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言1234997445486

    一:統治者為了防止民眾造反,制訂了許多鐵律條款,不但造反者是殺頭的死罪,而且還要誅連九族。所以普通百姓連反抗的想法都不敢有,要想活著,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做個順民。

    二:統治者的愚民教育,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封建社會不光是大臣朝見皇帝要行跪拜大禮,民見官也得下跪,不跪都是犯罪,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讓子亡子不敢不亡,所謂忠孝節義把百姓卻訓化成了愚忠愚孝的奴才。

    三:戰亂不停的年代,大多數年輕人被抓了壯丁,家家戶戶盡是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留守,軍隊入城面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猶如虎入羊群,百姓逃跑都來不及,哪裡還有力量反抗!

    四:古代屬於冷兵器時代,百姓遇到軍隊屠城說完全沒有抵抗,估計也不全是事實,只是群眾和軍隊力量懸殊太大,而且群眾又是一盤散沙,沒人組織領導,偶有反抗就好比以卵擊石,毫無勝算的把握。反之,若有人組織帶頭,歷史上反抗的事例也不少,比如陳勝吳廣等許多次農民起義。

    記住,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 2 # 手機使用者庭院飛雪

    古代戰爭屠城是由於被佔領城池大量民眾需要糧食等生活用品,在連年征戰的時期飢餓、疾病比戰爭傷亡有時更大,而且當地居民對佔領者都很敵視,群眾屬於手無寸鐵,面對殺紅眼的如狼似虎計程車兵他們是不堪一擊的,再加上失去統領著內心早已崩潰。

  • 3 # 純鈞RHGL

    原因很簡單,餓肚子、渴,再加中毒,無力反抗了。

    屠城之前必然是攻城,攻城也就是圍困、斷糧。

    古代城池,內為城,外為郭,也就是外城。城內一切物資都靠郭的供給,但是絕大多數的郭並沒有什麼像樣的防禦體系,很容易被攻下。

    郭被攻下,城內的物資也就斷了接濟,除非事先有儲備,否則餘糧堅持不了幾天。有個十天半個月,城內的人也就餓得沒力氣了,拿什麼反抗?

    最可怕的還是毒戰,給飲用水下毒。

    中國古代打“毒戰”並不少見。比如明代名將叢蘭經略邊務的時候,對付外族侵略者常用毒戰,逮哪都下毒。為什麼蒙古人打不贏?隨便找條河,水裡都有毒,蒙古騎兵的馬沒有水喝,戰鬥力當然大減。

    很多人都知道古城又叫“城池”,池,也就是護城河。大多數城市的護城河與城內水系是相連的,很多城,只要圍城下毒,護城河變毒了,城內的水也就不用喝了。

    更直接一點的,派細作斥候潛入城內給水井投毒,效果更明顯。反正都是要屠城的,手段決絕一點也無所謂。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攻城的時候給水源投毒屬於基礎操作。

    最喜歡用這招的是三國曹操,他的手下曹仁也是個投毒小能手。順便,孫權也曾經投毒屠城。

    說起來,也難怪說書人喜歡劉備。三國裡,惟一沒投毒屠城過的君主,還真就只有那個不長鬍子的劉玄德了。

    普通百姓本來就沒什麼本事,又餓又渴再加中毒,還怎麼去反抗殺紅了眼的正規軍?

  • 4 # sunjin6278

    我們在讀二十五史時,會發現有很多軍隊屠城的記載。

    如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戰爭時期,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共有六次屠城記錄,屠殺兵士、平民數十萬;《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共有兩次屠城記錄,一次是參與項羽惡城陽屠城,一次完全是由他自己帶領下的穎陽屠城,屠殺將士百姓應在數千人。

    東漢末年到曹魏建立,據《後漢書》和《三國志》記載,總共發生屠城事件18次,其中董卓、李傕郭汜、公孫康、孫策、孫權等人共發生6次屠城記錄,而曹操集團共發生12次記錄,僅曹操自己親自指揮軍隊屠城就達8次,殺死百姓幾十萬人。《後漢書》這樣記載曹操屠徐州:“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此後的歷朝歷代在新舊王朝交替時期,都有屠城記錄,尤以元朝和清朝為最。據有關資料顯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他與他的後繼者們開啟對外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每到一地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滅金、滅西夏、滅南宋,和征服亞歐大陸時,屠城滅族人口達2億人口,僅中國被滅人口就達近億人。直到公元1352年,蒙古統治者還對徐州、杭州居民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並計劃消滅張王劉李趙等漢族五大姓。只是由於紅巾軍的奮起一擊,這項種族滅絕政策才沒有被最後執行。清初入關到佔領全國,共發生大小59起屠城事件,殺死兵士百姓難以數計。

    那麼,為什麼古代會發生如此之多的屠城事件呢?

