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翱:題峽山寺
【原文】
於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泉④,麓山之力不副天奇⑤,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⑥。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
【註釋】
李翱(771—836)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人。他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及第,初為校書郎,後歷任朝廷和地方官吏,最後任檢校戶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死後諡為“文”。李翱是唐代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所寫散文平易暢達,多是針對現實,有為而發,其中還有某些深刻的見解。著有《李文公集》。
① 峽山寺:在廣東清遠縣。
② 儔:伴侶,此處用作動詞,結伴同遊的意思。
④ 天竺:山名,在浙江杭州市靈隱山南。
⑤ “麓山”句:意思是登上麓山用力很大卻沒有看到什麼天然奇觀。
⑥ 擁前山:指前面擁立著高山。
⑦闕:同“缺”,指缺點。
⑨ 治平:指政治修明,社會安定。
【賞析】
這是一篇借題發揮之作。以遊歷感悟為線索,道諸名景之缺憾,從而引發現實思索和深入思考,準確切入到作者所想要體現的目的中,針對性極強。
作者遊覽廣東清遠峽山寺,並沒有具體描寫峽山寺的山水美景,而是運用高超的寫作技巧,透過峽山寺等山川名勝都有不足之處的具體事例,充分地闡明瞭任何事物和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的道理,寄託了選拔人才必須去其所短,用其所長的觀點,體現了廣攬人才,修明政治的抱負。全文借自然山水入題,從自然之理上升到社會政治之理,富有政論色彩,確實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山水小品。
由此可見,世間萬物發展的規律,生命所飽含的蘊藉,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社會與人,在彼此交錯發展過程中,總會草蛇灰線一些有跡可循的關於盛衰、美醜、起伏的磁場感應,值得細微裡去甄別,山水中去體悟。
李 翱:題峽山寺
【原文】
於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泉④,麓山之力不副天奇⑤,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⑥。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
【註釋】
李翱(771—836)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人。他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及第,初為校書郎,後歷任朝廷和地方官吏,最後任檢校戶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死後諡為“文”。李翱是唐代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所寫散文平易暢達,多是針對現實,有為而發,其中還有某些深刻的見解。著有《李文公集》。
① 峽山寺:在廣東清遠縣。
② 儔:伴侶,此處用作動詞,結伴同遊的意思。
④ 天竺:山名,在浙江杭州市靈隱山南。
⑤ “麓山”句:意思是登上麓山用力很大卻沒有看到什麼天然奇觀。
⑥ 擁前山:指前面擁立著高山。
⑦闕:同“缺”,指缺點。
⑨ 治平:指政治修明,社會安定。
【賞析】
這是一篇借題發揮之作。以遊歷感悟為線索,道諸名景之缺憾,從而引發現實思索和深入思考,準確切入到作者所想要體現的目的中,針對性極強。
作者遊覽廣東清遠峽山寺,並沒有具體描寫峽山寺的山水美景,而是運用高超的寫作技巧,透過峽山寺等山川名勝都有不足之處的具體事例,充分地闡明瞭任何事物和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的道理,寄託了選拔人才必須去其所短,用其所長的觀點,體現了廣攬人才,修明政治的抱負。全文借自然山水入題,從自然之理上升到社會政治之理,富有政論色彩,確實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山水小品。
由此可見,世間萬物發展的規律,生命所飽含的蘊藉,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社會與人,在彼此交錯發展過程中,總會草蛇灰線一些有跡可循的關於盛衰、美醜、起伏的磁場感應,值得細微裡去甄別,山水中去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