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睥睨天下

    不用號稱,就是實打實的開疆拓土,對比明朝後200年的疆域清朝明顯大了幾倍,甚至收復了我們千年沒涉足過的西域地區,所謂“割地”也就是疆域損失,歷朝歷代都在發生而且經常發生,舉個例子明朝疆域極盛時有人說能達到1300多萬,也有人說能達到900多萬,但是長期穩定統治的區域只有不到400萬,按1300萬來算損失了70%,按900萬來算損失也超過50%,但似乎並沒人很介意,甚至沒人能說清楚怎麼就稀裡糊塗的縮到那麼小了。

    割地這個詞本來就是貶值,在描述其他朝代丟失領土時用的很多“失去對某地控制”這些比較模糊和中性的詞甚至用“棄地”這種美化性的詞,但是說到清末就要用到“割地”目的是勾起人的屈辱感,以此凝聚我們的民族意識。

  • 2 # 瀘州小本

    開拓領土,存在成本、收益與風險,也存在契機!

    滿清,確是開疆拓土的滿清,要說從康雍乾就開始連續割地失土,是不準確的。

    其實,在西北方向,正是康雍乾三朝接力,直到乾隆才徹底搞定;改土歸流,也正是這一時期完成。。

    而大清王朝與俄羅斯就更復雜了:

    一方面,正是俄羅斯東擴,截斷了北方遊牧民族的退路,大清才得以順利平定邊患和開拓領土;另一面,俄羅斯東擴,也讓大清王朝失去了向極北之地開拓的機會。

    那麼,康雍乾失去極北之地有沒有責任?

    小本認為,大清王朝壓根兒沒機會拿回極北之地。

    其一,極北之地,從不在大明王朝控制之下;

    其二,俄羅斯東擴,正值明末虛弱和大清入關之際,中原王朝沒能力阻止,或者說壓根兒沒這一意識;

    其三,開拓領土,存在成本、收益與風險,俄羅斯東擴的模式,決定了成本極低而可行,而中原王朝向北極之地開拓,則沒有這一能力;

    其四,大清入關,重心在中原,對極北之地一時還無能為力;

    其五,大清與俄羅斯,《尼布楚條約》沒有以勒拿河為界,確實是遺憾,這也讓俄羅斯人在東方站穩腳跟,後來繼續侵佔外東北;但是,在康雍乾,大清實在沒能力佔有極北之地,內患太多,西北方向也要開拓,精力有限。

    凡事,都有輕重,都有得失,大清王朝在康雍乾已經做到極限了。

  • 3 # 錦衣明

    滿清來說,他的第一要務是鎮壓漢人,而不是保衛邊疆。如果他的十幾萬精銳不進關鎮壓漢人,可以向西一路打到西伯利亞!當時還沒有鐵路,沙俄在西伯利亞最多隻能投入幾千軍隊作戰,不是有十幾萬軍隊的滿清的對手。滿清在西伯利亞發展,很可能發展為一個20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但是它選擇了進關鎮壓漢人,最大面積不過12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精銳主力用在了鎮壓漢人,放棄了東北和西北的邊防,導致沙俄從容修建了鐵路,並且移民外東北。條約簽訂前,沙俄移民已經遠遠比華人多,當時不過是逼迫滿清承認外東北早已經易主的事實!

  • 4 # 建橋建橋過河過河

    怎麼說呢!哪個朝代都割讓過土地、只不過性質不同、宋朝沒割讓過嗎!明朝不一樣把土地全丟了嗎?明國不也簽了不平等條約嗎?不還是承認蒙古獨立了嗎?

  • 5 # 秦拳舒展

    不能說是連續割塊,也是當時的周邊的情況,準額爾蒙古已經強大,威脅到清朝,為了少樹敵人,專心對準額爾蒙古,經過談判相對平等的情況,劃分的地

  • 6 # 雨兒衚衕

    準確的說 應該是從努爾哈赤高祖開始 己經就割讓土地

    而且努爾哈赤早己經預謀好了

    把庫負島海參崴等割讓給俄羅斯

    咸豐皇帝不聽祖訓 道光和咸豐皇帝不聽韜光養晦的祖訓

    導至了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橙紅年代》中劉子光是被人打下船的嗎?是聶萬峰成心陷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