    其一,為了掠奪財物。古代物資糧食匱乏,每攻克佔領一個城池,就會將該城池的財富據為己有,但城池中的兵士平民百姓為了活命,勢必不願意將財物繳出。殺了他們,這些財富自然就安安全全地歸屬給佔領者了。有時殺降也是出於奪取物資財富有限的原因。像蒙元的多次屠城,都屬於這種情況,男人殺死,女人和財物歸佔領者享用。

    其二,為了震懾其他反抗者。在冷兵器時代,攻城拔寨是最為艱難的事。只要城內軍民齊心守城抵抗,攻城者要想攻克,那是要付出很大犧牲的。為了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對負隅頑抗的守城軍民,攻克後給予斬盡殺絕,並明令凡是抵抗者,破城後都要屠城,兵士百姓一概不留,如此就會製造成強大的威懾力。其他城寨軍民鑑於如此強大的威懾力,不得不開城投降屈服。楚霸王項羽屠城多出於此目的,清初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的多次屠城事件,也是出於此目的。

    其三,為了發洩憤恨報復。要麼攻城者軍兵或主帥對該城有深仇大恨,為了報仇雪恨痛下殺手;要麼是該城軍民同心一意堅決抵抗守城者,至死不降。攻城者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才攻克堅城,自然對守城者憤恨無比,破城後就會屠城。像曹操為報父仇,血洗徐州,先後屠城四座,殺死軍民百姓數十萬。《後漢書》記載,“汜水為之不流”,可見其殘忍之狀。

    那麼在冷兵器時代,破城者沒有飛機坦克,也只是手持的一些冷兵器槍刀劍戟之類,為什麼在屠殺城中百姓時,他們不拿起鋤頭反抗呢?

    其一,城破後城內百姓驚慌潰亂,只顧逃命,根本無心抵抗。一旦城破,百姓們聽到後肝膽俱裂,驚慌之下四散奔逃,瘋狂躲避,一盤散沙,哪裡還有抵抗之心?也只能任敵兵追殺狂砍了。

    其二,攻城者破城前的一些欺騙許諾,讓城中軍民放棄抵抗。我們知道,冷兵器時代,攻城是最為艱辛的事,攻城者在圍攻時付出了很大犧牲,還難以破城,於是就對守城者作出許多承諾,守城者這時也已筋疲力盡,就聽信了攻城者的許諾,大開城門投降。但破城者為了搶躲城中財富,為了發洩仇恨,就對投降屈服者來個突然屠殺。這些投降者手無寸鐵,毫無防備,就只能任其宰殺了。

    其三,破城後,守城軍民已是筋疲力竭,完全沒了抵抗能力。古代攻城者圍城攻城,有時就持續幾個月。城中守城者斷水斷糧,沒了供給,城中人就飢餓不已,有的甚至易子而食,有的殺妻續命。早已耗盡體力奄奄一息的守城軍民,面對如狼似虎破城而入的攻城者,還能有什麼抵抗力,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其四,百姓沒有裝備,沒有接受過訓練,無法對抗破城者的殺戮。古代兵器都是很珍貴不易得到的。特別是銅鐵之器,絕沒有今天這樣普遍使用。有時統治者甚至害怕老百姓反抗,人為地禁止老百姓家中使用銅鐵之器。如秦始皇時就將天下百姓家的銅鐵器收繳回來,鑄成金人十二。元朝時讓十幾家百姓共用一把菜刀。因此,大部分時間,老百姓耕作務農都是用的木鋤木犁木農具。即使有金屬農具,因為太貴,百姓也買不起。而軍隊士兵呢,都會身穿盔甲,手持利刃和弓箭,而且訓練有素。百姓們手中的傢伙根本刺不穿士兵的盔甲,而士兵們則可很輕易地將他們刺殺。

    正因為有如此之多的原因,古代軍隊破城屠城,老百姓都只能做任其宰殺的羔羊,無力對抗,也沒有能力對抗。

  • 5 # 瑾姐看人間

    你怎麼讀歷史的,居然說人家沒有反抗?

