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塊兒開餐廳
-
2 # 行雲流水1437995
我們的祖先都是獵人,不分男女!後來進入草原成為遊牧民族,黃帝部落就是由陝北南遷入關中平原,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因此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落腳關中和中原地帶後,由於人口增長,狩獵成果不足,我們的祖先從野麥子(現在還有)中優中選優,培育成小麥。小麥的收成超過狩獵,能養活更多的人,人們便成為第一代農夫,成為農耕民族。歷史傳承致今,造就了北方的麵食文化。南方由於多水,利於水稻生長,故大米成為南方人的最愛。
首先要從環境說起。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中上游四季分明,冬季漫長而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涼爽,時間短促,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種氣候最是適宜小麥的生長。
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就開始種植小麥,東漢時期就有了麵條,發展至今,燴麵、拉麵、熱乾麵、刀削麵、重慶小面等等,派系林立,享譽全球。
所以說,黃河流域的人吃麵,是有歷史積累的。就從鄭州來說,就有各種各樣的麵食,深受大眾的喜愛。
河南燴麵:鄭州60多年的“面老大”
鄭州麵條江湖,如果說燴麵是老二,沒人敢稱第一,其地位,無人能撼。
從鄭州老三記之一的合記燴麵,到後來崛起的蕭記三鮮燴麵、裕豐園滋補燴麵等,燴麵儼然成為鄭州麵條的“霸主”。
加入各種配料熬出來濃醇的羊肉高湯,勁道的寬麵條,配上粉絲、豆皮,不管是在春夏秋冬,吃起來都是格外的滿足。
燴麵在鄭州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它也不能完全佔據鄭州的整個“麵條江湖”。全國各地的傳統名面——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武漢熱乾麵、炸醬麵也來到鄭州,希望在鄭州打下一片江山。
外來傳統麵食:全國四大名面落戶鄭州,各顯神通
鄭州除了燴麵,最為普及的要數蘭州拉麵。
據說蘭州拉麵起源於河南省博愛,後被東鄉族馬六七帶入蘭州,並在馬保子的推動下,成為中式三大快餐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
蘭州拉麵以物美價廉,口味獨特,迅速成為鄭州人喜好的美食之一。
此外,起源於北京的炸醬麵,也是鄭州人喜好的麵條之一。
炸醬麵由菜碼、炸醬拌麵而成。黃瓜、黃豆、香椿等菜碼清爽可口,煮熟的麵條,勁道有嚼勁,澆上用肉丁炒成的炸醬,鮮香入味,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拌上辣椒等調味品,一碗香噴噴的炸醬麵,就成了。
來自山西的傳統麵食“刀削麵”,同樣是不少鄭州人的心頭好。
走在鄭州街頭,武漢熱乾麵也隨處可見。
與傳統的北方面條不同,熱乾麵的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辣椒油等配料,更具特色,吃時麵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香而鮮美。
n 傳統之外,新面崛起:有人喜歡有人吐槽
無論是鄭州本土的、還是外來的傳統麵食,因為凝結著時間烙印、風土人情、人類智慧,而被當作一種文化代代傳承。而傳承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反覆鑽研傳統烹飪技藝;也可以根據時代發展、消費習慣及食客口味的改變,在食材選擇、烹飪技法上進行創新。
在鄭州,有不少膽大的餐飲品牌,拿燴麵、拉麵這兩種粉絲群體最大的兩種麵食“玩創新”。
這兩年,鄭州燴麵界“冒出來”一個新銳品牌——耀軍燴麵,紫色為主色調的門頭,有人說個性又小清新,也有人說“有點雷”。但這家燴麵的創新關鍵點並不是門頭設計,而是一種“中式快餐”的就餐特點,出餐快速,而且羊肉吃起來沒有羶味。
除了燴麵,也有鄭州本土的拉麵品牌跳出來和蘭州拉麵“叫板”。十幾年前,出來個楊記牛肉拉麵,創始人楊清恩、麻明芳夫婦赴蘭州學習之後,結合中原居民飲食特點在拉麵的烹飪工藝上加以改進,但吃起來與蘭州拉麵大同小異。
近幾年,鄭州又出現了一種名曰“百宴菌菇拉麵”的新式拉麵,放棄傳統的牛骨湯,麵湯用來自雲南的12種菌菇熬製而成,在配菜上選用了西蘭花和蔥花、菌菇。麵條則選用天然麵粉,並承諾不用拉麵劑和其他新增劑。
“這顯然是迎合新的消費需求,打天然的健康營養牌。新式菌湯和高品質的產品,也吸引了不少顧客,生意還不錯,但這種走天然、健康路線的拉麵,在餐飲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還需要實踐證明?”與耀軍燴麵的大膽創新一樣,一種新業態,想得到行業和消費者認可,只能用最後的實力說話。
當然,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一個城市也會越來越多樣化,美食正是這種多樣化具象的載體。傳統需要傳承,新生事物的出現才是這個城市不斷前進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