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山溪之上丹鳳閣

    是唐朝和北宋兩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

    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和蘇轍。

    明朝散文家茅坤曾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的名稱,從此流傳於世。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世人稱其散文“海含地負”。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先者。也是中國散文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復古尊儒,排斥佛老。”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反對柔靡駢儷的文風。主張學古要繼承,更要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其散文內容豐富,語言簡練、鮮明生動。

    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的散文風格自然流暢。

    他一生創作頗豐,議論文、傳記、寓言、遊記都傳世有佳作。

    柳宗元的散文語言簡練生動。他常運用虛實結合、夾敘夾議的創作手法謀篇佈局,使得文章意趣橫生。此外,柳文多用短句,節奏明快。

    歐陽修,字永叔。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他一生寫了五百餘篇散文,多種文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

    他的散文內容充實,具有流暢婉轉、含蓄委婉的藝術風格。

    歐陽修的散文有,《與高司諫書》、《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等。

    最著名的是《醉翁亭記》。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蘇洵寫有《張益州畫像記》、《木假山記》等。

    蘇軾是“宋四家”之一。其文學、書畫皆有很高造詣。

    他的散文特點,在他的《自評文》中,有很好的概括說明:“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

    蘇轍寫有《六國論》等。

    曾鞏,字子固。

    其文風“古雅、平正、沖和”。

    “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他的散文大多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觀點鮮明,分析透徹,鋪陳雄健有力。

  • 2 # 多才多藝生活家xV

    在我看來,所謂八大家名不符實,只有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軾,歐陽修五位可以稱為“大家”。蘇轍,蘇洵沾了蘇軾的光,曾鞏有才,但實力還夠不上“大”

    八位大家中沒有劉禹錫,白居易,元稹,乃美中不足,實為憾事!

  • 3 # 來到這一世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一說懷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 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有《韓昌黎集》傳世。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祖籍河東郡(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芮城一帶)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被推為“遊記之祖”。歐陽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說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治水名人,蘇洵的兒子。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蘇轍(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西撫州南豐人,生於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北宋官員、文學家、史學家。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世稱“南豐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ocket程式設計能用匯編語言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