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茫m

    柳宗元吧,最慘的事情可能是,在最高處隕落,此後再無希望可尋。出身名門望族,少年得志,平步青雲,30歲就叱吒官場,這對於士人已經是最完美的開局。然而,一步踏錯萬步踏錯。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完全是個閒職,普通的貶謫遇上赦免,是還有希望復職的,但朝廷對革新派什麼態度?“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算是對柳宗元的仕途判了死刑。

    三十三歲,正直壯年,卻被棄置人煙稀少的永州長達十年。這對於那個立下“勵才能,興功力,至大康與民,垂不滅之聲。”的雄心壯志的人是無法承受的挫折。精神上的痛楚無法排解,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後來奉旨回京,卻又被貶,拖著殘弱多病的身軀,滿腔不得志的悲憤和憂國憂民的傷感,山水只能成為有限的慰藉,卻終無法消解他心中的不平。

    柳宗元一生,才不得施,貶乏終身,最後在柳州鬱鬱而終,終年47歲。和他境遇相似比他小一歲的好友劉禹錫,活到了70歲。

  • 2 # 小馬哥論述

    唐宋八大家,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極具代表性的文學巨匠。他們的作品被譽為中華文化的巔峰之作,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然而,這八人中有些人卻身世坎坷,人生不得志,經歷著磨難。

    首先,我們看看辛棄疾,他曾年少失父,又歷遭讒言,一生不得志,最終身亡流放異鄉,可謂是身世悲涼。其次,蘇軾雖然是文學巨匠,但也時常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最為著名的就是他被貶黃州,經歷了多次流放。再看柳宗元,他的人生經歷也曲折多變,一生顛沛流離,時刻維護民族利益,最終被賜死。

    此外,還有歐陽修,他在年少時即失去了母親,而他的父親也是一名生性孤僻的文學家,這對他的童年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

  • 3 # 溫波說文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文學家。

    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這些文人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都留下了眾多不朽之作。他們的人生之路都有各自的坎坷波折。

    要說誰的人生最悽慘最悲涼,要數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和劉禹錫等人搞革新活動失敗,官職被一貶再貶。柳宗元精神倍受打擊,抑鬱成疾,病逝年僅46歲。

    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2]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 4 # KeLLENZHANG

    唐宋八大家中,最悽慘和最悲涼的人生應該是歐陽修。

    歐陽修出生於一個文化世家,家族世代都從事文學和政治。他自幼聰明好學,十八歲就考中了進士,成為了官員。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卻充滿波折和磨難。他曾經歷過官場上的排擠和迫害,被貶到偏遠地區任職。他在任上雖然努力工作,但卻飽受疾病之苦,多次生病,甚至一度失明。他的家庭也遭遇了不幸,先是父親去世,接著又先後失去了兩個兒子和一位女兒,使他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

    歐陽修的一生雖然充滿了挫折和苦難,但他並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他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文學成就得到了後人的高度評價和讚譽,被譽為“歐陽文學”。

    總之,歐陽修的一生雖然充滿了苦難和磨難,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斷地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

  • 5 # 詩心泉湧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文學家的合稱。

    他們的人生結局和悲慘經歷各不相同。

    1.韓愈在唐代經歷了政治鬥爭和疾病的困擾,最終被迫退隱,生活十分困苦。

    2.柳宗元在宋代經歷了變法運動和黨禁,被迫流亡海外,最終自殺身亡。

    3.歐陽修一生勤奮但政治生涯並不順利,曾多次被貶謫。

    4.蘇軾因家庭原因和政治風波而多次被貶謫,最終被迫移民海外。

    5.蘇轍兄弟與王安石、曾鞏等人一起推行新法改革,但三人政治立場不同,王安石和曾鞏被囚禁,蘇軾也被監視居住,最終也被迫流亡海外。

  • 6 # 情感吸引力

    唐宋八大家中,最悲涼和最悽慘的人生應該是蘇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具才華的一位,他的詩文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佼佼者,但他的一生卻充滿了苦難和波折。

