後,雍正下令讓胤禵守陵,不得返京。雍正的這一旨意自然讓烏雅氏心如刀絞。一個多月後,烏雅氏在永和宮去世,終年64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人在行駛的大車廂中憑藉氫氣球保持懸空,最後會被後車廂碰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