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被發現以後,大陸外的學者、外國傳教士和古董商大肆收購,甲骨從一種廉價的中藥藥材,價值陡然飆升,最高達到每字二兩五錢銀子,造假也就開始了。
殷墟出土的卜骨,很多是沒有刻寫卜辭的,沒有文字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沒有文字的卜骨分為兩種:
有的還是「原材料」,還沒有經過鑽鑿、占卜的卜骨。
有些是占卜過的卜骨,但是,商人不是每一次占卜,都會在甲骨上刻寫卜辭。
用新鮮骨頭稍微做舊一下,可能就是在泥土裡埋幾天,然後在上面刻字。
在安陽傳教的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就買過一些用新鮮骨頭造假的甲骨文,他用箱子放在床底下一段時間,變臭了,才知道被騙了。
第二種新鮮骨頭造的甲骨文很容易識別。
所以,甲骨文中贗品都是屬於第一種,甲骨是真的,但是文字是假的。
這種造假方法,在書畫造假也很常見,用很古老的紙張臨摹古畫,紙是真的,畫是假的。
-----------------------------------------
民國時代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組,在三十年代,由中國考古學的鼻祖李濟先生帶隊,以現代考古學方法,對殷墟展開過多次考古發掘。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第一次發掘之前,史語所就曾經讓身為安陽本地人董作賓先生,先去摸底調查,董作賓先生髮現深感國家歷史文化的瑰寶被大肆破壞,科學的考古發掘迫在眉睫:
他這次摸底,就目睹了一些安陽當地人的甲骨造假活動,董作賓先生撰寫的《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有過記載:
他在這段文字中一位叫做藍葆光的造假者,因為有雕骨刻玉的手藝,他造假刻寫的甲骨文非常整齊,但是,文理不通,有些字還刻倒了。
對董作賓這樣的內行來說,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還有一位姓王的造假者,刻字手藝就差多了,造假的甲骨文完全不能看,
甲骨文造假沒有留下太多的文獻資料,有名有姓的造假者,大概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這位叫做藍葆光的。
這位叫做「藍葆光」的造假者被一些民科和網路作家吹得神乎其神,什麼「專業化生產」、「董作賓無比佩服」,「專家一騙了一大堆」,其實這完全就信口開河,胡亂鬼扯。
其實,藍葆光就是刻寫得比較工整而已,字句完全讀不通,內行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造假本來就是見不得光的事情,所以,有名有姓的一流造假者,或者題主說的「經典案列」,我暫時只能想到這位「水平最高的造假磚家」——藍葆光。
藍葆光造假董作賓一眼就能看出來,漏洞在「文理不通」,他就是依葫蘆畫瓢,這裡選幾個字,哪裡選幾個字,拼湊到一起。
也就是說你要懂古文字學、卜辭模式、古漢語語法、殷周社會背景等等多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做得讓學者專家看不出破綻。
我還是那句話,造假者如果能讓一流專家都分辨不了,機率是十分低的。一個人真有這個才華,也無需透過造假賺錢。
甲骨文造假都是在剛剛被發現的清末民國,當時學術界對甲骨學還沒有建立系統的認識,利用資訊的不對稱,造假騙人很輕鬆。
但是,經過甲骨四堂等一批學者研究,對甲骨和殷商曆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甲骨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問之後,造假也就騙不到人了。