    在古代戰爭史中,被屠城通常是因為進行了頑強無比的反抗,完全不反抗全城投降了還被屠城的事很少見。

    古代很多國家的人民,尤其是邊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女子為民,男子為兵。甚至連兵器糧馬都是自帶的。外敵來犯哪有不反抗的道理,打不打得贏是另一回事。堅決反抗而又打輸了,才會出現屠城這種慘劇。

  • 6 # 智慧西域大漠

    舊的文化,舊的思想,舊的意識,舊的封建禮教,舊的傳統束縛,舊的帝王體制及封閉的精神浸害等等,使得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 7 # 手機82866135885現實

    在古代打仗全靠佈陣:有奇門遁甲陣,有八卦陣,有天冂陣,有鏈環陣,有七星⭐陣,等等奇怪的佈陣法,一旦誤入陣營就會一敗塗地。

    還有施計法,利用計策取得戰爭的勝利。

  • 8 # 一強90594460

    簡而言之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再則,守城的官兵,兵敗如山倒,城池淪陷,丟盔卸甲,屍橫遍野,這種恐怖氣氛籠罩下,百姓即成待宰的羔羊。

  • 9 # 端莊松鼠vY

    1.古代的人們並沒有現代人所擁有的完全的思想自由和價值觀念。在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都是受到壓制的,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為了服從國家和君主的意志,這就導致了人們對於屠城這種行為並沒有強烈的反感和抵抗意識。

    2.古代的武器裝備比現代的要落後許多。在戰場上,單憑一根鋤頭或其它簡單的工具,並不能與士兵的刀槍火器相提並論。如果群眾自作主張地拿起武器反抗,很有可能會遭到慘烈的屠殺,因此,人們更願意選擇保命而非自殺式的反抗行為。

    3.征服者通常會使用恐懼心理來壓制被征服者,這種心理更是可以透過暴力手段實現。一旦群眾反抗開始,可能會招致更加殘酷的對待和報復,這對於古代的人們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歷史上發生的戰爭中,老百姓往往是最受傷害的群體之一。因此,我們應該珍視和平,保衛和平,制止戰爭的發生。

  • 10 # 火烈鳥嗨皮

    估計是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力氣,也沒有膽量和軍隊戰鬥唄!而且老百姓本來就是心地善良的人,心不夠狠,也就下不去手吧?

    敵人夠狠,而且吃飽穿暖,經過訓練,當然就會打仗了,而且心狠手辣,能下去手,沒有同情心,在他們眼裡,殺人如同殺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經常打仗,心裡自然不會害怕了。所以就會有膽量,也就有力氣了。

  • 11 # 鬼谷再下山

    軍隊是一股洪流,群眾如同䓍介一般,怎麼去對抗這種力量呢?只會在洪流中沉浮著隨水流而飄蕩,哪有自己自主自保的能力呢。但民眾若是組織得有紀律,在軍隊屠城時就會形成一種對抗的力量,或早就做好了多種的準備,能戰、能撤,甚至還能殺傷大量的軍人。在戰爭中這種現象很多,關鍵在於群眾中有沒有核心人物在組織或指揮。

    也有一些身手敏捷強壯的人會逃出來,這樣的人很少。因為訓練有素的軍隊形成的是一種澎湃的力量,單是衝擊的力量,在沒有對稱的力量的阻擋下,是能摧毀一切的。

    所以說沒有組織的任何群體,是沒有抵抗力的!而一旦有了組合的力量,也就有了一定的戰力。

  • 12 # 正能量黃土高坡

    當軍隊在打城時,經常使用雲梯上城牆,第一個人百分之百上雲梯,都知道要死,士兵還爭著當第一。因為獎金是城市中最好的美女。

    屠城時,百姓不齊心,各自拖老拉小逃難,沒有反抗能力,面對訓練有素士兵的長矛大刀闊斧,成群結隊在面前,嚇破膽了。

    當時民間不讓老百姓家中有刀槍劍和弓箭,私藏十八般兵器者滅九族。

    宋朝水滸中,梁山好漢在北京大名府屠城時,察慶兄弟兩人要吳學究,救一城百姓。當軍師吳學究下令禁止屠城時,百姓己死傷過半。城中錢糧除安民後,全部運到梁山。

    唐朝末期,黃巢起義,在西安時將全城百姓押至軍營,白天,擔水,做飯,餵馬,睌上女性士兵隨便玩弄。每次吃飯,總要殺些人,將人肉讓士兵補充營養。從西安至銅川追趕唐明皇李隆基,因道路難行,大軍無糧。黃巢讓士兵吃馬肉,吃人肉。先吃男人肉。最後連女性也殺食完了。黃巢這樣子的暴君就是不坐朝,坐朝後也維持不了幾天。

    朝代戰爭,對百姓人家是大災難。沒有一個百姓人家想有戰爭。

    盼望著天下太平,皇帝行德政,行仁政。

  • 13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別小看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時代的軍人和老百姓之間的差異是相當巨大的!

    在陳勝吳廣時代,為什麼出現了“揭竿而起”這四個字?原因就在於,傳統的農民別說是兵器,他們連人手一件鐵製或銅製農具的配置都不具備,他們也只能拿著木棒和帶尖的竹竿來作為武器。倘若農民軍是這樣的裝備,那他們怎麼對付武裝到牙齒的官軍?

