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和孫吳隨君主舉國投降的臣子有很多,有幾位著名的將領被專門寫入《晉書》。
譙周的學生,陳壽的同學羅憲時任巴東太守,隨著右大將軍閻宇回救成都,他成為了蜀漢東線軍區的主將,擊退了趁虛而入的陸抗、步協,由此受到司馬炎重視,不僅得到晉帝嘉獎,還賜予玄玉佩劍。羅憲後來被司馬炎召回京師見面,羅憲又給司馬炎舉薦了蜀地的人才常忌、杜軫。
杜軫是羅憲、陳壽同門師弟,仕蜀時官至安漢、雒縣縣令,是博覽群書的人才。後來他到雍州擔任縣令,政績是全州郡之最,百姓在他活著的時候就為他立祠。後來入朝為尚書郎,又以政議常被採用,其才華出眾,與同為蜀中士人的李驤齊名,號稱“蜀有二郎”。司馬炎後來想啟用他為內侍,應該就是羅憲在那時舉薦他,但杜軫不久後病死。他的二個兒子也很有名氣,號稱“二鳳”。李驤是蜀臣李福的兒子,仕蜀官至黃門侍郎。
常忌出身於蜀郡常氏,與焦周、郤正一樣都是名門大族。因潛心學問,淡泊名利,在蜀漢名位不高。他的侄子常勖卻很有名,博覽古學典籍,年紀輕輕就被蜀郡舉薦為督軍從事,舉孝廉。鄧艾、鍾會攻入蜀時,周邊各縣紛紛望風而降,唯有常勖率吏民固城拒守,直到受到劉禪的旨令,才前往去見鄧艾請降,郫縣錢糧得以儲存完整。常勖的侄子常寬和陳壽一樣是當代史學家,他就是《華陽國志》作者常璩就是這個家族的後人。
蜀郡還有次等名門柳氏,以柳隱、柳伸最為出名,二人是蜀漢老臣,但名位不是很高。柳伸早就被諸葛亮舉用,但名位不顯,到了西晉反而得到晉升。柳隱多次隨姜維北伐,勇冠三軍,卻也只是一名小將,屬於被埋沒的人才。
孫吳中仕後的名將有滕修、周處、陶璜、吾彥。滕氏在孫吳是顯赫名門,滕修仕吳官至三公、廣州牧。孫吳投降後,司馬炎仍以滕修為安南將軍,廣州牧,統領州郡如故。陶璜則更加厲害,他在晉吳交州之戰中大顯神威,憑著智勇平定當地叛亂,戰後直接由太守晉升為刺史。孫皓對他的軍事能力頗為倚重,就連他的族弟陶濬,雖然沒什麼才華,也官至鎮南大將軍、荊州牧。孫皓曾想把陶璜調為武昌都督,因交州百姓不許陶璜離任而終止,若是由陶璜領軍與晉軍交戰,王濬滅吳會有很大阻力。隨著孫皓投降,陶璜也仕晉為臣,終身坐鎮南疆,至陶璜死時,交州百姓舉州號哭,如喪慈親,其得人心至此。
吾彥歷任金城、雁門、敦煌太守,最終坐鎮南中,兼領取代陶璜為交州刺史。平定了九真的叛亂,這九真是現在的越南中部。吾彥出身低微,被陸機、陸雲瞧不起,但他轉任西、北、南邊境,憑著才幹實打實的突破門閥政治,也具有強悍的實力。
《晉書》評價陶璜、吾彥,璜謀超絕,彥材雄傑。這兩人也算生不逢時,恰好活躍在西晉統一時期,若早生三十年,仍可與三國雄傑爭鋒,晚生二十年有機會抗衡諸胡。
著名的周處除三害,這位周處在孫吳滅亡仕晉,是驍勇善戰的將領,受司馬肜陷害,孤軍奮戰而死。但周氏一族自此奮強,其子周玘三定江南,曾企圖與司馬氏爭奪江東,因悲憤病死沒能成功。而周氏在東晉一門五侯,是當時江東士族最顯赫的一門。
陸抗兒子陸機、陸雲,顧雍的孫子顧榮在吳國滅亡後仕晉,三人進入洛陽,才名出眾,並稱為“洛陽三俊”。二陸還是賈謐“金谷二十四友”之一,與潘岳、石崇等人為黨。陸機在八王之亂中委身於司馬穎,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卻大敗於七里澗,最終遭讒遇害,被夷三族,陸雲亦死於誅連之中。