剛開始屢屢被騙的加拿大人明義士,後來都稱為辨偽的高手。
甲骨文中的假貨,基本上都是在甲骨文剛被發現的那段時間被摻進去的。所以,現今所著錄的十幾萬片甲骨文中,肯定有假的。
今天,甲骨學中有一個分支叫做甲骨辨偽學。辨偽的最大的難度是,刻有三五個字的殘辭甲骨。
------------------------------------------------
辨偽是很深奧的學問,你不是對甲骨學有系統深刻認識,邊都摸不到。細講非常複雜,我只能舉幾個例子,稍微簡單的談一下最常見的四種造假案列和辨偽方法。
偽造者很少懂甲骨學中的斷代學,所以,從字形和書風上會露出很多破綻。
這片著錄編號為《庫1734》的甲骨卜辭,一般人看不出問題,但內行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假在哪裡?十分明顯的「秦瓊戰關公」:
1、卜辭中的「二告」是一期卜辭中專用兆語。
2、加有飾筆的「王」字,是二期卜辭才出現的字形。
3、「左」是殷商以後才出現的字形。甲骨文中的「左」就是一個左手的象形:
我在前幾天回答問題《怎樣讀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辭》中,談論過甲骨文的都有固定的模式,
引用一段:
一些造假者字形上可以以假亂真,但文辭不通,不符合甲骨文的句式:
比如:《庫1755(左)和1514(右)》:
這兩片甲骨都完全讀不通,不符合卜辭模式,左邊的將「丙辰」寫成「辰丙」。這是殷人絕不可能犯的錯誤。
右邊的卜辭讀不通,同時出現「征伐、田獵、祭祀(佑祭)、囚死」等多個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情,只有可能是隨便亂選幾個字刻上去的。
造假者將稱為搞混淆,也相當於一種「關公秦瓊」:
比如這個《庫 1605》:
這片甲骨文有「二告」,屬於一期卜辭,大字書風也跟一期卜辭很符合,開頭的句式非常完美,「甲辰卜,行貞」非常符合卜辭的句式,人名「好(指婦好)」,還有一個人名叫(戈目),確實跟婦好是同一時期的武將名字,武丁時代的卜辭常見,幾乎非常完美的一期卜辭。
但是依然漏了馬腳,就是「行貞」,「行」是貞人的名字,是祖甲、祖乙時代的貞人,屬於二期卜辭,婦好在武丁晚期就死了,不可能在祖甲、祖乙復活。
祖庚祖甲(二期)時代的貞人「行」,是有可能是會提到婦好(武丁,一期),會是是周祭卜辭中,這個視乎要稱婦好的廟號「妣辛」。
但絕不可能在一般的卜辭中,直接呼叫稱一期「婦好」為「好」。所以,這絕對是假的。
有些卜辭用於只出現在特定部位,造假者不懂,刻錯了地方,比如這片《庫2175》甲骨的骨臼部分有「不玄冥,告」四個字:
「不玄冥」是一期卜辭中專門描述兆紋的一個術語,這種兆紋是一種「吉兆」。這片甲骨上鑽鑿、兆紋什麼都沒有,刻這幾個字幹什麼?
造假者顯然就是在一塊沒有占卜過的骨料上加的字。
---------------------------------------------------
以上是四種比較常見的造假和辨偽方法,都是靠歸納法發現不正常的「反例」,屬於甲骨學辨偽。
現代科學方法也可以辨偽,比如:用光學儀器微痕跡,新刻字和幾千年的刻字是有區別的。這方面我也不的很懂,不敢妄談。
-----------------------------------------------
以上舉例子這些的甲骨字,共同點是甲骨文都刻得非常好,但是詞句不通,低階破綻很多,說明造假者即便心靈手巧,但對甲骨學完全不懂。
比如:將天干地支刻錯,這是最、最常識性的東西,偽造者犯這種錯誤是很低階的。
這片甲骨文可以說非常假,對照我前面的一個回答《怎樣讀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辭》中的資訊,就可以識別出這片甲骨假在哪裡?
