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糧油市場報
-
2 # 三農記者董峻
這些年採訪這個領域,感覺農業生產的變化很大,可以說日新月異。
從生產組織方式看,專業化的生產趨勢越來越明顯。不斷增加的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生產型的專業合作社等,使得農業生產的集中度提高,包括對資源的聚合和規模化運用。分散的小農戶仍然還很多,而且可以說未來幾十年仍然會很多,但我個人感覺,為市場提供農產品的重任將越來越轉移到那些專業化的生產組織上。
同時,一些農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在延長,使得農業這個最古老的產業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變化:從生產到加工到服務的商機多了。比如專門為規模生產提供服務的公司或合作社、協會等出現了,職業經理人也出現了,專門提供各種選單式的技術、管理服務。其實這種市場細分的源起,也許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出現了的跨區機收。那也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
從科技進步看,隨著前面說到的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科技投入呈加速趨勢。物聯網技術在種植養殖業中大量應用,生鮮農產品物流業提檔升級速度加快,工廠化的養殖模式成為規模以上養殖企業的標配,大資料、雲科技、衛星技術、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方興未艾……與城裡人感受到的創新熱潮相似的,技術進步也帶來模式的創新,共享模式和個性化定製成為生產型服務業的新探索。
-
3 # 二哥拾影
時代在發展,表現在各行各業,而即使是在最基層的農村,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時代的進步。
那麼,在我們的身邊,農業都帶來了哪些新的變化。
這種變化不是簡單的,表面的,而是全方位的,根本的。
來看看我們這裡的變化。
座標:陝西
我們這裡的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和小麥
現在幾乎實現機械化,從耕種到收穫,最令人感到變化很大的是,小時候,從收穫到耕種需要大半個月,乾的都是重力氣活,人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地裡,而現在,只要機械開到地裡,兩三天之內,地裡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的大棚種植,使人們常年可以吃上各種新鮮的蔬菜,人們種植的果樹,葡萄,核桃,農民也種上了新的品種,使農民獲得更大的收穫。
當然,最時髦的還是農民的銷售也用上了網際網路,也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利用電商平臺,將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以後的農業,還有更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土地資源的整合,可以使農業機械化得到更大的發揮,可以採用更先進的管理理念,為農民創造更多的財富
-
4 # 響水大米哥
經常回老家農村,由於來去特別匆忙,平常確實不太關注農業生產的變化,前幾天五一回家和當地村民閒聊才瞭解到現在的農業生產和自己印象中農業生產產生很大的變化。
一、插秧割稻機械化
當地農村主要種植水田,小時候最痛恨的就是插秧了,一天下來腰痠背痛還怕水裡的螞蟥,但是現在整個村裡所有的水田都已經不再是人工插秧了,都改成機器插秧了。農村人除了插秧比較累還有就是收割稻穀比較累,現在收割稻穀,都是機器收割,這邊機器進去,那邊稻粒直接可以裝袋。看來以前收地打場的場景也都成為智慧在記憶裡回憶的事情了。
二、種植玉米機械化
以前小時候家裡種玉米,那個時候拿著鋤頭一個坑一個坑的刨,後面的人再點種子,一個坑裡扔上三五個,然後再用腳一踢,把坑填滿土。後來才為牛馬拉著犁杖,加快了種植的速度和效率。而現在老家農村全面實行種植機械化,種植效率抵得上幾十個人工的勞動量,幾畝地機器一過,眨眼時間就播完。還有種過玉米的都知道,玉米種植後需要壓地,讓土地變鬆,種子才容易破土而出,現在也有專門的裝置,分分鐘就完事,剩下的玉米收割也是有專門的玉米收割機。從種到收全面機械化。
三、打藥機械化
現在的農村農產品打藥,再也不用農民揹著個噴壺,挨個地裡走來走去了,直接上無人機噴灑。十幾元一畝地,幾十分鐘全噴完。電動無人直升機噴灑技術採用噴霧噴灑方式至少可以節約50%的農藥使用量,節約90%的用水量,很大程度的降低農民種植成本,起到了農業行業增質增效的作用。老家那邊成立了專門的無人機飛行團隊,幾十臺無人機供農民農業飛行作業。
這就是老家那邊農業生產的變化,老家那邊大棚種植戶很多,幾乎家家最少有一個到兩個大棚種植韭菜,但物聯網智慧大棚農業,估計因因為造價的問題,還沒有在當地拓展開來,估計不久的將來也要逐步拓展起來。
現在的農民工作強度越來越小了,但是種地的年輕人卻是越來越少了,估計以後隨著國家對農村產業的調整,提升農村村民的待遇和收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回到農村吧。
回覆列表
在筆者看來,在我親身經歷的20多年農村生活中,對於農業生產的變化感觸還是蠻深的,下面,筆者就來簡要說一說我的看法。
首先,糧食產量提高了不少!在20年前的1998年,我記得老家一畝麥子只能產700到800斤左右。
而現在,雖然我的老家不是優質小麥主產區,小麥的平均畝產遠不及滑縣、長垣等地,但是依舊能夠常年穩定在1100斤左右。這是化肥和農資技術改進帶來的後果,糧食產量得以大大提高,離不開它們的功勞。
那個時候,筆者經常看到老家的人挑大糞或者其他農家肥到自己地裡去,幾乎家家戶戶的田地前都堆積的有糞堆,每家每戶的院子邊角都有一個糞池,這都是為種田施肥做準備的。
現在挑糞或者堆肥這樣的情形在農村很少見了,糞池這個詞彙只有在老家人回憶過去的時候才會提及,因為現實生活中已經有十幾年沒有使用過這個詞彙了。
其次,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筆者小時候很喜歡坐車,只不過不是現在這種轎車,而是家鄉表哥的一臺農用手扶拖拉機,雖然現在看起來那臺拖拉機真的是太簡陋了,但在當年,它可是全村機械化水平最高的農機了。
那個時候收麥子基本靠人工,然後是人們碾麥子,最後揚場的時候還是人工,整個麥忙時節時間較長,而且也較為辛苦。
現在不一樣了,從小麥收穫到賣掉換成現金,往往在2天時間裡,筆者老家2017年收麥子的時候,頭天收割機把十畝小麥收割完畢,晾曬在自家門口,到了第二天下午就直接賣給了糧食中間商。
麥收時節的便捷程度不斷提高,由此前的半月到現在的兩天,這離不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顯著提升。
相信今後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的變化將會更大!讓我們拭目以待。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