顧榮在八王之亂中憑著過人的才識,竟奇蹟般活下來,得以返回江南。琅邪王司馬睿轉鎮建鄴後,聽從王導意見拉攏江東士族,名氣最大的顧榮成為了當地領袖,成為最重要的拉攏人物。孫吳許多名臣子弟都是受顧榮舉薦,成為東晉的高官。
顧榮在江東與閔鴻、紀瞻、顧榮、賀循、薛之兼,好吧,薛兼併稱為:“五俊”。閔鴻仕吳,官至尚書。薛兼官至丞相長史。賀循是吳將賀齊之後,父親被孫皓所殺,故不仕吳。紀瞻是東吳名門,祖父和父親在孫休時分別擔任尚書令、中書令,掌控行政大權。紀瞻是五俊之中最厲害的角色,曾領軍大破石虎,在軍中威望極高,是平定王敦之亂的功臣。
蜀吳臣子仕晉的子孫很多,難以一一列舉,寧州刺史李毅的祖父李朝是劉備的從事,曾隨劉備伐吳。李毅則作為王濬的參謀伐吳。蜀車騎將軍張翼之子張微是晉河間王司馬顒部下,奉命領兵與李特交戰而戰死。陸遜的族孫陸曄則是東晉三朝元老。甘寧的曾孫甘卓坐鎮荊州,威震一方。相傳陶侃麾下悍將朱伺也是其父陶丹的小吏。羅憲的侄子羅尚更因為伐吳立功,成為了益州刺史。不過此人貪而無斷,是逼反蜀中流民的元兇之一。
就是曹植的兒子曹志和司馬炎、司馬攸都還是好友,因為司馬攸遭遇和曹植很像,曹志對司馬攸很是同情。魏國的宗室都已經如此,吳蜀對晉也沒有太多的恨。司馬炎為了拉攏吳蜀士人,推行了許多免稅政策,當地士族到中原做官能得到優待,儘管進入不到西晉政權最核心,卻也具有很大誘惑,不然陸機、顧榮也不肯去洛陽。
蜀漢和孫吳隨君主舉國投降的臣子有很多,有幾位著名的將領被專門寫入《晉書》。
譙周的學生,陳壽的同學羅憲時任巴東太守,隨著右大將軍閻宇回救成都,他成為了蜀漢東線軍區的主將,擊退了趁虛而入的陸抗、步協,由此受到司馬炎重視,不僅得到晉帝嘉獎,還賜予玄玉佩劍。羅憲後來被司馬炎召回京師見面,羅憲又給司馬炎舉薦了蜀地的人才常忌、杜軫。
杜軫是羅憲、陳壽同門師弟,仕蜀時官至安漢、雒縣縣令,是博覽群書的人才。後來他到雍州擔任縣令,政績是全州郡之最,百姓在他活著的時候就為他立祠。後來入朝為尚書郎,又以政議常被採用,其才華出眾,與同為蜀中士人的李驤齊名,號稱“蜀有二郎”。司馬炎後來想啟用他為內侍,應該就是羅憲在那時舉薦他,但杜軫不久後病死。他的二個兒子也很有名氣,號稱“二鳳”。李驤是蜀臣李福的兒子,仕蜀官至黃門侍郎。
常忌出身於蜀郡常氏,與焦周、郤正一樣都是名門大族。因潛心學問,淡泊名利,在蜀漢名位不高。他的侄子常勖卻很有名,博覽古學典籍,年紀輕輕就被蜀郡舉薦為督軍從事,舉孝廉。鄧艾、鍾會攻入蜀時,周邊各縣紛紛望風而降,唯有常勖率吏民固城拒守,直到受到劉禪的旨令,才前往去見鄧艾請降,郫縣錢糧得以儲存完整。常勖的侄子常寬和陳壽一樣是當代史學家,他就是《華陽國志》作者常璩就是這個家族的後人。
蜀郡還有次等名門柳氏,以柳隱、柳伸最為出名,二人是蜀漢老臣,但名位不是很高。柳伸早就被諸葛亮舉用,但名位不顯,到了西晉反而得到晉升。柳隱多次隨姜維北伐,勇冠三軍,卻也只是一名小將,屬於被埋沒的人才。
