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問晨曦

    武昌起義軍確實是張之洞生前編練的新軍“自強軍”。

    張之洞編練新軍,一方面是為了強軍衛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停了科舉之後的讀書人一個新的出路。

    下面我們來看看張之洞編練新軍

    張之洞生前編練的新軍"自強軍”

    甲午戰爭期間,面對清軍的慘敗,讓清朝官吏之中的開明之士痛心疾首,於是,編練新式軍隊以御悔,成為當時朝廷上下的一種共識。1894年11月,留駐天津辦理東征糧臺的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馬廠組建了採用西式練兵方法的定武軍。在南方,由南洋大臣、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提倡的自強軍,也於1896年創立。

    1895年7月,兩江總督張之洞針對清朝八旗、綠營、練軍、淮軍等武裝力量的頹敗之勢,提出了要在南洋精練一支新軍的設想,並開始著手挑選人員。12月,張之洞向朝廷呈遞了南洋編練新軍的計劃,並冠名為自強軍。1896年1月,清政府批准了張之洞的上奏,自強軍在兩江總督駐地江寧(今南京)正式建立。為了區別舊式軍隊,自強軍制定了一套新的規則,其中對於招收計程車兵,要求必須是距離江寧不太遠的土著鄉民,堅決不招流民。

    士兵年齡規定在16-20歲,用西醫進行體檢,身體健康無陰疾,不能有近視眼,家庭出身要清白,並由家族鄰居以及鄉紳等作保。為了確保隊伍的穩定性,規則還要求凡是被錄用者,必須宣告情願為自強軍效力10年,並且只准開除,不準辭退,成為自強軍士兵後,薪餉從優。

    全軍兵種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和工程兵,各以營哨為基本建制單位。步兵每營250人,分為5哨;騎兵每營180人,分為3哨;炮兵每營200人,分為4哨;工程營100人。自強軍名為完全參照德國陸軍編制,實際步兵一個營人數僅相當於德軍一個加強連。

    按照最初的編練計劃,全軍先設步隊8營、馬隊2營、炮隊2營、工程隊1營,共編制13營2860人。各營統帶、哨官由聘請的洋人充任,副統帶副哨官由大清武將和武備學堂學員擔任,具體分工為洋將負責帶兵操練,清將掌管軍紀懲則。

    1896年2月,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劉坤一接任兩江總督。因為劉坤一併沒有發展新式軍隊的意願,所以自強軍不受重視,編制大為縮減,馬隊2營合為1營,工程營被裁撤,全軍僅餘2588人,並在1896年8月,由江寧移駐吳淞。

    劉坤一還設立自強軍營務處以督率全軍,改變洋將執掌軍權的局面。1898年4月,洋將合同期滿回國,江南提督李佔椿接管了自強軍。在吳淞期間,展開了緊張的操練,為了方便督操,將8營步兵分為左右兩翼,每翼4營。

    自強軍步兵用的武器為新式小口徑雙筒毛瑟槍,炮隊2營分別使用德制克虜伯八生後膛炮以及英制麥克信七生半後膛炮各6門,馬隊操練武器主要是長矛。1897年5月1日,自強軍邀請駐滬各國領事、駐軍將弁170人觀操。只見士兵人人體壯,槍械整潔,射擊靶標精準;炮隊鋼炮光潔,炮手動作敏捷;馬隊進退迅疾,操法自如,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稱讚。

    1895年5月,自強軍又移駐江陰,加入了江防軍的序列,在沿江炮臺附近擇地駐紮。1901年9月,清廷下令自強軍除留1哨親兵駐紮南洋以外,其餘士兵調往山東併入武衛右軍。1905年春,自強軍和武衛右軍合編入吳鳳祥統制的北洋軍第四鎮,至此,自強軍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湖北的近代軍隊起源於張之洞的自強軍

    在中國歷史上,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發生在湖北武昌,當時湖北新軍發動起義,隨後全國革命黨人響應。最終形成了辛亥革命的宏大篇章,那麼為何武昌起義能得到全國響應呢?這其實還得從湖北新軍說起。

    自強軍是張之洞於兩江總督任上所建立,與袁世凱小站練兵形成的"新建陸軍,,同屬清政府增設新式陸軍中實力較強的一支。1895年張之洞由兩江總督返任湖廣總督,帶回屬於自強軍的洋操護軍前後兩營五百人,由張彪、嶽嗣義分任管帶,聘德華人貝倫司多夫為總教習,委任天津、廣東武備學堂畢業生分任馬、步、炮、工兵種分教習。、

    並另成立工程隊一營,這些就是湖北新軍的雛形。1902年設立營務處,為新軍的管理機構,下設參謀所,由藩司兼任總辦;執法所,由桌司兼任總辦;督操所,由糧道兼任總辦;經理所,由鹽道兼任總辦。張之洞親信張彪同為四個機構的幫辦。後營務處至1905年改為湖北督練公所,分設兵備、參謀、教練三處,其職位仍由湖北各司道官員兼任,1910年督練公所改組,兼任改為專任。

    湖北新軍經過不斷與地方原有武裝進行整編、擴充,幾經改組,至1904年形成較固定的湖北常備軍兩鎮編制,由張彪、黎元洪分任第一、二鎮統制。1905年清政府對湖北新軍進行規定,第一鎮步隊分兩協、四標、十二營、四十八隊;馬隊、炮隊均分為一標、三營;工程隊、軸重隊均一營;軍樂隊一隊。全鎮應1,2560人,實有1, 2071人。第二鎮只設步隊一協兩標,馬隊、炮隊各一營,工程、軸重各一隊,全鎮應5, 423人,實有5, 188人,湖北新軍規模基本形成。

    1906年清陸軍部下達統一編制,湖北分配給兩鎮指標。原有的湖北常備軍第一鎮即改編為陸軍第8鎮,全鎮1,1240人,駐武昌。而原本要改編為陸軍第11鎮的第二鎮,原有部隊規

    模實為一協,而改編尚未完成,實際在武昌起義前只成立了第二十一混成協,全協4,900人,駐武昌、漢陽及京漢鐵路沿線。這次新軍統一改編即將原有部隊的番號統一,其餘原有設定基本不變。

    湖北新軍雖然在兵力上並不佔優,但張之洞為湖北新軍打下的基礎使其成為一支初具系統化、組織化的近代軍隊,也是與袁世凱北洋軍齊名的全國新軍模範。許多優秀的軍人在湖北新軍中供職,或者走出去,到各省新軍中充作軍官。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份優秀,湖北成為打響推翻清王朝第一槍的首義之地。

    當時北洋軍閥普遍認為湖北新軍戰鬥力不弱於北洋軍,同時攝政王載灃曾經和隆裕太后說過:湖北新軍打過來,咱們的八旗是擋不住的,到時候你們娘倆(溥儀和隆裕)只怕性命難保。隆裕太后當場嚇哭,可見湖北新軍多麼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Galaxy S9/S9+能給我們帶來怎樣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