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乖巧蛋糕kR

    全世界能夠出現通貨緊縮現象的只有美國,其他國家只可能是通貨膨脹。

    美國發行美債賣給其他國家,換取了其他國家的貨幣後,再向其大陸購買物資拿回美國市場。這樣一來,老美市場內的商品越來越多,物多錢少,出現了通貨緊縮。

    為了每隔一定時間抑制通貨緊縮,來保持物價穩定,老美會相應地印一些美元,達到平衡。比如:原先市場內流通的美元是10000、物資數量也是10000,兩者之比是1:1,物價是1。但是隨著美債的福利發行使得市場內的物資變成了10200,物價變成了10000/10200=0.9803921569,物價下降了。

    為了保持穩定,老美就印了200美元放到市場中去流通,這樣物價10200/10200=1,保持了穩定。這也是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老美的市場內仍然有美分在流通。

    目前大陸的情況實際上是通脹的,那為什麼通脹了還要發行那麼多貨幣呢?因為把這個錢補貼給源頭,以從源頭上抑制或者減緩通貨膨脹的連鎖反應。這樣整個市場上的膨脹速度略有提升,但是速度不快。

  • 2 # 專做全品類回收

    目前不是通貨緊縮的階段,而是通貨膨脹的階段。通貨緊縮是指貨幣供應不足,貨幣價值上升,物價下降的狀態,而通貨膨脹則是指貨幣供應過多,貨幣價值下降,物價上漲的狀態。

    近年來,全球多數國家的央行都採取了寬鬆貨幣政策,透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手段來刺激經濟增長。這些措施雖然有助於經濟復甦,但也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的風險。

    此外,新冠疫情也使得許多國家不得不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總的來說,當前全球多數國家都面臨通貨膨脹的風險,而不是通貨緊縮。

  • 3 # 雨辰講故事會

    聊這個問題前,咱們要先搞清楚“錢”到底怎樣一個東西。

    “錢”,廣義上可以理解成貨幣以及能轉化成貨幣的資產,狹義的理解,錢指的就是“貨幣”。

    只是別把“貨幣”想象成一打打鈔票,其實只要大家公認的,方便流通的都可以是貨幣。

    古代不是拿黃金、白銀都做過貨幣嘛,在監獄裡香菸也是貨幣,現在又流行數字貨幣,這些東西雖然形式不同,但是它們卻都具有貨幣最主要的功能:

    可以兌換成其他物品。

    有篇文章叫《集中營裡的經濟學》,就是寫二戰時期猶太人集中營裡,香菸作為貨幣如何兌換成其他物品的,包括:糖漿、麵包、乳酪.....

    有一天,某人散佈了一個訊息,說紅十字會馬上會送來大批香菸,這意味著貨幣總量要增加啊,這麼一來,手上有食品的都不願意換成香菸了,要換得加煙,而手上有香菸的人,知道這玩意要貶值了,都想盡快兌換成食品。

    就這麼通脹了,以前2根菸可以兌換成1個麵包,現在5根菸才行.....

    可是沒多久,又一個訊息說紅十字會的車被炸了,來不了啦,於是情況發生了翻轉,煙變得值得錢了,1根菸就能兌換1個麵包,這就是通縮了。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一個真相:

    貨幣本身是沒啥價值的,它的價值取決於能夠兌換多少的物品。

    如果貨幣供應量多了,每個單位貨幣可以兌換成的物品就少了,所以物價就上漲,這就是通脹,反之就通縮。

    一個簡單的表示式就是:

    “通脹”=貨幣變多了,東西價格都漲了。

    “通縮”=貨幣變少了,東西價格都降了。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忽略了人們“預期”的作用。

    就像上面這個案例,後來香菸並沒有真的減少,只是“紅十字會的車被炸了”的訊息讓人們的預期改變了,都不願意消費了,所以就產生了通縮。

    你看各個國家動不動就宣佈,我要加息了,我要減息了,我要降準備金了......

    這些措施固然重要,但是宣佈這些措施同樣重要,於是媒體開始解讀,大眾開始思考怎麼應對,是的,透過這些訊息,大家的預期改變了。

    當年我們不是搞4萬億刺激嘛,其實這4萬億是2年的計劃,只是放到一起來宣佈了,平均到1年,貨幣的確增加了,卻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多。

    但是因為宣傳的原因,大夥都覺得錢馬上要不值錢了,所以要趕緊消費和投資,經濟就這樣被拉動起來了。

    看到這裡,你應該懂了,為啥大家長要印那麼多錢,而且還會毫不隱瞞的告訴你了。

    其實,印錢本身不是目的,即使錢印得再多,大家都不花,存銀行裡,也不會通脹,甚至還有可能通縮。

    大家長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你能把錢花出去,這樣才能形成一種流動性,經濟才能持續發展。

