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明朝的經濟發展情況,在史學界是存在爭議的,比如所謂“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有關明清階段的經濟形態的討論,有的人認為明朝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形態已經有所萌芽,商業經濟得到了發展;而有的人認為明清經濟是相對停滯的。如果把明朝看作是古代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話,明朝的商業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可謂是一定的“發達”。

    首先,實行“一條鞭法”,更名田、攤丁入畝等,使得傳統的賦稅制度得到一定的改進,在制度上有所創新。其次,農業方面,鼓勵墾荒,提高生產力,引進並進一步擴大了高產作物如紅薯、玉米的種植,同時,經濟作物也得到擴種,這為人口的增多提供了物質基礎。其次,手工業繼續發展,尤其是棉紡織業、瓷器業等等。

    明朝最為重要的一方面是內外貿易的發展,國內長途貿易如水運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地區間的經濟交流進一步增多;對外貿易也得到發展,鄭和下西洋代表了明朝對外貿易的巔峰,明朝時期白銀貨幣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這代表明朝的經濟流通的發展。同時期,歐洲也同時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但是世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並沒有使明朝也同樣納入其中。明朝仍然儲存了很大部分的傳統經濟。

    明朝前期和中期的經濟貿易發展較好,但是由於受到海寇的影響,開海與禁海的鬥爭使得明朝逐漸減少對外貿易的份額,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明朝經濟繼續發展的積極因素。可以說,明朝的商品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當時可以稱為“發達”,但是考慮同時期的歐洲以及明朝整體經濟的發展趨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 2 # 看鑑福州

    中國經濟貿易發達的三次高潮分別是:西漢、兩宋、明朝,明朝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次業發展到最為成熟的一次。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白銀貨幣化

    明朝以前,中國的主要貨幣是以銅錢為主,由於中國銀礦缺乏,白銀一直不是中國的法定貨幣,到了宋朝發明了“交子”的紙幣,交子法定化之後,紙幣也成了市面上通用貨幣。

    到明朝前期,紙幣和銅錢一直是主要的流通貨幣,海上貿易的頻繁使得大量的白銀透過海上流往中國,彌補了中國缺少白銀的窘況。另一方面由於政府沒有適當的控制紙幣的發行量導致紙幣不但的貶值,人們就選中另一種硬通貨幣代替,紙幣也隨之越來越少人用,然而作為硬通貨幣的銅錢越來越匱乏,明朝政府開始正式使用白銀作為貨幣。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正式宣告:稅收折銀徵收,進一步說明白銀在民間的使用率已經是極為普遍。

    白銀的貨幣化,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他彌補了大陸由於商品經濟發展造成的貨幣缺乏的窘況,反過來白銀的使用有進一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地方特色的商人登上歷史舞臺

    隨著商品經濟的告訴發展,出現了徽商和晉商兩股極具地方特色的商人登上歷史舞臺。徽商出於安徽南部的徽州府,晉商便是現在的山西一帶。

    首先徽商的出現是由於當地的人多地少,導致了大批人口出門經商。當地物產豐富,木器、漆器、茶、文具之類特產透過商人通往全國,徽州府又是比鄰江浙商品經濟發達的地區,交通便利,這些地方也就成了徽商最為理想的經商產所。由於微商的蓬勃興起也就成就了“無徽不成鎮”的諺語。

    其次的晉商的出現是由於當地靠近邊防,聰明的晉商透過買賣軍工物質迅速成功緻富。勢力一直延續到清末。

    出現專業性質的城鎮

    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瞭如以棉織業為主的松江朱涇鎮、以絲織業為主的蘇州盛澤鎮、湖州南潯鎮。到明朝末年,四所規模巨大的專業性市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合稱“天下四大鎮”。這些地區竟不是一個地方的政治中心又不是政府正式編制的城市,完全是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天然形成的城鎮。這些專業性質的城鎮出現證明了,明朝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

    社會風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產生了質變

    明朝後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不斷的拉大。人們開始對金錢極度崇拜,追求奢侈的生活。

    衡量親友之間的地位完全是由金錢衡量。導致了社會倫理開始出現變化。傳統的倫理道德開始受到猛烈的衝擊,逼迫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票房兩天破兩億,二手平臺周邊商品掛量暴漲261%,它為何能經久不衰?對國漫創作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