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自成在甲申年
-
2 # 大白白野
歷史上存在一些這樣的現象。活了73歲的唐玄宗李隆基比較典型,年輕時候很有作為,老年時候信任楊國忠、安祿山等人,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年齡大了,非要出家當和尚,接納侯景,侯景反叛,86歲的蕭衍最後被叛軍活活餓死。朱元璋活了71歲,年老多疑,冤枉殺一些文武官員。
1、這些皇帝有的年老糊塗,表現昏庸。年齡大了,記憶力減退,對一些問題認識僵化。
2、這些皇帝有的年輕時有為,年老驕傲自滿,懶政怠政,不瞭解實際情況,做出一些昏庸的事情。
3、這些皇帝有的年老缺乏進取心,得過且過,維持現狀,表現昏庸。
4、這些皇帝有的在位時間長了,高高在上,對一些事情不瞭解,喜歡聽讚揚的話,不願意聽反對建議,決策丟失,表現昏庸。
5、這些皇帝周圍逐漸圍繞一些庸臣、庸人,受這些庸人影響,導致皇帝也昏庸了。
-
3 # 古今多少滋味
這就是人性。不但華人,外華人也一樣。特別是有成績的人,時間長了,都會產生“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的想法。一旦有了這種意識,就要昏庸了。就不能接受不同意見了。
-
4 # 均是天涯淪落人
一個人的改變往往是因為多種因素決定的,在環境的影響下,個人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便開始了,這樣的改變很難以個人的意志進行改變;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弱小到強大再從強大到弱小的轉變,這是正常的現狀,但是個人情感的變化卻很突兀,一個人從弱小變強大,他需要不斷的學習,為了自己能夠取得成功,他必須要集中全部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危機的壓迫下他的潛力可以得到全面的開發,做出的功業也就很大,隨著事業的逐步成功,外界環境的安穩逐步導致個人對外界的危機開始鬆懈,對於普通人而言大眾還可以勸導,但是皇帝擁有他人無法限制的權利,而且自身對他人的不信任又會導致自己心中的負面情緒被放大,因此做出的決定往往更顯得情緒化,當一個人情緒化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最終的結果也就被註定了。
-
5 # 加菲貓67524168
這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看看你我他,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這樣嗎?年輕身強力壯,荷爾蒙旺盛,積極進取。年老精力體力消退,加之太多社會的風風雨雨經歷,看透了人生的負面,逐漸退到自己編織的小世界裡。歷史上如明孝宗,雍正皇帝倒是勤勤懇懇,但是轉眼就掛掉了,很難說不是累死的。
鐵器時代的帝國政治下的社會跟我們現在差別大的不可思議,不可將現代思維完全代入到那時。說實話,你看到的歷史多數是權力階層的政治軍事鬥爭史。當時的民生社會老百姓我們後人基本是自動忽略掉了。有作為也罷昏庸也罷,大多數對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而我們絕大多數人正是跟過去一輩子種地成家生子讀書趕考的百姓是一樣的身份,但求生活幸福就心滿意足了。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我們時常批評有的人會犯所謂的經驗主義的錯誤,所以啊,這個問題就是如此。
確實有些皇帝年輕時很有作為,但老了卻昏庸了,因為過去成功的經驗成了他們昏庸的證明。
例如唐明皇,年輕的時候確實很有作為,可一旦天下穩固,自以為全都在掌控當中,自己已經成為了成功人士,自此天下的安寧被安排得妥妥當當,麾下的臣子們也個個忠心耿耿,哪怕是有小心思,自己還是可以用過去的一套統御得了。
所以啊,這就是昏庸,以過去的那一套經驗,一成不變地處置現在和未來的狀態,當然會陷入昏庸的境地。
-
7 # 希望之帆5
封建皇權至高無上 無盡地物質財富享受和身邊幾乎所有阿諛奉承的人的圍繞
即便少年時代雄心壯志 立志革新 改革弊政 也曾做出突破有效地實現一段時間的初興或中興 也難免在有所成就之後妄自尊大 沾沾自喜 享受地下人的諂媚奉承
日久天長 喪失了年輕時的鬥爭和清醒 沉迷於功績和讚美 所以就會產生老了昏庸了的局面 即便這樣 在封建社會這樣的例子都不多見
至少這樣的君主還曾做過有利於國家 有利於社稷的事情來
-
8 # 途牛山上談歷史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已經有了明確的闡述“善始者繁多,克終者蓋寡。”
在人這一生中,做一件好事很簡單,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普通人尚且如此,何況皇帝了。
作為皇帝,想當昏君很簡單:沉迷酒色,不辨忠奸,親小人而遠賢臣即可。一般來講都是忠言逆耳的,所以愛聽好話的皇帝,身邊大機率是圍滿了奸臣的。整日與奸臣為伍,想當明君也困難。
而作為皇帝,相當明君則非常困難:要虛心納諫,聽得進別人的意見;要勤於朝政,每天做個早起的上班族且全年無休;要能克己慎獨,無論有沒有外人在,都按照聖君的標準要求自己,壓制自己的慾望。簡而言之,明君是不能為所欲為的,明君在面對損自己的大臣時,始終要保持唾面自乾的氣度。
兩相比較,試問假如你是皇帝,你是想當明君還是想當昏君呢?
