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鄰人
-
2 # 真正鱷魚不哭
教肩“高消費”是什麼鬼?敢情教育花費跑贏了物價?
多年以前常有家庭覺得讀書負擔太重,讓孩子輟學的;現在還有這情況嗎?只有家長不差錢而孩子不想學對吧?現在讀書已經不會危及家庭生存了,你反而嫌這是“高消費”?
我讀小學時每學期學雜費+書簿費總得10元左右,而我爸媽作為雙職工加起來月入也就七八十(這個家庭條件在當年也算中產了);而現在沒了學雜費,普通學校班費校服保險之類每年六七百(貴族學校不在討論之列),按比例算還降低了不少。同期我吃的米一斤不超過兩毛錢,而現在吃的最次也超過四塊了。
你是不是想說補課費什麼的?你以為當年就不補嗎?多少老師放棄休息時間集中講題,甚至上門幫學生補課。合著因為當年老師良心不收費,這些就不是付出該被白P?
-
3 # 時代爭鳴
確實趨向高檔消費,這是發展的必然現象和規律。自然不是好現象,首先就會形成一個階層(高檔消費與消費不起),第二就是對立(貧富之間的分配與公平)第三就是混亂(利益至上,沒有家與國的情懷,甚至為了利益可以出賣一切)第四階層失衡(沒有道理情義,只有利益包括欺詐坑蒙拐騙)。第五滲透失控(對於競爭者來說這就是使用陰謀手段的機會,可以操控收買為其達到出賣國家人民與製造謠言是非的最佳時機)。還包括很多弊端就不一一列舉了。
-
4 # 純鈞RHGL
其實嚴格來說,教育根本就不屬於消費的範疇。
教育是一種管理活動。教育是幹什麼的呢?看看《鐵齒銅牙紀曉嵐》裡,乾隆皇帝對紀曉嵐講說科舉要義,你應該能明白。
教育不是消費。馬克思在《資本論》裡說得清楚: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他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一定的教育或訓練。
消費,無論個人消費還是公共消費,終極目的都是讓自己受益。而依馬克思所言,教育的目的卻是讓人“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雖然自身可以受益,但那不是終極目的。那麼很顯然,這種行為就不符合消費的定義。
馬克思還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
所以,就算你為了受教育而掏錢,那也不算消費,那隻不過是你的社會任務,掏錢是你完成社會任務的必要條件而已。
你為了受教育而掏的錢越來越多,是因為你完成社會任務所要消耗的管理成本也越來越高。為什麼這個成本要打你這出?這不廢話嘛,這是你的社會任務啊。
《禮》《傳》《記》皆雲:功成設樂,治定製禮。天下草昧,未及於制禮;天下既平,則非禮不服。
你的社會任務就是吃飽穿暖,別給出門站大街上給大夥丟人。這個是千古不變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嘛。你是個匹夫啊,這點道理你能不知道嗎?
為什麼九年義務教育你需要花的錢就少?你念一句“南無九年義務教育佛保佑”,但它並不能保佑你吃飽穿暖,你憑九年義務教育的學歷是很難找到足以讓自己吃飽穿暖的工作的。
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高聲唸誦“無量本碩連讀畢業包分配天尊保佑”,這個時候你掏錢是比原來多了,但你有個本碩連讀的學歷,更能找到一份足以讓自己吃飽穿暖的工作呀。
至於這個現象是好是壞……不好不壞。因為它是有極限值的。如果沒有極限值,沒有收斂性,只有單調性,那就是壞事。那是無底洞。
但現實是,它有極限值。
現實是,讀到博士也就到頭了,你想繼續也沒法繼續了,8年了誰還理你呀?人家那邊喊“人間大炮一級準備”,把你塞炮筒子裡就崩出去了,不留你了。
甚至可以這麼說,大家在受教育上掏錢越多,離“人人碩博眾生平等”也就越來越近。倒退20來年,掏錢倒是少,大專都是寶貝,畢竟你掏錢你也無法輕易獲得一個好文憑。
現在呢?掏錢是多了,但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的難度也低了。就像《詩·大雅·抑》裡說的,你投之以桃,能獲得報之以李啊。就算985、211你進不去,普通大學那不長個腦子就能隨便進嗎?