孫吳中仕後的名將有滕修、周處、陶璜、吾彥。滕氏在孫吳是顯赫名門,滕修仕吳官至三公、廣州牧。孫吳投降後,司馬炎仍以滕修為安南將軍,廣州牧,統領州郡如故。陶璜則更加厲害,他在晉吳交州之戰中大顯神威,憑著智勇平定當地叛亂,戰後直接由太守晉升為刺史。孫皓對他的軍事能力頗為倚重,就連他的族弟陶濬,雖然沒什麼才華,也官至鎮南大將軍、荊州牧。孫皓曾想把陶璜調為武昌都督,因交州百姓不許陶璜離任而終止,若是由陶璜領軍與晉軍交戰,王濬滅吳會有很大阻力。隨著孫皓投降,陶璜也仕晉為臣,終身坐鎮南疆,至陶璜死時,交州百姓舉州號哭,如喪慈親,其得人心至此。
吾彥歷任金城、雁門、敦煌太守,最終坐鎮南中,兼領取代陶璜為交州刺史。平定了九真的叛亂,這九真是現在的越南中部。吾彥出身低微,被陸機、陸雲瞧不起,但他轉任西、北、南邊境,憑著才幹實打實的突破門閥政治,也具有強悍的實力。
《晉書》評價陶璜、吾彥,璜謀超絕,彥材雄傑。這兩人也算生不逢時,恰好活躍在西晉統一時期,若早生三十年,仍可與三國雄傑爭鋒,晚生二十年有機會抗衡諸胡。
著名的周處除三害,這位周處在孫吳滅亡仕晉,是驍勇善戰的將領,受司馬肜陷害,孤軍奮戰而死。但周氏一族自此奮強,其子周玘三定江南,曾企圖與司馬氏爭奪江東,因悲憤病死沒能成功。而周氏在東晉一門五侯,是當時江東士族最顯赫的一門。
陸抗兒子陸機、陸雲,顧雍的孫子顧榮在吳國滅亡後仕晉,三人進入洛陽,才名出眾,並稱為“洛陽三俊”。二陸還是賈謐“金谷二十四友”之一,與潘岳、石崇等人為黨。陸機在八王之亂中委身於司馬穎,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卻大敗於七里澗,最終遭讒遇害,被夷三族,陸雲亦死於誅連之中。
顧榮在八王之亂中憑著過人的才識,竟奇蹟般活下來,得以返回江南。琅邪王司馬睿轉鎮建鄴後,聽從王導意見拉攏江東士族,名氣最大的顧榮成為了當地領袖,成為最重要的拉攏人物。孫吳許多名臣子弟都是受顧榮舉薦,成為東晉的高官。
顧榮在江東與閔鴻、紀瞻、顧榮、賀循、薛之兼,好吧,薛兼併稱為:“五俊”。閔鴻仕吳,官至尚書。薛兼官至丞相長史。賀循是吳將賀齊之後,父親被孫皓所殺,故不仕吳。紀瞻是東吳名門,祖父和父親在孫休時分別擔任尚書令、中書令,掌控行政大權。紀瞻是五俊之中最厲害的角色,曾領軍大破石虎,在軍中威望極高,是平定王敦之亂的功臣。
蜀吳臣子仕晉的子孫很多,難以一一列舉,寧州刺史李毅的祖父李朝是劉備的從事,曾隨劉備伐吳。李毅則作為王濬的參謀伐吳。蜀車騎將軍張翼之子張微是晉河間王司馬顒部下,奉命領兵與李特交戰而戰死。陸遜的族孫陸曄則是東晉三朝元老。甘寧的曾孫甘卓坐鎮荊州,威震一方。相傳陶侃麾下悍將朱伺也是其父陶丹的小吏。羅憲的侄子羅尚更因為伐吳立功,成為了益州刺史。不過此人貪而無斷,是逼反蜀中流民的元兇之一。
就是曹植的兒子曹志和司馬炎、司馬攸都還是好友,因為司馬攸遭遇和曹植很像,曹志對司馬攸很是同情。魏國的宗室都已經如此,吳蜀對晉也沒有太多的恨。司馬炎為了拉攏吳蜀士人,推行了許多免稅政策,當地士族到中原做官能得到優待,儘管進入不到西晉政權最核心,卻也具有很大誘惑,不然陸機、顧榮也不肯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