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葉孤騰
自古以來,華人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但我覺得這話多少有些恰似餓鬼吃了這頓沒那頓的擔憂,我們顯然沒有任何人懷疑“人不吃飯就會掛”這一真理,但生活中如果時時刻刻討論著如何吃,如何好吃,如何愜意的吃,那又著實顯得生活太沒有意思了一點,相信在城市裡流浪的人們深有體會,晚上走在燈光璀璨的街頭,你自己可能吃不飽飯,但你目之所見為何?目之所見可能全是美食美味,是的,大家都在吃,啃著咬著舔著吞著吸著,給你一種好像全世界只有“吃”的假象。
正如《唐伯虎點秋香》中武狀元的感慨:慘!慘!慘!吃完飯要拉,拉完還要撒,撒完又想吃,人生就是吃拉撒!慘!
總得而言呢,人之所以可以存活是因為吃,但吃的簡單是一頓吃的複雜是一頓,我們沒必要為吃浪費太多時間,所以,關於“吃”的諺語,我更願意帶大家重溫幾個由“吃”衍生到生存哲理的諺語,而並非“吃”本身。
1、吃一塹、長一智
吃一塹長一智所蘊含的道理很簡單,即今天我們在這方面出現了失誤,那麼應該牢牢記住今日之窘境,好讓他日面對同樣的難題時避免犯錯甚至完美解決,而不是說好了傷疤忘了疼,但要命的地方正在於此,人們往往在栽跟斗的時候懊惱不已,但隨著時間過去,依然會犯下同樣的錯誤,如此,當事人便只是無端承受了傷害,卻沒有增長智慧,對人生無疑很不負責。
2、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生人這句俗語乃是我們讀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就開始教的,但多數人往往直到耗盡青春都不得其真正要領,而其中最大的誤差正在於“苦中苦”三字。
什麼是“苦中苦”?個人認為應該是建立在自己有了目標和規劃的前提下,從而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斷吃苦,如此苦到最後總能苦盡甘來,但多數人吃苦常常是混亂的,不知道自己在忙自己,或者努力幹一天玩命吃喝玩一天,為此對於自己所吃的苦自然也是抱怨連連,長此以往,苦吃了青春也耗盡了,但幾乎不可能成為人上人。
其實說白了,人的青春有限,真的不能瞎忙,只是找到目標有所規劃確實很難,筆者本人也在迷茫中,但我不會放棄追尋的。
3、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並未帶“吃”字,但“吞”乃吃的強化版,故而此諺語也不脫離由“吃”延伸到生存哲理的範疇。
那麼這個極盡誇張的諺語究竟是什麼個意思呢?說的是一個人要是不知滿足的話,那麼極有可能回遭難,是的,這才是它的真正意思,想想看,一條蛇,小孩子手臂那麼粗,但是想要吞蛇,這可能嗎?完全不可能辦到的好不好,所以等待它的只有死亡,要麼自己累死要麼被象踩死,因此我們做人也應當懂得知足,就拿財富來說,理應是一步步攢起來的,如果妄想靠非法手段一步登天成為老闆,那麼無疑會自取滅亡。
以上所述,筆者成功避開“吃”本身,這大概跟我常年餓肚子吃不飽飯有關,能吃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根本就沒有精力去了解關於吃的更多事情,但是筆者透過“吃”而有意識的延伸出來幾個婦孺皆知的諺語,確實呢,是花費了時間去對待的,同時也值得每個忙碌的人們溫故知新。
想想也真是矛盾啊,吃的飽的時候可能不明白太多道理,但是對於一些道理有著深刻領悟的時候,卻往往正是在吃不飽飯的時候。
-
3 # TOBOL
諺語可以說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部分。它用言簡易明的語言、廣佈民間的群眾基礎、世代口口相傳的方式......形成了一個獨持的市場。而我悠悠中華則更是美食王國。民以食為天。俗話說得好:有文憑的這叫美食家,沒文憑的那叫吃貨。大家也能腦補一下,美食的群眾基礎有多麼雄厚。
關於美食口感作法的:
一、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
二、緊鍋粥、慢鍋肉。
三、老薑蒸牛肉,子姜好炒鴨。
四、鹹魚鹹肉,見火就熟。
五、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六、要吃飛禽,鴿子鵪鶉。
七、寧吃天上飛一兩,不吃地上走半斤。
八、主糧摻雜糧,蒸飯噴噴香。
九、生蔥熟蒜,老魚嫩豬。
十、公雞的腿,鯉魚的腰。
在這裡羅列了十條關於美食作法和口感的諺語。雖然有很多,但是還是希望友友們一定要牢記“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天天美食,天天快樂!
關於飲食養生的:
一、早飯好而少,午飯厚而飽,晚飯淡而少。
二、一頓吃傷,十頓喝湯。
三、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
四、吃飯先喝湯,到老不受傷。
五、飯後喝湯,越喝越胖。
六、熱飯冷茶泡,娘做郎中醫不好。
七、吃饃喝涼水,瘦成幹棒槌。
八、暴食暴飲易生病,定時定量可安寧。
九、飽食即臥,乃生百病。
十、朝食三片姜,猶如人參湯。
美食養生的也羅列了十條。為了友友的身體健康。大家一定要牢記“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諺語。吃完晚餐後,一定要逛逛商場,走走夜市。說不定會有啥好事在等著你呢!
回覆列表
古代關於吃的諺語很多,試舉幾例:第一條:藥補不如食補。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靠藥是養不好身體的,最好的保養身體辦法,還是靠合理的飲食調節。現在一個時尚的養生辦法叫“食療”,講的就是藥補不如食補的道理;第二條:病從中入。吃東西講究衛生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會因為吃得不當招來疾病,另外,吃得過飽,飢一頓飽一頓,偏食等毛病,都會帶來疾病;第三條:早食好,午食飽,晚食少。這一條是講科學的飲食時間習慣,什麼時間吃多少,也是有科學的。早晨吃好即可,七分飽即可。午飯可以多吃一點,但晚餐一定要少吃。因為人晚上要休息了,吃太飽不利腸胃休息。
第四條,飢不暴食,渴不狂飲。在太餓的時候,一定注意不要多吃,在太渴的時候,一定注意不要狂喝。太餓的時候狂吃,吃太撐了,容易吃出毛病,胃承受不了。太渴了,如果狂渴,也是胃承受不了。這是習慣之談。經驗之談。第五條:要想身體好,每餐七分飽。這是從養生的角度來講的。其實人每頓飯都不需要吃太飽。吃太飽了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而吃七分飽,是最合適的。孔聖人就曾經說過:食勿求飽。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聖人就對吃多少有研究,提出了這個科學理念。大詩人陶弘景也曾說過:但於飲食嗜慾中,去其甚者將安樂。說白了就是別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