殷墟甲骨文被發現以後,大陸外的學者、外國傳教士和古董商大肆收購,甲骨從一種廉價的中藥藥材,價值陡然飆升,最高達到每字二兩五錢銀子,造假也就開始了。
甲骨文的造假分為兩種:1、在無字甲骨上刻字造假。殷墟出土的卜骨,很多是沒有刻寫卜辭的,沒有文字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沒有文字的卜骨分為兩種:
有的還是「原材料」,還沒有經過鑽鑿、占卜的卜骨。
有些是占卜過的卜骨,但是,商人不是每一次占卜,都會在甲骨上刻寫卜辭。
2、用新鮮骨頭刻字造假用新鮮骨頭稍微做舊一下,可能就是在泥土裡埋幾天,然後在上面刻字。
在安陽傳教的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就買過一些用新鮮骨頭造假的甲骨文,他用箱子放在床底下一段時間,變臭了,才知道被騙了。
第二種新鮮骨頭造的甲骨文很容易識別。
所以,甲骨文中贗品都是屬於第一種,甲骨是真的,但是文字是假的。
這種造假方法,在書畫造假也很常見,用很古老的紙張臨摹古畫,紙是真的,畫是假的。
-----------------------------------------
經典案例————被吹噓得神乎其神的藍葆光民國時代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組,在三十年代,由中國考古學的鼻祖李濟先生帶隊,以現代考古學方法,對殷墟展開過多次考古發掘。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第一次發掘之前,史語所就曾經讓身為安陽本地人董作賓先生,先去摸底調查,董作賓先生髮現深感國家歷史文化的瑰寶被大肆破壞,科學的考古發掘迫在眉睫:
他這次摸底,就目睹了一些安陽當地人的甲骨造假活動,董作賓先生撰寫的《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有過記載:
引自:董作賓(1928):《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頁4他在這段文字中一位叫做藍葆光的造假者,因為有雕骨刻玉的手藝,他造假刻寫的甲骨文非常整齊,但是,文理不通,有些字還刻倒了。
對董作賓這樣的內行來說,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還有一位姓王的造假者,刻字手藝就差多了,造假的甲骨文完全不能看,
甲骨文造假沒有留下太多的文獻資料,有名有姓的造假者,大概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這位叫做藍葆光的。
這位叫做「藍葆光」的造假者被一些民科和網路作家吹得神乎其神,什麼「專業化生產」、「董作賓無比佩服」,「專家一騙了一大堆」,其實這完全就信口開河,胡亂鬼扯。
其實,藍葆光就是刻寫得比較工整而已,字句完全讀不通,內行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過這個問題,百度應該可以搜尋的到,這裡就不談了。藍葆光水平並不高,就跟什麼李鴨子一樣,都是以訛傳訛。造假本來就是見不得光的事情,所以,有名有姓的一流造假者,或者題主說的「經典案列」,我暫時只能想到這位「水平最高的造假磚家」——藍葆光。
藍葆光造假董作賓一眼就能看出來,漏洞在「文理不通」,他就是依葫蘆畫瓢,這裡選幾個字,哪裡選幾個字,拼湊到一起。
也就是說你要懂古文字學、卜辭模式、古漢語語法、殷周社會背景等等多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做得讓學者專家看不出破綻。
我還是那句話,造假者如果能讓一流專家都分辨不了,機率是十分低的。一個人真有這個才華,也無需透過造假賺錢。
甲骨文造假都是在剛剛被發現的清末民國,當時學術界對甲骨學還沒有建立系統的認識,利用資訊的不對稱,造假騙人很輕鬆。
但是,經過甲骨四堂等一批學者研究,對甲骨和殷商曆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甲骨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問之後,造假也就騙不到人了。
剛開始屢屢被騙的加拿大人明義士,後來都稱為辨偽的高手。
