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亡公子重耳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大臣王樸曾經給周世宗出謀劃策,認為根據現實形勢,應該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也就是先滅掉後蜀、南唐、吳越、南平等割據政權,然後再從實力強大的遼國手裡奪回幽雲十六州。
周世宗柴榮採納了王樸的建議。於是就集中“火力”攻打南唐,經過幾年激戰終於從南唐手中奪取了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土地。打敗了南唐,消除了後顧之憂後,柴榮才調轉矛頭帶領大軍伐遼,試圖利用遼國皇帝昏庸無能的機會,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
柴榮很快就從遼國手裡拿下了好幾座城池,有的城池甚至是不戰而降!
而遼國也一度顯的茫然無措。如果按照這個節奏進行下去,沒準兒周世宗還真有可能拿下幽雲十六州呢?
只可惜,就在戰事順利推進的時候,周世宗卻突然生了病,而且還病的不輕!眾所周知,在一支軍隊裡主帥可是主心骨啊,一舉一動都關乎著軍隊的生死存亡!
柴榮沒法指揮部隊了,那還打什麼仗啊!
有人說:除了周世宗以外,後周不是還有張永德、李重進等大將,甚至趙匡胤和慕容延釗也很能打哩!
難道他們就不能繼續指揮進攻了呢?當然能。不過,後周將領們可是各有各的心腹事兒,各打各的小九九,他們誰也不服誰!
而遼國可是勁敵呀!後周要想從遼國手裡奪取幽雲十六州,那就必須集中所有的力量!
只有周世宗才有凝聚後周將領的威望,使其共同對敵!
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慕容延釗當然也能打仗,但其他資歷、威望和他差不多的將領卻未必服從他們的指揮!萬一將領們積不相能就壞菜啦,不但奪不回幽雲十六州,還有可能吃大虧!
鑑於此,周世宗只好命令軍隊撤退回國,導致後周奪取幽雲十六州的嘗試功虧一簣!
首先,收復幽雲十六州是必須的,任何雄才大略的帝王都要收復幽雲十六州,何況自比唐太宗的柴榮。對於收復幽雲十六州,有機會,趁機會要收復;沒機會,創造機會收復;沒辦法機會創造機會,強硬收復也得收復。何況遼國本就是個內鬥嚴重的帝國,肯定會有機會。
第二,信心角度,雖然遼國從遊牧民族逐漸發展為制度健全的類似中原王朝的封建帝國,可遼國始終具備遊牧民族很多特性。這種特性使得遼國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各方面無法達到中原王朝的高度。所以中原王朝雄才大略的帝王只要具備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信心,就有收復的實力。
因此,柴榮去世後,後周江山被北宋取代,但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信心,只不過宋真宗太懦弱,毀了中原王朝數千年建立的對夷族的自信。
至於柴榮,出身沙陀軍事集團,沙陀軍事集團是唐末五代堪比當年隴右集團的的勢力,從唐莊宗李存勖到後周建立者郭威,都沒還害怕過契丹,沙陀軍隊經常以少勝多大敗契丹騎兵,這種自信在柴榮身上也得以延續。
當年劉仁恭只佔據幽州都可以打擊契丹,安重榮僅僅河東節度使就敢提出討伐契丹,何況柴榮這種要重塑漢唐盛世的帝王,幽雲十六州只是他偉大版圖的一部分。
第三,民心角度,柴榮時期,幽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時間還比較短,幽雲地區的人民還心向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大軍到達百姓也會簞食瓢飲,以迎王師。而在遼國方面,收到幽雲十六州時間也短,還沒來及消化,也不太會拼老命守護這塊地方。
到了北宋末年,經過遼國數百年經營,幽雲地區百姓價值觀已經向著遼國,更何況遼國也以中華正統自居,和中原王朝以南北相稱。幽雲百姓也會有這種價值取向,無論歸屬誰,都屬於中華正統,所以當北宋後期想收復幽雲地區時,百姓並不願意歸順,一切沒有百姓歸順的地區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收復。
所以,柴榮若不死,不論有沒有機會,都要收復幽雲十六州。不要說柴榮,他的小弟趙匡胤如果不死,也是一定要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