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象雲
-
2 # 獨善其身hao
所謂低碳環保就是西歐國家挖的坑。試想:如果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零的化,那麼地球上的一切植物都要死亡。人類還會存在嗎?那時候地球真的就乾淨了!
所以說,碳排放要適度才是科學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越低越好。國家提出碳綜合的目標是有科學依據的。
-
3 # 馬家西
很簡單,汙染別的城市做到的。在別的城市燒煤發電,大量排碳,把電力引到這個城市,發熱取暖,就這麼個缺德花招。
首先需要客觀的確認一點共識,即所謂的“零碳建築”,並非是建造等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的建築物,其不符合客觀的物理做功規律,其定義更是在儘可能少碳低碳的條件下,對未來的運維過程中的能量耗損進行考量,從而在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中,以其結構物形式少耗費其他時空資源,甚至有可能反補資源能量到整個社會體系中。
以其上的定義為一個大致方向,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相關的建築物建造活動,其可以分為建造階段少碳化、運維階段低能耗、長期發展反補能等型別建築,採用不同的技術進行綜合運用,從而實現不同的目標。例如在建造階段,少碳化的建築例如有發達國家或地區,採用木質、竹料等工藝進行相關建築物的搭建,的確可以實現相較於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更大碳排放量的減少,但是在亞洲等人口密集的區域中,考慮結構強度、建築高度、居住密度等硬性指標,對現有的混凝土等材料進行改造是另一類減碳建造的行動,例如在混凝土中提升水泥的等級,在相關配方比中加入更大成分的熟料,在混凝土中實驗性加入石墨烯等新興材料以提升物理效能,這些都是在具體的造料節省中體現的減碳方法。另外,在具體施工工藝、設計理念上,前者例如透過裝配式的建築,透過鋼結構或者砼構件的集中化生產,從而減少了現場澆築中的材料浪費和工作效率缺失,透過在超高層建築中引入核心筒鋼筋混凝土建造、外圍鋼結構框架搭建的設計力量,減輕了超高層建築的自重和整體用料總量及成本。
在建築物建成並轉入運維的階段,我們常見的是透過玻璃幕牆、牆體多層貼合等方式,從而保證室內能量損失的減少,從而實現在不同季節中,能量都可以較好地恆定在建築物內部,減少空調等大型高功率裝置的工作時長,同時透過各類數字化運維平臺,透過對全建築不同裝置的資產管理,從而做到整體檢修、問題發現的提前,從而保證建築物的裝置資產能夠較為平穩的管控,將資源花費在真正需要能源支援的細節上。而在全生命週期過程中,透過建築物與社會電網併網的方式,將搭建在建築物上的光伏等不同能源,以儲能等不同中介方式,轉入到社會電網中,從而實現以時間換區空間,建築物作為能源採集點而反補社會總能源的嘗試,在挪威等部分國家也開始做出相應的試驗工程。
可見,所謂“零碳”是一個貫穿全生命週期的工程,其對於設計、施工、交付、運維、運營等不同階段,都有大量的方式和技術予以支援,從而能夠以數字化、資訊化等方式讓管理者感知現場情況,從而做出相應資源的最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