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踩菇孃的小蘑菇

    1.二層交換機工作於OSI模型的資料鏈路層,透過識別資料包中的MAC地址資訊,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二層交換機為簡單的網管交換機。包括一些簡單的VLAN、STP 等等二層協議。所以有時候為了網管這臺裝置,一般會給這臺裝置的VLAN1介面配置ip 地址,並配置預設路由(為了跨網段訪問)來達到管理目的

    2.路由器工作於OSI模型的網路層,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線。主要運用於多種協議網路互連,所以會具有多種路由協議。比如說IGP:靜態路由協議、RIP(路由資訊協議)ipv4/v6版、OSPF(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ipv4/v6版、IS-IS中間到中間系統協議;EGP:BGP 等邊緣網路協議(主要運用於大型網路)。但在IPv4地址環境中最主要的且不可或缺的功能是NAT(網路地址轉換)功能

    3.多層交換機(三層交換機)通常認為是介於二層交換機和路由器之間的產物,最主要的可以支援多個三層VLAN介面。在早期要實現內網多個網段需要交換機結合路由器使用“單臂路由”來達到內網互聯的功能,

    現如今可用三層交換機建立多個VLAN虛擬介面,來實現內網不同網段間通訊。且為了全面化,多層交換機的更高的背板頻寬,多種路由協議的支援、面向資料中心的 TRILL/SPB(多鏈路透明互聯、最短路徑橋接)、VXLAN 等等 已經讓交換機和路由器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始終有一點,NAT這項功能成為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區別(框式交換機加入防火牆板卡 等等具有路由特性的介面板卡除外)

    以上為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望各位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卿卿日常》為什麼這麼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