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My明奕

    “第六感”可以說是人類除了味覺、嗅覺、觸覺、視覺和聽覺這5種基本感覺之外,存在的第六種感覺。

    說起“第六感”,似乎給人感覺玄之又玄,人們往往將它與神秘主義和超自然能力聯絡在一起。那麼,“第六感”是否真實存在?它究竟是一種靈異的能力還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呢?

    說起“第六感”總是讓人感覺玄之又玄。最近,來自馬里蘭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神經學家鮑曼發現一個名為“Piezo2”的基因控制著人類對於自身軀體在空間位置的感知,即本體感覺,這可以說是人類除了味覺、嗅覺、觸覺、視覺和聽覺這5種基本感覺之外,存在的第六種感覺。

    但是這種科學意義上的“第六感”和我們通常認為的好像有點不同。人們心目中的“第六感”總是和神秘主義以及超自然能力聯絡在一起。到底什麼才是“第六感”,“第六感”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

    “這要看你如何定義‘第六感’了。” 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前博士後卜勇說,“第六感”這種口頭的說法很籠統,其實它包括很多種細分的情況,比如直覺、預感、心靈感應等等,不能一概而論。一些所謂的“第六感”並不是某種神秘的特殊能力,而是有科學依據或者說生理學約束的,一些細分的概念,如直覺等,被大量的科學家用嚴密的科學實驗予以研究並證明。“科學歸根到底是要證偽”,有一些“第六感”至今無法被實驗證實,但是不是超自然的能力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憑直覺感知是一種不完整認知?

    人們有時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事情或者場景有哪裡不對勁,但是又無法精確地說出到底是哪裡發生了變化,遇到這種情況人們往往喜歡將其歸結為有“第六感”。

    加拿大心理學家羅納德·任辛科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他找到40名志願者,將他們分成兩組。這些志願者被要求觀看在計算機螢幕上閃現的一系列影象,每個影象在螢幕上停留大約1/4秒,接著被短暫的空白灰屏所取代。第一組志願者觀看到的影象之間存在細微差別,而第二組志願者前後看到的影象則是完全相同的。

    結果顯示,第一組志願者中有12人在504次測試中,有82次報告說,在他們能確認影象發生的是什麼變化之前,就已感覺到影象發生了變化,這有點類似於平時我們所說的憑直覺。

    任辛科分析說,這並不是我們所謂的直覺,而是人類視覺系統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深度感覺,它能察覺到某個事物已經發生了變化,即使我們的智力難以對該變化進行形象化處理,並且不能說出發生了什麼變化,或哪裡發生了變化。

    卜勇指出,“知道變了,但不知道哪裡變了”這一類的感覺,也可以從意識的角度來解釋。大腦接收來自外部的資訊後,開始對資訊進行加工,有些資訊由於大腦並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處理,在並未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產生了一種模糊的變化感覺,有時甚至由於資訊“不充分”不足以形成“語義表達”。

    就好像在螢幕上投射字母E,讓人觀看。如果投射時間很短,比如一毫秒,那麼這個人就什麼都看不到,這說明知覺不是瞬時的;如果把投射時間加長到5毫秒,那麼這個人可能就會看到螢幕上有東西,但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這說明知覺產生了,但辨別尚未產生;如果投射時間長度足以使人看出這個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E還是F,那麼這個人就產生了部分的辨別。這樣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任辛科的實驗中,實驗物件能夠憑直覺感到前後看到的影象發生了變化,“第六感”也許就是一種不完整的認知。

    預知危險是為生存進化的“適應力”?

    能夠預知危險也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冥冥中有超自然的“第六感”存在。

    1940年希特勒對英國倫敦進行大規模轟炸,在德國飛機襲擊前數小時,有一些貓就在家中來回走動,頻頻發出尖叫聲,有些咬著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們迅速逃離。動物能夠透過察覺環境中發生的微妙變化,來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險。人類也有這種可以預知危險的相似行為。比如,在泰坦尼克號首航前,英國著名的實業大亨喬裡·奧昆納就預感到這艘巨輪要沉沒,從而放棄了難得的首航船票。

    英國生物化學家羅伯特·謝爾德認為,這種預知現象並不是超自然的能力,可以從生物學角度得到解釋,它是正常的動物行為,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演變,是為適應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

    在人類千百年的進化過程中,一些對事物直接因果關係的感知能力深深地鐫刻在人類的潛意識中,這被生物學家稱為“適應力”。透過這種適應力,人們能夠做到某種程度的“未卜先知”,從而避免受到傷害。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經研究證實,人類大腦中確實存在著一個具有早期預警作用的特殊區域——這個區域可以監控外界環境線索,同時衡量環境變化可能會給人體帶來的後果,並調節人們的行為以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腦部的這一區域被稱為前扣帶皮質,它位於大腦額葉的上半部,沿著區分左右腦的隔膜分佈。它能覺察出環境中細微的變化,並起到預警作用。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博士約書亞·布朗解釋說:“前扣帶皮質在大腦對外界的認知與反應中擔當了一個早期的警告系統。當我們的行為可能導致負面結果時,前扣帶皮質便預先警告我們,讓我們更小心,避免犯錯。”

    心靈感應是大腦和我們開的玩笑?

    科學家曾進行過這樣一個實驗,安排同一個女實驗者分別在一個大峽谷的吊橋上,以及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向男性發放一份問卷,問卷上寫著“欲知結果可以打問卷上的電話與我聯絡”。結果顯示,在峽谷的吊橋上接受問卷的男性打回電話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在商業街上接受問卷的男性。這是為什麼呢?卜勇解釋說:“因為人們處於危險環境下,體內的腎上腺素會分泌的較多,這種感覺與被異性吸引以後的感覺一致,因此你的大腦會將此誤解釋成我被這個女孩吸引了,這就是為什麼更多在吊橋上接受問卷的男性會打去電話。”

    “這個例子說明,很多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大腦欺騙。就像有時候我們認為是‘第六感’,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卜勇說,比如女兒發生危險,此時遠在家鄉的母親有一種強烈的不安感,這樣的事情很多時候被人們一廂情願的認為是“第六感”。但是,這其實只是人們的錯覺。女兒隻身在外,母親擔心孩子,時常都會產生不安的感覺,也許100次不安有99次女兒都沒發生危險,碰巧只有一次女兒發生危險,雖然從整體上看這只是一個小機率事件,但這時這位母親的大腦就會將這一次 “碰巧” 的記憶加強,從而忽略了那99次的“不碰巧”。這樣給母親的錯覺就是“我有心靈感應”。

    此外,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體驗——即使並沒有直接看對方的眼睛也能察覺到別人的注視,甚至有時候能感覺到不在視野範圍之內的人的注視。

    一些研究發現,多達94%的人報告稱,他們曾經感覺到有人正在背後看著自己,轉身之後發現,確實有人在看著自己。對此,研究者認為, 這可能是記憶偏差在起作用。如果你覺得自己正在被注視,並轉身檢視,在你視野中的另一個人可能就會注意到你正在觀察四周,從而將目光轉移到你身上。當你們的目光接觸時,你就會假設這個人一直在注視著你。並且這種情況發生時,你的記憶會更加深刻。這時你會覺得自己有心靈感應,但實際上這可能是你的大腦在你身上玩的把戲

  • 2 # 醉方醒3

    有,這種第六感來自於潛意識,並且,很多被你忽略的細節,你意識不到,但是,潛意識會意識到,並且做出判斷,當出現問題或者危險時,潛意識就會透過焦慮與不安讓你不得不去尋求問題所在,並找到解決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烏戰爭,最後的大贏家是誰呢?俄烏戰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