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醫生
-
2 # 花匠小美
“肯在熱灶裡燒火,不肯在冷灶裡添柴。”此民間諺語出自明代天然痴叟著的淫詞禁書《石點頭》,用來比喻趨炎附勢巴結權貴,卻不肯接濟貧寒之人。此小說雖抨擊了社會的黑暗,卻也多寫狎妓和寫男風盛行,清政府認為有傷風化,故而禁之,一直至今。
《石點頭》共12卷,每一卷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題目的諺語出自第九卷。
這一卷講的是唐代宗時京城有個才子叫韋皋,他奇思妙算,勝過諸葛亮。十九歲時與一個小官張延賞的女兒芳淑訂親。後來張延賞仕途發達,就看不起韋皋,對其冷譏熱嘲。韋皋十分難堪,於是隻身遠遊,到江夏姜使君府上,做姜公子荊寶的家塾先生。荊寶有一乳母玉簫,年方二十出頭,對韋皋愛慕傾心,韋皋也一見如故,但念及家中已有妻室,就收玉簫為妾。韋皋父母來信催其回去,臨別時,韋皋送玉簫一個玉環,而玉簫發誓會等他七年,若七年內不來接她便以死相報。第八年元月,玉簫果然絕食而死。 韋皋歸家,仍埋頭仕途,但一直不順,直到第九年才因仗義討賊有功,授為西川節度使,而此位置的前任正是岳父張延賞。張延賞當下官位不及其女婿,之前又羞辱過韋皋,自然是尷尬的了,旁人對張延賞的女兒說:“你爹是肯在熱灶裡燒火,不肯在冷灶裡添柴的。他見韋郎今日富貴,又是接代的官,自然以大做小,但憑女婿裝模作樣,自會對付。”諺語出自於此。
故事繼續:後來,韋皋審理一縱火案,偶然得知玉簫已死。韋皋為紀念她大做法事重修墳墓,終於使玉簫亡魂顯靈與韋皋約定十二年後相見。十二年後果然有一十二歲女子自薦上門,成為韋皋家裡的歌女,長相酷似玉簫,且手上亦有與之相同的玉環,正是玉簫轉世,遂重續舊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告訴我們古時候可以娶妻納妾,現在不行了,只有穿越過去才能夢想成真,所以穿越小說才如此暢銷。想要穿越麼?趕緊做夢去吧。
-
3 # 豫鄉文旅
如何理解肯在熱灶裡燒火,不肯在冷灶裡添柴這句話?
關鍵詞:錦上添花要比雪中送炭成本低廉,還容易出成績。
民間俗語,之所以生命力強大,在於它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就像這句“肯在熱灶裡燒火,不肯在冷灶裡添柴”,就很有豐富的涵義,不仔細的揣摩,是看不懂的。
老話說得好,趁熱打鐵效果好,出活還省力氣。這個和這句老話一樣的,在熱灶裡添柴過,一吹火就旺起來了。冷灶肯定不行啊,要用火力點火,開始的時候還要用引火柴,或者用紙引火,慢慢的才能把火燒旺。
其實這些都是字面意思表面的意思。沒有人生閱歷的人看不懂,沒有故事的人生體會不到,理解也多半都很膚淺。
現在人能理解的近似的話也有,就是喜歡錦上添花的人多,喜歡雪中送炭的人少。為什麼會這樣?自己仔細的揣摩一下。
人生冷暖就像冬天飲水。其中滋味自己體會。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肯在熱灶裡燒火,不肯在冷灶裡添柴,意思和我說明差不多。錦上添花多容易啊,雪中送炭多難啊。
不想多說,說的太透傷很多人。只能說的是,錦上添花,熱灶燒火很容易,隨便加點柴火就行,冷灶添柴,雪中送炭啥的,出力不討好,還弄一鼻子灰,不划算。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回覆列表
該句諺語出自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中講的是,有一位有才能的韋姓人才,在未考取功名的時候,他的岳父對他百般刁難,但是主人公憑藉機遇入了官途,在後來的故事中,他的岳父反而更加討好他。從古代流傳下來到今天,就是很現實的一種敘述,有一些趨炎附勢和一些追求利益的小人,他們更想要去討好那些有權有勢的王權貴親,也不願拿出幾分心思去幫助一些貧困的人。這種現象也可以用兩句話來說明:沒有雪中送炭,只有錦上添花。這種現象在現在愈演愈烈,無非是一些人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是負面的、不健康的。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主張先富帶動後富,不可如諺語故事中一樣,對人的尊重是隨著官位的高低來確定的,這種現象在古代便是遭人唾棄的,在近代也依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