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四英,即蜀漢四相,出處是東晉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
常璩本為蜀郡江原人(今成都崇州),先任職成漢,桓溫伐蜀,常璩及成漢皇帝俱降。入晉為官,常為人所輕,專心著書,得《華陽國志》,被收入《二十五別史》中。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
這段話裡清清楚楚的交待了四英是誰:
諸葛亮、蔣琬、費禕及董允(不是《天仙配》的董永)。四人被稱為“四相”,又叫“四英”。
諸葛亮不用說,鞠躬盡瘁,死於五丈原。
蔣琬,諸葛亮死後執政,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病死。
費禕、董允,二人繼承了蔣琬的職位,也就是說,兩個人分攤了蔣琬一個人的職位。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
郭攸之後來名不顯於史。而費禕、董允二人得入“四英”之一,也算青史留名。
費禕的結局是被魏降將郭循刺死,董允是病卒。
誠然,人的才華有高有低,不過透過這個現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
諸葛亮為丞相時,蜀漢軍政集於一身,後主稱為“相父”;
蔣琬時,只有權,稱呼就免了;
及至費、董二人,每人的權利輕了一半。
在四英的權力過渡中,實質上有遞減的趨勢,由這一點可以證明,劉禪絕不像“樂不思蜀”中那麼蠢蛋。
蜀漢四英,即蜀漢四相,出處是東晉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
常璩本為蜀郡江原人(今成都崇州),先任職成漢,桓溫伐蜀,常璩及成漢皇帝俱降。入晉為官,常為人所輕,專心著書,得《華陽國志》,被收入《二十五別史》中。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
大司馬琬以病故,讓州職於費禕、董允。於是禕加大將軍,領益州刺史,允加輔國將軍,守尚書令。允立朝,正色處中,上則匡主,下帥群司,於時蜀人以諸葛亮、蔣、費及允為“四相”,一號“四英”。這段話裡清清楚楚的交待了四英是誰:
諸葛亮、蔣琬、費禕及董允(不是《天仙配》的董永)。四人被稱為“四相”,又叫“四英”。
諸葛亮不用說,鞠躬盡瘁,死於五丈原。
蔣琬,諸葛亮死後執政,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病死。
費禕、董允,二人繼承了蔣琬的職位,也就是說,兩個人分攤了蔣琬一個人的職位。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郭攸之後來名不顯於史。而費禕、董允二人得入“四英”之一,也算青史留名。
費禕的結局是被魏降將郭循刺死,董允是病卒。
誠然,人的才華有高有低,不過透過這個現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
諸葛亮為丞相時,蜀漢軍政集於一身,後主稱為“相父”;
蔣琬時,只有權,稱呼就免了;
及至費、董二人,每人的權利輕了一半。
在四英的權力過渡中,實質上有遞減的趨勢,由這一點可以證明,劉禪絕不像“樂不思蜀”中那麼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