甲骨文中的假貨,基本上都是在甲骨文剛被發現的那段時間被摻進去的。所以,現今所著錄的十幾萬片甲骨文中,肯定有假的。
今天,甲骨學中有一個分支叫做甲骨辨偽學。辨偽的最大的難度是,刻有三五個字的殘辭甲骨。
------------------------------------------------
偽造的甲骨文案列及其辨偽方法辨偽是很深奧的學問,你不是對甲骨學有系統深刻認識,邊都摸不到。細講非常複雜,我只能舉幾個例子,稍微簡單的談一下最常見的四種造假案列和辨偽方法。
一、字形辨偽偽造者很少懂甲骨學中的斷代學,所以,從字形和書風上會露出很多破綻。
這片著錄編號為《庫1734》的甲骨卜辭,一般人看不出問題,但內行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甲骨文著錄編號簡稱《庫》,就是指的英國學者庫全英和美國學者方法斂手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編入《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一書中。他們由於是「歪果仁」,收藏也比較早,所以買了很多假貨。曾經出現安陽的農民排隊賣給他們的「奇觀」,群眾眼睛多麼雪亮。假在哪裡?十分明顯的「秦瓊戰關公」:
1、卜辭中的「二告」是一期卜辭中專用兆語。
2、加有飾筆的「王」字,是二期卜辭才出現的字形。
3、「左」是殷商以後才出現的字形。甲骨文中的「左」就是一個左手的象形:
2、文辭辨偽我在前幾天回答問題《怎樣讀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辭》中,談論過甲骨文的都有固定的模式,
引用一段:
一些造假者字形上可以以假亂真,但文辭不通,不符合甲骨文的句式:
比如:《庫1755(左)和1514(右)》:
這兩片甲骨都完全讀不通,不符合卜辭模式,左邊的將「丙辰」寫成「辰丙」。這是殷人絕不可能犯的錯誤。
右邊的卜辭讀不通,同時出現「征伐、田獵、祭祀(佑祭)、囚死」等多個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情,只有可能是隨便亂選幾個字刻上去的。
3、稱謂辨偽造假者將稱為搞混淆,也相當於一種「關公秦瓊」:
比如這個《庫 1605》:
這片甲骨文有「二告」,屬於一期卜辭,大字書風也跟一期卜辭很符合,開頭的句式非常完美,「甲辰卜,行貞」非常符合卜辭的句式,人名「好(指婦好)」,還有一個人名叫(戈目),確實跟婦好是同一時期的武將名字,武丁時代的卜辭常見,幾乎非常完美的一期卜辭。
但是依然漏了馬腳,就是「行貞」,「行」是貞人的名字,是祖甲、祖乙時代的貞人,屬於二期卜辭,婦好在武丁晚期就死了,不可能在祖甲、祖乙復活。
祖庚祖甲(二期)時代的貞人「行」,是有可能是會提到婦好(武丁,一期),會是是周祭卜辭中,這個視乎要稱婦好的廟號「妣辛」。
但絕不可能在一般的卜辭中,直接呼叫稱一期「婦好」為「好」。所以,這絕對是假的。
4、特殊部位的刻辭有些卜辭用於只出現在特定部位,造假者不懂,刻錯了地方,比如這片《庫2175》甲骨的骨臼部分有「不玄冥,告」四個字:
「不玄冥」是一期卜辭中專門描述兆紋的一個術語,這種兆紋是一種「吉兆」。這片甲骨上鑽鑿、兆紋什麼都沒有,刻這幾個字幹什麼?
造假者顯然就是在一塊沒有占卜過的骨料上加的字。
---------------------------------------------------
以上是四種比較常見的造假和辨偽方法,都是靠歸納法發現不正常的「反例」,屬於甲骨學辨偽。
現代科學方法也可以辨偽,比如:用光學儀器微痕跡,新刻字和幾千年的刻字是有區別的。這方面我也不的很懂,不敢妄談。
-----------------------------------------------
以上舉例子這些的甲骨字,共同點是甲骨文都刻得非常好,但是詞句不通,低階破綻很多,說明造假者即便心靈手巧,但對甲骨學完全不懂。
比如:將天干地支刻錯,這是最、最常識性的東西,偽造者犯這種錯誤是很低階的。
最後考一考各位:這片甲骨文可以說非常假,對照我前面的一個回答《怎樣讀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辭》中的資訊,就可以識別出這片甲骨假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