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屋閒聊
-
2 # 坐在七樓釣小魚
這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小學的教學偏重於記憶。死記硬背或者依靠自己的天分,記憶力好就可以學得不錯。到了初中,理解性的學習更多了,如果還是什麼都死記硬背,就很難學得好。如果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不改變,到了高中會更差。
還有一個,就是早教導致的上課聽課的習慣問題。現在有很多家長在學齡前就開始給孩子上補習班。在幼兒園就灌輸了很多東西。這就產生了一種容易忽略的問題,上一年級的時候,不用怎麼聽課,學習成績也挺好。上課不聽課,考得也不錯。長期這樣下去,學生上課的時候會習慣性的走神,不聽課,但是家長,老師卻並不清楚,因為孩子學的蠻認真,蠻聰明。如果到了高年級還保持這種上課的習慣,那就沒法再學好了。
所以小學學的好初中學不好了,可能是因為兩種習慣造成的,一個是死記硬背的習慣,一個是上課不聽課的習慣。只有把這兩種習慣改掉,才能夠使學習好起來。
小學成績好,不代表初中就一定好。相反,在小學成績平平,到了中學突飛猛進,這是常事。這不是老師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問題。
小學知識單一,只要有耐心,多刷幾個題目,並能記憶住,應付一般考試並取得高分沒什麼困難。但到了初中,由於學習的科目多了,小學那套靠模仿和強記的學習方法根本應付不了初中段的學習。
因此,初中學生要想適應初中段的學習,必須至少具備以下學習能力:
第一、舉一反三的能力。學會用原理去解決問題,做一題能通百題,絕不能只顧刷題。
第二、讓寫聽課筆記成為習慣。俗語說:爛筆記強於好記性。把老師課堂上講的重點和自己作業的心得隨時記錄下來,有利於後期的複習。
第三、形成自學能力。預習是一種好習慣,先學習一遍,把不懂的記下來,帶著問題去聽課會事半而功倍的。
第四、即時整理學習內容。把所學的知識適時整理打包,形成知識體系,提升概括能力。
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習慣,是提升學習品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