    1、在古代的軍事體系裡,政府軍有兩三成的比例都可以配備精良的鎧甲(三人一甲或五人一甲),個別精銳的單位甚至是清一色的盔甲。全身上下幾乎刀槍不入,即便是標準的冷兵器也很難刺入,你手裡的木棒又能幹嘛?

    2、同樣在古代,弓箭是一件奢侈的武器,一張標準的弓的造價至少要在數兩到十兩白銀之間,即便是一支普通的箭簇,其製作費用也要在幾十個銅錢左右,而弓箭手的訓練成本更是一個天文數字。沒幾年的功夫,一個弓箭手根本就練不出功夫。

    除非是特殊的獵戶,或少數有錢的大戶人家,至少對於大多數的尋常百姓而言,誰會花費巨資去打造一把弓箭和全套裝置?所以農民軍對抗官軍的弓箭隊,這幾乎就是一邊倒的掃射屠殺。缺乏進攻武器和防護的農民軍一片一片倒下,可你卻根本夠不著對手。

    3、鎧甲砍不動,弓箭躲不過,倘若在遭遇對手的騎兵,至少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的作用猶如裝甲車和坦克,你脆弱的身軀去硬碰騎兵,結局又會是什麼樣?

    所以在電影《勇敢的心》中,當華萊士第一次面對英格蘭軍團的時候,當看到對面的華萊士和手下是清一色步兵的時候,英格蘭的軍人們笑了。至少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重騎兵只要一路橫掃,對面的華萊士步兵兵團就會被殺的片甲不留。

    縱然接下來的戰鬥,華萊士透過特殊的計謀僥倖獲勝,但為了應對接下來更強大的英格蘭兵團,華萊士還是透過四方招募和邀請的方式,呼籲蘇格蘭地方貴族派騎兵參戰。結果接下來的那場經典大戰,當得到賄賂的蘇格蘭騎兵拒絕出戰,無法在第二次佔到便宜的華萊士兵團很快就陷入到了絕境。很有意思的是,在這場戰鬥的初期階段,英格蘭的國王居然放棄了弓箭手提前射擊,而是派出了臨時僱傭的民軍充當炮灰。因為在他看來,一支弓箭的成本可比一個炮灰貴多了。

    面對人人身著鎧甲的英格蘭軍人,不知道要砍多少刀才能幹掉一個對手的華萊士和他的手下們無力應對,再面對騎兵的撞擊和鋪天蓋地的弓箭,華萊士和他的軍團更是被打的四散而逃。

    倘若農民軍都是如此,那麼面對古代的屠城,當城內戰鬥力更差且完全沒有組織力和凝聚力、關鍵時刻只會逃命的男女老少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軍隊時,接下來的局面又豈能不會是一邊倒的屠殺?

    1626年正月,遼東半島的努爾哈赤率軍進攻明朝的覺華島,該島有7000明朝水軍駐守,但由於當時正值冬季冰封,後金的騎兵可以直接踏過冰面衝進島內。由於沒有了戰船,缺乏鎧甲和武器的水兵也幾乎變得赤手空拳,而除了這些水兵之外,島上都有明朝7000多的商民百姓。

    拼人數,該島有至少7000名明朝男性青壯年和7000多的百姓,人數也算規模宏大,可比拼武器裝備,對比清一色的後金騎兵,明朝的這些人幾乎猶如赤身裸體。結果一輪砍殺下來,僅僅一個白天,覺華島就宣告淪陷,除數十人躲避山洞僥倖逃生外,島上的明朝水軍和百姓幾乎全部被殺。

    而後金方面的損失是如何?答案僅僅是有269人陣亡,雙方的交換比達到了1比55,這就是正規軍面對沒有武裝的非戰鬥力所具備的優勢。

  • 14 # 晴鑫L0DV

    得人心者得天下,但人心也分三六九等,不止古代,任何時代沒有組織,一盤散沙的民眾面對高度組織化,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正規軍都是待宰的羔羊。

    中國自秦實現大一統後歷代王朝實行的都是君主專制,對民間嚴厲監控,打壓一切民間結社力量,讓民眾處於原子化狀態,以方便管理。唯一能留存的就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族組織,但這類組織動員能力有限,平時只能抵禦普通的賊寇盜匪劫掠,缺乏明確的戰爭目的和準備訓練,否則就是造反,被發現是要誅九族的。所以在面對軍隊屠城時只能抵抗戰力拉垮,無組織無紀律的二三流部隊,一旦遭遇久經沙場的精銳部隊也是一面倒的屠殺。典型如清軍入關後用暴力手段強制推行剃髮易服,雖然激起大規模民變,但還是被鎮壓下去,包括江陰在內的多個地方因不願剃髮被屠城。這是理所當然的,到了這個時候,國土淪喪,連明朝的軍隊抵抗都失敗了,靠民間自發的抵抗也只是拖延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選擇哪種壽險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