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宋代的嬰戲圖可以參看傳世及出土的磁州窯瓷枕上的圖案,風格生動活潑,比較寫實,同清代的嬰戲圖風格大相徑庭。宋代開始,商業生活繁榮使得市井文化的諸多方面進入了繪畫題材之中。嬰戲圖從類別來說被學者們歸為風俗畫、人物畫一類,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嬰戲圖也被稱為嬰戲紋,是比較傳統的裝飾題材,最早出現於長沙窯的瓷器上。長沙窯的一件瓷壺上就有小男孩兒一手持葵扇,一手扛著蓮蓬的形象。宋金時期,磁州窯、耀州窯、定窯也出現了這一類題材,其中以磁州窯最具代表性。在瓷器製造中,透過刻劃花、模印花等技法,使得嬰戲圖的線條流暢、簡潔而寫實,突出了幼兒的嬌憨之態,白地黑花的特色,使得留白的部分宛如嬰兒白嫩的肌膚,風格生動形象。

    宋代嬰戲圖中,幼兒的活動有不少,比較典型的幼兒手拿蓮蓬、荷花、荷葉的形象,據說是當時流行的佛教“磨喝樂”形象的化身。也有的說法是蓮蓬多子,和嬰兒一起反映了子孫滿堂、多子多福的期盼。這一類被研究者稱為“童子蓮花紋”。孩童臥在花草上的吉祥圖案,撲蝶垂釣等與動物戲耍的圖案與一些流行的蹴鞠、捶丸、放風箏等活動也是嬰戲圖中的常見景象。總的來說,宋代的嬰戲圖描繪的是活潑好動、天真爛漫的兒童形象,與真實的兒童形象比較接近。

    元代因為尚武,嬰戲圖紋飾不受重視,到了明代,嬰戲圖再度流行發展,尤其以景德鎮的青花瓷為主要載體。庭院山水中,兒童嬉戲打鬧,雙手上揚、單腳站立是典型形象。直到此時,嬰戲圖還是孩子的形象。清代,粉彩等瓷器裝飾技術出現,嬰戲圖的顏色更加豐富,但是藝術表現力卻下滑了。五子奪魁、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百子千孫圖等吉祥含義的嬰戲圖成為了主流,不僅要求體現多子多孫,還被賦予了博取功名的象徵意義,有的研究者的描述十分恰當——“畫面充滿了升官發財的祝願”。

    從現在的傳世品可以看出,清代的嬰戲圖中,孩童的面部表情單一,辨識度不高,並不會因為參與的活動不同而產生多大差別,而且比起前代,孩童參與的活動也變少了。百子圖更是將孩童當成一種元素,堆砌在一幅畫中,不像孩子更像大人。或許可以說,清代的嬰戲圖進入了一種近乎臉譜化的繪畫模式。這恐怕與當時高度專制下的社會風氣與不無關係,對成年人的思想的壓制投射到嬰戲圖,兒童的天真爛漫也很難體現出來了。

    參考文獻:

    曹淦源《“嬰戲圖”試論》

    林海慧、姜苑《論磁州窯的嬰戲紋裝飾》

    張中君、張中聞《淺談粉彩瓷與嬰戲圖的協調與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創業做老闆才有出息,打工是沒有本事的表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