    首先,蘇軾的家族遭遇了不幸。他的父親蘇洵被流放到貴州,蘇軾的哥哥蘇轍也因為慷慨直言被貶到南方。此外,他的母親和妹妹也相繼去世,令他倍感孤獨。

    其次,蘇軾的一生經歷了多次官場上的挫折和磨難。他曾多次被貶官,被削職,甚至被監禁。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他在黃州任官期間,因為與當地豪紳發生爭執,被罰款,並被髮配到儋州。

    最後,蘇軾的晚年生活也異常淒涼。他在被貶到黃州期間,曾因為飢餓而不得不吃草根。晚年時,他的身體多病,不得不依靠藥物來維持生命。最終,他在南京逝世,享年57歲。

    因此,可以說蘇軾的一生充滿了苦難和波折,是唐宋八大家中最為悲涼的一位。

  • 7 # 愛生活的心平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唐宋八大家都有誰?

    他們分別是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相比之下,我認為韓愈和柳宗元的人生最悽慘、最悲涼。

    韓愈,自幼父母早亡,由哥嫂撫養成人,他曾經歷了多次科舉考試挫敗,最後終於登進士第,在35歲時晉升為監督御史。後來由於李實陷害,被貶往廣東連州。晚年任職京兆尹兼史大夫,次年在家中病逝。

    773年,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四歲時,受母親的啟蒙教育,他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唐貞元九年(793年),柳宗元時年21歲中進士,26歲應“博學宏詞”考試,取錄後任集賢殿進士,旋任藍田縣尉;貞元十九年(803年),改任監察御史裡行。貞元廿一年(805年),唐德宗去世,順宗(李誦)即位,柳宗元升任禮部員外郎,積極參與王叔文、王伾為首的政治革新。永貞元年(805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11月於途中再貶為“永州司馬員外接同正員”。元和元年(806年)五月,柳宗元母親因病亡故,自身健康也迅速惡化。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奉詔回京,於二月到長安待令。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出任宰相,願意相助柳宗元調回長安任用。柳宗元不幸於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初八病逝於柳州,享年47歲。

    韓愈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8 # 鐵齒銅牙道真言

    韓愈(768年-824年),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號孟東野,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人生雖然充滿傳奇色彩,但也充滿了悽慘和悲涼。

    韓愈一生遭遇了許多不幸,他在中年時遭遇了家庭不幸,失去了妻子和子女,孤身一人生活,儘管生活的艱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和信仰。

    韓愈的遭遇也與社會背景有關,當時社會動盪不安,政治黑暗腐敗,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韓愈的家庭和事業都遭遇了沉重的打擊,這使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生的艱難和無常。

    韓愈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和挫折,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他堅持自己的文學理念和文學事業,不斷地寫作和呼籲,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深刻的思想。

    韓愈的人生經歷和遭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生的無常和艱難,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追求自己的夢想和信仰。

  • 9 # 瑾色流年婷婷

    唐宋八大家中,蘇軾的人生可謂是最淒涼的之一。他一生屢遭排擠和流放,經歷了多次的官場打擊,甚至還被髮配到儋州。他的兩個兒子先後去世,而妻子也因悲痛過度病逝。在這些坎坷中,蘇軾卻用詩文慰藉自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為中國文壇歷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傳奇人物。

  • 10 # 青雀趣享

    唐宋八大家被認為是唐代和宋代最傑出的八位文學家,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王安石、曾鞏和黃庭堅。關於誰的人生最悽慘和最悲涼,因各位文學家的生平經歷與作品風格不同,難以一概而論。

    韓愈在政治上屢遭排擠,晚年憂國憂民,多次進諫,但始終未能改變當時的局面,可謂是長期備受挫折的人物。

    柳宗元雖然才華橫溢,但他的宦途卻頗為坎坷。他多次陷入權力鬥爭中,並多次被貶官流放,晚年更是孤獨、悲苦,僅靠寫作度日。

    歐陽修則是被夾在兩個朝代之間的文化名人。他在南北朝時期已經顯露出優秀的文學才華,但最輝煌的成就則是在宋朝時期。儘管有諸多榮譽加身,但他也遭受了許多困難,包括受到烏臺詩案的牽連以及家庭悲劇等。