    所以,流動性才是關鍵。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是生產被褥的,我用100塊錢,買了你一床被褥,你又用這100塊錢,去找小王買了兩箱雞蛋,而小王用這100塊錢,去找小李買了一臺電風扇。

    你看,這100塊錢在你們三個人之間形成了一個迴圈,每個人都賺了100塊,而整個社會因為這次流動就多了“一床被褥”、“兩箱雞蛋”和“一臺電風扇”。

    這就是一個流動性的縮小版案例,其實一個國家的經濟就是由無數這樣的小案例組成,你花出去的錢就是下一個人的收入,而他花出去的錢,就是第三個人的收入,就這麼迴圈往復。

    所以,貨幣的流通速度越快,就會產生更多的價值,整個社會的經濟也就會越繁榮。反之如果貨幣流通速度慢了,或者效率太低,整個國家經濟就會放緩,甚至衰落。

    好了,這部分聊了些經濟的原理,可以歸納為三句話:

    1、貨幣的價值在於可以兌換成其他物品;

    2、印錢不是目的,只是為了增加流通性;

    3、流通性加劇的副產品就是通貨膨脹。

    整明白了這三句話,就能理解為啥窮人會通縮,而富人卻通脹。

    2

    我記得2008年那會,大家都知道要通貨膨脹了,我媽一下子買了好幾床被子,這輩子都用不完,但是她覺得以後買肯定更貴,所以先買了再說吧。

    你看,連我媽都懂得把“貨幣”變成“資產”來保值,那麼“資產”當然會變得更貴,也因此會通貨膨脹。

    不過,我最近看了淘寶才發現,很多被子比我媽買時還便宜,就算有貴點的,和通貨膨脹率一對比,還是貶值的。

    顯然,我媽的保值舉措並不成功,當然,我們那時都不懂,其實被子只是“消費品”,而不是“資產”,當然不可能增值。

    兩者的區別在於,資產都是可以反兌換的,而消費品不行。

    前面說了,貨幣的價值在於可以兌換成其他物品,但是多數物品很難反過來兌換成錢,就像我家那幾床珍藏了22年的被褥,現在賣給你,你要嗎?

    你看,多數消費品都是這樣,要麼被消耗沒了,比如食品;就算沒消耗完的,比如日用品,也很難再兌換成貨幣。

    但是,資產卻不一樣,是可以反過來兌換成貨幣,甚至可以在通貨膨脹時兌換成更多的貨幣。

    最簡單例子,就是房子嘛,前幾年買了,現在就能兌換成更多的錢,也包括亂世中的黃金和盛世中的古董,還有優質公司的股權......

    看到這裡,不妨再深想一層,這些資產都是在誰的手裡呢?

    對,在富人的手裡,所以,富人的錢和窮人的錢是不同的概念。

    富人的錢,主要以資產為主,現金比例並不高的,就算有些奢侈消費品,和擁有的資產一比,那就是毛毛雨,而且他們的資產都可以兌換成貨幣。

    但是,窮人們,大多是處在勞動換取報酬的階段,到手裡的只有現金,還要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吧,這麼三下五除二,還能買得起資產嗎?

    你看,窮人們最大的癥結就在於此,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現在大家長一直在調控房價,但是說句扎心的話,就算再調控,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很多人依然買不起,這可都是優質資產。

    別說房子了,就連茅臺股票很多人也買不起啊,100股就得一二十萬,這在A股算是少有的資產類股票。

    擁有資產的富人就很不一樣,當通貨膨脹來臨時,貨幣變多了,資產價格肯定會上升,這樣一來,富人們可以租借或者賣掉資產,來換取更多的現金。

    當然,富人們更普遍的做法是抵押這些資產,獲得低息貸款,然後買入更多的資產,就這樣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所以,在貨幣超發的時代,富人們確實通貨膨脹了,但是他們樂意,因為受益了嘛,如果是通貨緊縮,資產就會貶值,這是富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經濟學家、主流媒體都說通貨膨脹好過通貨緊縮,你想想資產都在誰手裡,誰是受益者,就能明白為啥這種說法會是主流。

    因此,你要記住一點,一個看似複雜的事情,用動機去理解,就會清楚很多。

    3

    你還需要明白一句話,“整體並不等於區域性之和”。

    就像現在,無論哪個國家,都知道多印錢可以提高流動性,刺激經濟,所以各個家長都是放開了水閘。

    整個社會的錢確實多了,但是,當錢分配到具體的人群時,就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機會我專門寫篇文章,現在你只需要知道,多印的錢一般是透過央行分發到各個商業銀行的,那麼誰能拿到這些錢呢?