我覺得絕大部分人在剛剛上位的時候,肯定是有些想法的,比如想讓國家變得更好,比如想讓百姓稱頌,再比如甚至想當千古一帝。在這種理想催動下,大家勉強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裝裝虛懷納諫的明君。
但人能裝一時,卻很難裝一世。尤其當人老了的時候,感覺自己辛苦一輩子了,是時候享受生活、放飛自我了。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變得昏庸也就在所難免了。
其實不光是皇帝,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年輕的時候精明些,年老的時候糊塗些。在眾多聞名於世的科學家中,他們大部分人也是在年輕的時候取得了成就,而在年老的時候“混日子、吃老本”。
人作為高等動物,無論腦力還是體力,都是年輕的時候要遠勝於年老的時候,皇帝也不例外。所以年輕的時候英明神武,年老的時候昏聵不堪,這種現象在皇帝中屢見不鮮。也正因如此,能夠一而貫之做個明君是非常困難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出了800多位皇帝,但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人物,恐怕十個手指就能數得過來吧!
-
9 # 藍鳥1111
在中國古代皇帝中,風光無限,譭譽參半的第一人當屬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第一任皇帝”,卻頗受爭議,他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千古一帝”,在人類歷史上曾是一顆耀眼的東方“明珠”。
秦始皇(前259一前210)即贏政。公元前221年統一全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稱皇帝,集大權於一身。推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貨幣的文字;焚書坑儒;派大將軍蒙恬打敗匈奴,修建萬里長城;派史祿開鑿靈渠,大軍打敗越族,設立南方三郡。賦役煩苛,刑罰暴酷,大修宮殿墳墓,人民痛苦不堪。
中國古代的人平均壽命也只是三四十歲,秦始皇壽終四十九歲也算老年。所以說,秦始皇年輕時統一了全國,結束了紛擾的戰亂局面,功績也算是特別的顯著。
年老的秦始皇幻想著“長生不老、萬壽無疆”,命令會巫術的方士去
“東海蓬萊仙島”尋覓修煉“長生不老仙丹”,又大興土木,修建秦皇陵(驪山陵墓),又按六國(齊楚燕韓趙魏)宮殿式樣造皇宮室140多處,並役使七十多萬人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
賦稅重達收穫物的三分之二,男子全被徵發服兵役徭役,婦女運輸糧餉,死傷者不計其數。秦刑罰暴酷,“族誅”、“連坐”,罪犯塞途。
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反抗,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於蘄縣大澤鄉揭竿而起,點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烈火。
中國歷史上,年輕時有作為老年卻昏庸的皇帝還有: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
回覆列表
有些皇帝在年輕時可能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和領導力,但在老年時昏庸無能的原因可能有多種:
生理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包括大腦功能。老年皇帝可能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等問題,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決策能力和領導能力。經驗不足:儘管年輕的皇帝可能很有天賦和才華,但缺乏豐富的經驗可能會在處理複雜問題時限制他們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皇帝可能會更加熟悉政治、軍事和外交領域,但也有可能在處理新的問題時變得遲緩。誘惑與放縱:一些年輕的皇帝可能會受到自己的權力、財富和聲望的誘惑,導致他們變得驕傲自大、享樂主義、貪汙腐敗等。這種行為可能會削弱皇帝的領導能力,導致老年時的昏庸。政治鬥爭:在一些歷史時期,皇帝可能會面臨政治鬥爭和權力爭奪的威脅,這可能導致他們在老年時變得謹慎和保守。他們可能會過分依賴權力中心的建議,而不是信任自己的判斷力和領導能力。總的來說,年輕的皇帝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表現出優秀的領導能力,但老年時的昏庸可能是由於生理、經驗、誘惑和政治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