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開點活久點

    蚩尤的坐騎是熊貓,太上老君的坐騎是青牛,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大象,只有唐僧的坐騎才是白馬,所以,如果沒有白馬那還能騎熊貓,駱駝,青牛,大象。

  • 2 # 王安史觀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馬作為坐騎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其實馬作為坐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便於馴服。最早的Mustang被人類發現後,主要是被用來狩獵當做食物享用的,但隨著人類和Mustang共存共生很多年後,發現這種動物不僅跑的快耐力好,而且還能通人性,所以就嘗試馴服了馬,作為人類坐騎,再來狩獵其他動物,馬的便於馴服至關重要;

    2、馬的速度和耐力。馬的速度可以達到80㎞/h,這樣的速度在古代絕對是頂流的存在,人類騎馬猶如給飛鳥插上肢膀一樣。另外就是馬的耐力強悍,所謂的千里馬可以日行800-1000裡,這在通訊不發達的古代,完全是跨時空的顛覆性發生,可以大大節約地理區隔造成的距離限制;

    3,可通人性。馬與人類長期的共生共存,使得馬完全可以通曉人類的感情和命令,並能夠忠誠於人類。

    以上就是馬可以作為人類坐騎的關鍵原因,也是人類在生活和作戰過程中不斷取捨和馴服的結果。

    但,如按主題所說,如果沒有馬這種動物,人類又會採用那種動物馴化作用坐騎。

    我認為是牛。原因有三:

    1、牛和馬一樣,便於馴服。最早的野牛其實和Mustang一樣,其實都是人類狩獵的物件,隨著時間推移,農業發展後,人類因為用作耕地和運輸的需要,才逐漸馴服了野牛,牛才作為狩獵的物件轉化成了家畜,成為了人類的忠實夥伴;

    2、牛也有速度和耐力。雖然牛的速度遠不及馬的速度,但牛也可以達到20-40㎞/h的速度,這個速度在古代沒有馬的情況下,也遠遠超過了人類的奔跑速度。另外就是牛的耐力,牛的緩慢移動速度下的耐力是馬所不及的;

    3、也通人性。牛通人性的能力比馬強,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牛和人類走的更近,依然牛通人性更強;

    4、歷史先例。在西漢初年,因為長期戰爭導致馬匹缺乏,所以很多王公貴族都選擇了牛作來拉車。所以從這點上看,牛在古代是最能替代馬的動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聽不明白話,老師講課也聽不明白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