    曾鞏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年輕時期經歷了嚴峻的生活考驗,成為一名官員後也經歷了一系列困境和挫折,包括降職、流放等。他雖然堅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則,但命運多舛。

    黃庭堅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從文學上看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富有個性的一位。不過,他也經歷了不少波折,比如參加叛亂被捕後留下的陰影,以及妻子去世帶來的痛苦等。

    綜合而言,每一位唐宋八大家都有著自己人生的起伏和遭遇,很難說誰的人生最悽慘或最悲涼。而且,在文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他們也都面臨了各種生活和政治壓力,因此其人生經歷和作品內涵都是十分豐富和有價值的。那大家認為誰的一生最為悲慘呢?

  • 11 # 天問晨曦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唐宋時期八位卓有成就的著名文學家的合稱。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歐陽修曾一度引領宋代的古文潮流,而蘇氏父子(“三蘇”)三人亦堪稱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八大家倡導、實踐、推動了唐宋時期的古文文化走向,共同掀起了古文革新浪潮,給予六朝以來慣用的追求聲律、辭藻、排偶的駢文形式以極大衝擊,力求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一時間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文風。可以說,唐宋八大家實實在在地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唐宋八大家誰的人生最悽慘和最悲涼?--韓愈

    韓愈(768-2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韓愈韓昌黎

    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儒家“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後人推舉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40卷,《外集》10卷,《師說》等。

    韓昌黎集

    韓愈一生仕途坎坷,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等職,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也曾幾度被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百代文宗廟

    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譽的韓愈,其作品繼承了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因而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與柳宗元共同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朝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愈的詩力求新奇,極重氣勢,富有獨創能力,以文為詩也成為了韓詩又一亮點,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能力,擴大了詩的情感領域,糾正了大曆年以來的平庸詩風。

    在韓愈的眾多詩作中,以長篇古詩為主,其表達的主要內容大都為揭露現實矛盾、表現個人失意的佳作,如《歸彭城》、《齪齪》、《縣齋有懷》等,這類文章行文平實順暢,以寫實為主。還有一部分的詩作文風大為不同,以清新、富於神韻的特點為主,近似盛唐時期的詩風,如《晚雨》、《盆池五首》,最為著名的就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河南韓園

    雖然韓愈在揭露現實矛盾與追求神韻的詩作風格上極有建樹,但真正能代表其詩文成就的則是那些以雄大氣勢見長和怪奇意象的詩作,這可能與韓愈本人的性格特徵有關,韓愈天生就有一種雄強豪放的資質,性格中充溢著對新鮮奇異、雄奇壯美之事物、景物、情感的追求,並且他一再提倡的“養氣”之說,更使他在提高自我的修養的同時增添了一股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發而為詩,便是氣豪勢猛,聲宏調激,宛如江河破堤,一瀉千里。

    小學課文裡的早春

    《早春》在韓愈眾多作品中尤為出挑,儘管措辭甚為平淡,但就如韓愈所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他的平淡之語實則飽含深意。“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

    “最是一年春好處,決勝煙柳滿皇都。”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韓愈生世

    唐朝的大曆三年,也就是公元768年,在河南的孟州的一戶人家中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啼哭。韓愈降生了,一個深遠影響了當世政治和後世文學的巨星。韓愈的字是退之。因為他祖籍昌黎,因此他也自稱韓昌黎,他留下的文集就叫《昌黎先生集》韓愈並不像當時的大多數平民百姓一樣,出生在一個勉強維持溫飽的貧困家庭裡,韓愈祖上門庭顯赫,父親也是中央的重要官員。韓愈的七世祖名叫韓茂,在北魏朝廷中立下過不少重大的功勳,被封為了安定王,到了他的父親,雖然離王侯將相的差距不小,但也先後做過地方上的縣令和中央的機要官員。