    如果你是一平頭老百姓,啥也沒有,到一家銀行說我要貸款1個億,人家會貸給你嗎?肯定不會。

    但如果你是一家上點規模的企業主,拿這個錢就會容易很多,甚至都不需要什麼抵押物,這些人便能第一時間拿到新增的錢。

    這就是經濟會里說的“坎蒂隆效應”,意思是,新增的貨幣不是一下子撒給每個人的,而是像把蜂蜜倒在了金字塔上,塔尖和塔底拿到蜂蜜的時間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時間差,塔尖的人,拿到新增的錢,可以用來生產、運營,當然更可以投資,這個時期,蜂蜜還沒流到各個環節,很多資產的價格還沒暴漲,這就是一種時間紅利啊。

    而對於塔底的人就有點悲催了,因為錢透過長長的管道流到他們手裡,雖然比以前多了一丟丟,但是各個環節也開始通貨膨脹了,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少,所以要想保持住原來的生活水平,就只能少消費和不消費,學術的說法叫消費降級。

    對於這些人,錢是變多了一點,但是很多商品價格也漲上去了,消費不起了,只能去買更便宜的東西,比如,一位讀者給我講,以前他線上下專賣店買衣服,一件要300多。

    現在,都在淘寶上買“剪標”衣服,一件才30多,其實這就是一種通縮啊。

    我看過一個紀錄片,是說深圳一群大神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是敏感詞,不能寫,但明眼的讀者都知道是哪裡,那些大神消費水平很低。

    那一片有個麵館,一碗肉絲麵才5塊,老闆堅持了6年都不敢漲價,但是現在原材料都漲了,再這麼開下去就虧死了,所以最近才漲了1塊錢。

    對於這個麵館的小老闆,生活成本、房租、原材料都在漲,但飯價卻不能提,這也是一種通縮。

    你以為這小老闆不想讓自己的麵價通脹嗎?他也沒辦法,因為附近的便宜飯店太多,你漲多了,大神們都不在你這裡吃了。

    大神們也不想這樣,誰不想吃點好的呢,可是他們賺錢也越來越難,因為只能乾點體力活,這誰都能幹,勞務費就會被一壓再壓。

    你看這個圈子中,大家其實是在集體通縮。

    這是底層比較悲哀的地方,你開個小賣鋪、小飯店,或者幹個體力活,是可以賺錢,但是誰都可以幹,你的勞動力也因此不值錢,你的東西也就要不上價,就很難通脹,只能通縮。

    而底層幹不了的事兒往往才會通脹,你幹不了金融吧?好,通脹。你幹不了地產吧,好,通脹......

    講到這裡,你大概也能體會到大家長的不容易,想要發展經濟,必須要有些貨幣刺激,但是這個過程中又會讓一部分截流,這是件挺矛盾的事兒。

    現在大家長的很多做法其實就是想解決這個矛盾,打擊一些過分的富豪、提出共同富裕、對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扶持......

    我以前文章寫過,政治治理的首要任務,就是保持平衡,你體會一下。

    4

    今天寫這個話題,略有些敏感,很多地方都是繞著寫的,如果沒看明白,就多看幾遍,我也不是專業研究經濟的,所以也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是大理兒肯定不錯。

    最後這段再聊聊我們普通人在這個形勢下要怎麼做。

    第一、不要中了消費主義的毒。

    現在錢越來越難賺,花錢越來越容易,商家們都在絞盡腦汁想掏光你的口袋,可別傻。我看新聞說,一個男的省了一個月的伙食費,就為了打賞一個女主播。

    恕我直言,這類人窮的天經地義。

    我們消費時,一定要注重投入產出比,不要去花沒有意義的錢,每次消費盡量衡量一下價格和收益。

    有些東西是收益低價格高的,比如奢侈品,這些玩意還是留給富人們去裝逼吧,普通老百姓買這些玩意就是在交智商稅。

    有的東西是價格低收益高的,比如一本好書,我比較了一下,中國的書籍價格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比較低的,不知道為啥會這樣,但是我覺得這個消費很值,幾十塊錢就能提高你的認知水平,多划算啊。。。

