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黃牛147
-
2 # 遁形求缺
開始就沒把小小方國商放眼裡,後來,來不及了!
商,始封於帝舜,在商湯伐夏桀建立大邑商之前,稱為方國商。《史記》載,“殷契,母曰簡狄,帝嚳次妃,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為司徒,封於商,賜姓子。”帝嚳乃黃帝玄孫,帝顓頊的侄子。契長大因為輔佐大禹治水,因而得到了舜帝的敕封。因為契為舜司徒,封地在商,賜姓子。商湯應該叫子湯,孔子叫子子。
“帝洩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
商侯子亥,後來大量出現在殷墟甲骨文卜辭上,被歷代商王祭祀認定為最重要的先祖。稱為王亥。他的兒子上甲,稱為上甲微。從上甲微滅了有易國,報仇後。方國商才開始真正的強大起來。到商侯滅皮氏國。是方國商擴張的第一次征伐。
幾十年後,商湯從殷地遷都到了亳。這一年被稱為成湯元年。也就是說商朝的紀年不是從滅夏開始計算的,而是從商湯遷都亳,建立亳城開始的。商湯在鄭州建都後,滅了有洛,征服了荊國。商湯剪除有洛,再無人監視商湯的動向。荊降後,河南南陽盆地一代已經沒有威脅,商湯就騰出手來收拾鄭州周邊,商湯造反的意圖已經無人不曉了。但是商湯這時得意忘形,跑去跟夏帝桀說滅有洛,降服荊蠻的事情。夏桀也不傻立刻拿下,囚商湯於夏臺。可惜囚了一年,不知道聽了誰的,估計是妹喜,又把商湯放回去了。這下夏朝完蛋了。
三年後商湯滅溫。溫屬黃河北岸。此地距離鄭州160裡。滅溫之後,方國商對河南偃師二里頭,這個進攻大邑夏國的最後據點形成了左右合圍之勢。二里頭是古代通往潼關之要道。進攻夏都要麼走潼關,要麼翻過太行山走太行八徑。太行八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商湯想滅夏,走潼關是最穩妥的戰法。
滅溫國後,夏桀才真正急了。他命方伯昆吾出戰。昆吾的國都就是偃師二里頭遺址所在。昆吾從山上殺下來,居高臨下,商湯沒幹贏,敗退到了商丘景亳。在取得了諸侯的擁護後,先把景亳邊上的韋國和顧國滅了。佔領了韋國和顧國之地後,商湯實力大增。他開始了伐夏大業。
《尚書 湯誓》曰:“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
大概意思:夏有罪,我受天命要賜死它。你們輔佐我打贏了,就厚賜於你們,保證不失信。不聽我的命令,我就殺光你們,一個也不放過!
這時商湯已經有了商丘,韋,顧,亳,洛,溫數國之地,降服了荊蠻,還有費伯昌的投奔!大軍浩浩蕩蕩,進攻昆吾國,昆吾大潰,二里頭被商湯佔領。《竹書紀年》曰:“三十年,瞿山崩。商師徵昆吾。冬,聆隧災。 三十一年,商自陑徵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戰於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徵三朡,戰於郕,獲桀於焦門,放之於南巢。”
夏桀三十年,商湯攻下昆吾偃師二里頭,第二年商湯打到了夏都運城鳴條之野。夏戰敗,夏桀出逃,夏朝滅亡。商湯剩再戰於郕,抓住夏桀流放了他,夏朝滅亡。
以上內容來自,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所
回覆列表
夏和後來的周類似,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鬥,有的打它的名號,有的需要它調停。它是正統的共主,對諸侯國的事可以想管就管,不想管就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