    可惜,好景不長,韓愈甚至來不及記下這個在朝中做官的父親長什麼樣子,父親就永遠的離他而去了。三歲的韓愈失去了父親,只能依靠兄長撫養。正如孟子所說,當上天向一個註定輝煌的人物派下任務之時,必定要讓他經歷千錘百煉的考驗,韓愈的兄長也在不久後離世,孤苦無依的韓愈在兄長的遺孀,也就是他的嫂子鄭氏的撫養下長大。

    雖然幼年的韓愈經歷了種種的不幸,但天才般的光輝也在這千萬種磨鍊下越發閃耀。韓愈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剛開始學習之時,就能每天背下長達數千字佶屈聱牙的文言典籍,稍微長大一點後,儒家的各種經典甚至百家的著作言論韓愈都爛熟於心。

    熟讀詩書經典的韓愈年紀輕輕就考取了功名,高中進士。考取進士在歷代科舉中都是極為困難的,在唐代,進士科的價值更加巨大。俗話說“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就是說一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考取科舉中的另一項明經科,就已經算年級不小了,但即使五十歲了才考取進士也不能算太老。由此可見進士科又多麼難考取。

    正是因為韓愈才華橫溢,他初入仕途就受到了不少朝中重臣的賞識,甚至當朝宰相也推舉韓愈。雖然此時韓愈的仕途上還是有一些挫折的,但總體上是一帆風順的。

    韓愈本身就剛正不阿,此時的韓愈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之時,於是他就更加恃才傲物,甚至連皇帝的不當行為他都敢站出來大聲斥責了。在韓愈當監察御史的時候,他上書直言指責唐憲宗的弊病,因而觸怒了龍顏,韓愈也就被貶值出京,到山陽當了縣令。

    此後一段時間,韓愈再也沒有此前仕途上的一番風順了,他雖然才高八斗,但貶謫調動對韓愈來說卻成了家常便飯。都說賦到滄桑句便工,韓愈在仕途上的坎坷給他帶來了無限的苦悶,但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苦悶激發了他更深層的文學才華。

    在仕途不順的過程中,他常常讀書以消解煩悶,重新拿起少年時讀過的種種文章,現在看來居然大不相同了。韓愈追溯著文學長河的發展脈絡,他發現自從魏晉南北朝以來,人們寫的文章越來越華而不實,雖然其中充滿了華麗絢爛的辭藻和精妙絕倫的結構句法,但是再也不像曾經的諸子百家之文一樣,一語中的的切中要害,闡明道理。

    文以載道,文章的本來作用就是承載道理,表達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或者整個世界的看法。在韓愈看來,近世的文章已經喪失了這些功能。於是,在他的倡導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開始了。韓愈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中一千多年的文學走向,無怪乎蘇軾稱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 12 # 文心醫言

    唐宋八大家”是指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最慘首推韓愈。

    韓愈的一生,可以說是要多悲慘就有多悲慘,要多有才華就有多有才華,要多偉大就有多偉大,要多千古就有多千古。

    說到韓愈一生的悲慘,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命運。

    公元768年韓愈出生在一個官宦人家,是家中第四子,韓愈祖上都是為官的,他父親當年也任秘書郎。按道理,這麼好的出生,韓愈的人生起始應該是好的,沒成想,韓愈的命運實在是太差了。

    在韓愈3歲時,父親便去世,他就由年長30歲的大哥韓會撫養,可不幸的是,在韓愈12歲的時候,大哥也病世了,韓愈只能與嫂子相依為命,好不容易熬到成年,19歲時,韓愈只剩前往長安投奔族兄韓弇,以求推薦,沒想到毫無所獲,第二年,韓愈取得鄉貢資格再往長安,族兄韓弇卻死於非命。

    無依無靠的韓愈,生活有多窘迫,可想而知。熬了幾個月,也許是上天眷顧,韓愈在偶然機會認識了北平王馬燧,得到幫助。

    好不容易有人幫助,韓愈在長安也算暫落腳,從20歲開始,韓愈連著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已失敗告終。失敗之後的韓愈只好回到了與嫂子曾避居的宣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認為:孩子必須要自己帶,否則孩子跟自己就不親,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