    總之,消費這事兒要聰明一點,要會算帳,別主動把自己的財富給稀釋了。

    第二、力所能及的兌換資產

    我有些朋友喜歡買黃金,這玩意也許在特殊的時期確實管用吧,但現在還看不出來。

    我還有一個朋友會買一些過世名人的親筆信,單筆投資不大,而且那個小圈子裡,竟然也有人願意出高價回購,不過這種資產也許不適合所有人吧。

    總之,我的意思是,對資產的理解每個人是不同的,但是你一定要有這個概念,去結合自身的條件,想辦法讓自己擁有一些資產。

    在中國,大家公認的資產並不多,房地產算是一個,因此,如果你是自己住,只要有能力,該買還是要買,別期望房價能降到白菜價,這個機率真不大。

    這是普通人擁有資產並不多的方式之一,而且,一定要儘量貸款買,貸款年限越長越好。

    前面說了,新增貨幣先到的是商業銀行,如果你能貸款買房,無形當中就是和塔尖的人一樣,拿到了能兌換資產的低息貸款。

    這種好事兒真心不多。

    第三、別想著投資理財可以改變貧窮

    我和一位專門教別人理財的網紅聊過,她告訴我一個真相:學員多是沒啥錢的人。

    這挺顛覆我以前的認知,我問為啥會這樣?

    她說:“大概是因為這些人太想改變貧窮的現狀了吧......”

    說句真心話,投資理財這事兒,只能錦上添花,如果你收入挺高,閒錢很多,最好去系統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這可以讓你免於通貨膨脹的侵蝕。

    但如果你一年到頭都留不下幾個錢,還是好好琢磨如何把主業做好,這才是你致富最簡單的辦法。

    這麼做你有90%的可能性賺到錢,而投資,風險很大,能白手起家的鳳毛麟角,成功機率不足1%,你為啥要放棄一個大機率的事件,而追求一個小機率事件呢?

    而且,對於多數人來講,他們所謂的投資,其實是在消費,就說中國股市,你投了點錢,每個工作日隨著K線圖跌宕起伏,過了一陣子,一算帳,我去,咋還虧了20%?

    你這不就是消費嘛?和花錢充會員看美女直播一樣一樣的,反正都能讓你不停的分泌多巴胺。

    第四、相信週期,潛心準備

    經濟學上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康波週期”。

    大概意思是,每60年就是一個繁榮、衰退、蕭條、回升的經濟週期,中國經濟學家周金濤對“康波週期”挺有研究,還套用到中國的經濟環境裡。

    2015年12月他做過一個演講,說:

    在中國,每隔20年就會出現一個波動的轉折點,因此人的一生有三次重大機會,抓住一次就行。

    按照周金濤的推算,下一個轉折點大概是在2025年,不管這個時間點準不準,週期論已經是經濟治理中的常識。

    我們普通人也要有這個概念,也許現在難一點,但一定要堅持住,做好手上這攤子事,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樣週期來了,你才能接的住。

    生死有命,恭候多時,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經濟週期,都是一種自然規律,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也總會去,頭頂希望,腳踏實地,才是最好的狀態。

  • 4 # 徐行

    通縮是有跡可循的,表現點就是生產不旺,工業生產指數進入下行區間,因為工業部門衰敗,失業工人增加,導致商品銷售黯淡,進而影響到CPI指數走低,現在中國就出現這種情況。

  • 5 # xz靜靜的心

    我是窮人,我沒有感覺自己是在消費。身邊有關係能賺錢的那些人,都在換房換車,送他們子女出國,沒有感覺人家在存錢。反倒是我們,失業的失業,沒有門路,沒有關係,怕失業後連餬口的機會都沒有,拼命攢錢,為自己找尋一份可憐的生存的保障。

  • 6 # 凡依羅1990

    目前有通縮的徵兆,但並沒有真正到來。政府會採取各項措施避免惡性通縮的發生。適當通縮其實是有利於市場泡沫去除以及冷卻投資狂熱情緒的。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通縮下百姓的未來生活,

    假設富人手裡有1000萬資產,他一年的基礎消費是50萬,因為通縮,現在他只需要花40萬就能hold一年的支出。

    再假設他的資產每年固定增值了5%。計算一年後他的資產變為:(1000-40)*(1+5%)=1008萬。也就是說他吃穿用度在四十萬左右,他的資產不減反增。

    再假設一個不算太窮的窮人,他的資產是10萬,他一年的基礎花費是2萬。因為通縮,他只需要花1.5萬就能滿足需求。同樣的他很努力地讓資產增值了5%。

    那麼他一年後的資產為:(10-1.5)*(1+5%)=8.925萬,也就是說窮人即使再節約,在扣除基本的生活所需的開銷後,資產是在縮水的。

    這就造成了題主所說的富人在存錢,窮人在消費的假象。然而事實是富人也消費,只要他不是大手大腳地惡意消費,當他的資產達到一定數值後,他就可以衣食無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財富自由。

    而窮人為了避免最終破產的命運,不得不加倍工作或者進一步節省開支,以免資產縮水,陷入到無米下炊的危機之中。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生活的規律決定了我們的處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國賽落下帷幕,男籃藍隊三位大學聯賽出身的球員均有不俗表現,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