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不是第一大的帝陵,世界上最大的帝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寢,位於陝西禮泉縣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主峰。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並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的先例。昭陵,取“集帝王之氣”和“文治武功”之意,從唐貞觀十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帝王陵寢,也是陪葬墓最多的帝王陵寢。九嵕山山勢突兀,海拔1888米,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亙及平野。主峰周圍均勻地分佈著九道山樑,高高拱舉。照陵的玄宮墓穴鑿建於九嵕山南坡的山腰間,唐太宗選擇九嵕山作為陵址有著濃郁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中國古代陵墓堪輿風水之說,伴著姓氏的不斷擴大及五行陰陽之說的流傳而逐漸完善,至南北朝時基本形成了一套評定風水好壞的理論,九嵕山滿足了堪輿家認為帝王陵墓應具有的所有條件。自唐以來,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為中國曆代帝陵之最佳者。
昭陵建制十分奢華,其平面佈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昭陵的陵寢居於陵園的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比擬皇宮內宮。玄宮深75丈,石門五道,中間為正寢,是停放棺槨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著許多石函,裡面裝著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3000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兩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鉚住。昭陵有非常龐大的陪葬墓群。陪葬墓數目之多,是歷代帝王陵寢之冠。以昭陵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陪葬墓群,向南輻射成扇面形狀,列傳兩側,益發襯托出昭陵至高無上的氣概。昭陵主陵居於陵園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餘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為軸心,呈扇面分佈在陵山兩側和正南面。昭陵大量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昭陵六駿”。
從唐代開始,歷代帝王都委派官員代表朝廷祭祀昭陵。由於昭陵正南方獻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嶇,石料搬運不便,所以,歷代的祭陵碑都立於北司馬院內,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把北司馬院稱為“祭壇”。現存歷代皇帝祭陵碑30餘通。在30餘通祭陵碑中,立碑最多的是清代康熙皇帝。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當中,唯昭陵在其以後形成了“祭壇”。
秦始皇陵不是第一大的帝陵,世界上最大的帝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寢,位於陝西禮泉縣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主峰。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並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的先例。昭陵,取“集帝王之氣”和“文治武功”之意,從唐貞觀十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帝王陵寢,也是陪葬墓最多的帝王陵寢。九嵕山山勢突兀,海拔1888米,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亙及平野。主峰周圍均勻地分佈著九道山樑,高高拱舉。照陵的玄宮墓穴鑿建於九嵕山南坡的山腰間,唐太宗選擇九嵕山作為陵址有著濃郁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中國古代陵墓堪輿風水之說,伴著姓氏的不斷擴大及五行陰陽之說的流傳而逐漸完善,至南北朝時基本形成了一套評定風水好壞的理論,九嵕山滿足了堪輿家認為帝王陵墓應具有的所有條件。自唐以來,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為中國曆代帝陵之最佳者。
昭陵建制十分奢華,其平面佈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昭陵的陵寢居於陵園的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比擬皇宮內宮。玄宮深75丈,石門五道,中間為正寢,是停放棺槨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著許多石函,裡面裝著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3000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兩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鉚住。昭陵有非常龐大的陪葬墓群。陪葬墓數目之多,是歷代帝王陵寢之冠。以昭陵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陪葬墓群,向南輻射成扇面形狀,列傳兩側,益發襯托出昭陵至高無上的氣概。昭陵主陵居於陵園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餘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為軸心,呈扇面分佈在陵山兩側和正南面。昭陵大量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昭陵六駿”。
從唐代開始,歷代帝王都委派官員代表朝廷祭祀昭陵。由於昭陵正南方獻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嶇,石料搬運不便,所以,歷代的祭陵碑都立於北司馬院內,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把北司馬院稱為“祭壇”。現存歷代皇帝祭陵碑30餘通。在30餘通祭陵碑中,立碑最多的是清代康熙皇帝。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當中,唯昭陵在其以後形成了“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