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連山布衣

    簡單的理解,水壓的降低(從8336.6大氣壓下,升到0氣壓),將造成怪魚肌體的膨脹,出現“啫喱狀”也很正常。

  • 2 # 小曉學言

    科學家在日本南部海下8336米處發現了一種名為“蝸牛魚”的怪魚,這個數字可能是現有魚類能夠達到的最深深度,比之前在馬裡亞納海溝觀測到的8178米還深158米。

    “蝸牛魚”大概有300多種,其中大部分實際上是淺水生物。

    “蝸牛魚”沒有魚鰾和膠狀的身體,適應力極強,它們不僅適應北極和南極寒冷水域的生活,還能承受世界上最深海溝的極端壓力。

    一項數字顯示,8000米以下的海域,魚類所承受的壓力是海面壓力的800倍。

    然而,“蝸牛魚”的致命弱點在於周圍環境的壓力。一旦離開極端的壓力環境,它們就會變得極其脆弱,只要一浮到水面,便會迅速融化,變成“啫喱狀”。

    對於科學家和海洋生物學家來說,這些資訊可能對他們深入研究海洋生態和深海生物的適應性和生存條件有所啟示。同時,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這篇新聞也提供了有趣的知識和見識,讓人們對深海生物的神秘和多樣性有更深入的瞭解。

  • 3 # 第一視角8

    科學家在日本南部海下8336米發現名為「蝸牛魚」的怪魚,離開水就會化成「啫喱狀」,有哪些資訊值得關注?

    關於這種名為「蝸牛魚」的怪魚,有幾個值得關注的資訊:

    發現地點:日本南部海域,海底深度達8336米,這說明蝸牛魚生活在極度深海環境,這樣的環境通常具有高壓、低溫和黑暗的特點。

    啫喱狀現象:離開水後蝸牛魚會化成「啫喱狀」,這可能是由於它的生物結構和組織特點。深海生物通常需要適應高壓環境,它們的身體結構可能會包含一定比例的水分和不同於淺海生物的生物分子,以維持生命活動。蝸牛魚在離開水之後可能無法維持其原有的生物結構,因此會發生這種現象。

    生物學特徵:蝸牛魚可能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徵,如生殖方式、覓食習性、行為特點等,這些特徵有助於瞭解其生活習性和生態位。同時,它可能具有特殊的適應性,如抗高壓、低溫適應、特殊光感器等,這些特點對於生物學研究和深海生態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生態環境保護:蝸牛魚作為一種深海生物,對於深海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很高的指示意義。瞭解其生活習性和生態位可以為保護深海生態系統提供重要依據。

    潛在應用價值:深海生物通常具有一些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如抗生素、抗癌化合物、生物熒光素等。對蝸牛魚進行深入研究可能揭示其潛在的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具有重要的醫學和工業應用價值。

  • 4 # 魚重同學

    一、拍攝器械

    據悉,科學家使用了一種名為“著陸”的自動機器,這種機器能夠承受深海中的高壓環境,在不需要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進行自主拍攝。未來是否可以把這一技術應用到科學考察或軍事領域,進行資訊收集、水文觀測等活動。

    二、在8336千米深的深海下是否還存在別的蝸牛魚亦或其它海底生物

    上一個海底最深記錄的保持者同樣是一條蝸牛魚,它是在2017年於馬裡亞納海溝的8178米處被發現的,這是不是意味著在更深的海底依然會有蝸牛魚的存在,亦或說除了蝸牛魚還可能會有其它海底生物的存在。因為不管是魚也好,人也好,想要生存下去少不了要吃東西,可在8000米深的海底光線已經無法穿透,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沒有植物的存在,蝸牛魚這種生物是靠吃什麼生存下來的呢?如果說,單純靠吃沉積在海底的有機物,那從海面到8000多米深的深海,有機物又能剩下多少呢?是不是會有,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其它食物來源,或者是其它的特殊海底微生物存在呢?

    三、對蝸牛魚的科學研究

    據科學研究後發現,蝸牛魚之所以一離開水就會融化,源於蝸牛魚身體內含有的一種叫做“粘性蛋白”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在蝸牛魚離開水以後,迅速分泌形成一層保護膜將全身包裹起來。不過,當這層保護膜與空氣接觸以後,又會很快分解,從而導致蝸牛魚整個身體融化。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物質能否被提取運用到醫學領域,用來治療各種腫瘤疾病呢?如果成功的話,是不是意味著各種腫瘤患者以後不用再受手術的挨刀之苦了呢?

    四、會和日本的核廢水排放有關嗎?

    關於核廢水的排放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日本官方基本一直都是採取不迴應、不理會的狀態,蝸牛魚這種奇特生物的出現會和核廢水的排放有關嗎?(PS:伊豆小笠原海溝的南面與馬裡亞納海溝相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布奧特曼第11集,為什麼愛染誠這次沒有回收怪獸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