所以說,這只是一個不好不壞的大趨勢,就像《學記》裡說: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而且從長遠結果來說,對大家還是有好處的。“本碩連讀畢業包分配天尊”就是能讓人更加吃飽穿暖,“九年義務教育佛”就算一分錢不花,吃不飽穿不暖,那不也毛用沒有嘛。
回覆列表
感謝提問:
現代人類社會最昂貴的飾品:高學識學歷教育,職業化的學識學歷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家庭綜合生育能力就越弱。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也就是說繁殖是生命物質延續存在的基礎、外部營養物質是確保生命存活的基礎。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
透過農耕,人類可獲得相對更加穩定的食物補給、透過畜牧,人類獲得了相對更為優質&可控的動物蛋白、透過採礦—>冶煉—>製作,人類製成了更多優質的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自然生命體系中,唯有人類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透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能力。但是,人類後天探索形成的所有文明生存技能都不具備生理遺傳功能。因此,為了將業已成熟的文明生存技能世代延續下去,人類社群進化形成了特立獨行的綜合生存技能代際傳習方式——教育。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階中學、普通高等教育學校、職業教育院校......學校教育幾乎已經滲透到了現代人類社會的每個角落,每個現代人生命旅程中都有一大段時間要在校園內度過。那麼。說高學歷學識教育已成為了現代人類最昂貴的飾品呢?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
學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國學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之後,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的確,人類在填飽肚皮、住宿安全、冷暖無憂之後,才會著手整理文明禮制、才會抽出精力教育引導未成年孩子學習抽象文明禮制。回望人類社會文明進化歷程,抽象性文明教育的原點在人類社群的相對最高管理群體、全民普及文明禮制教育的時間並不長,中國商周時期的君王便開始為自家兒女聘請“太師”、新中國成立之後才開始著手全面普及文明識字教育。
人靠衣服馬靠鞍,本意為人穿上得體的衣服就會顯得分外精神,馬備上一副講究的鞍韉就會顯得特別駿美,常用於形容飾物能提升物質本身的被觀賞性或實用價值。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學識學歷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中,除家庭農業之外所有工作崗位的必備入職證明。與之相對應,《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資料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北京和上海家庭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分別為96.9萬元和102.6萬元。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社會、學校、家庭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公益性【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統一性【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指不勞動就不會有成果,也提示著人們不要去貪便宜,要提高警惕。的確,植物需要努力延展自己的根系和枝葉,才能吸收到足夠多的水份和Sunny能量;動物需要努力運動,才能捕獲到足夠維持生長的養料。同理,作為自然生命體系中的社群型雜食性哺乳動物,人類必須透過主動勞動創造才能獲得維持生存所必須的一切消費物資,孩子們接受學識教育也必定消耗人類主動勞動創造成果。
全國全年新生兒童:2015年1655萬、2016年1883萬、2017年1765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1200萬、2021年1062萬、2022年956萬......年人口生育數量已經少於年大學生畢業人數。2022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5萬所,學歷教育在校生2.93億人,專任教師1880.36萬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其中,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9.6%、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1076萬人。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農民專心種地,可以收穫更多糧食、牧民專心飼養動物幼崽,可以收穫更多肉+蛋+奶、工人專心採礦+冶煉+鍛造,可以製成更多&更好的人類日常生活輔助用具......然而,孩子們接受教育不僅沒有實物產出,還需要投入專門的校舍+教務設施+師資+教材教輔。因此,就人類社會整體而言,職業化的學識學歷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家庭綜合人口生育能力就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