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從明治維新開始到甲午戰爭前,日本近代陸海軍分不出明顯的擴張階段,而是一直在擴張。1868年末,伊藤博文在木戶孝允的尋賢問計之下,提出“廢藩置縣”,將文武大權歸還天皇,把各地藩兵改編為常備軍並以此為國家軍隊基礎。木戶孝允接受了伊藤博文的建議,為了消除各藩阻力,提出“版籍奉還”的策略。1869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版籍奉還”政策,以實現中央集權統治,建立一支直屬天皇的軍隊。同年6月,長州藩出身的大村益次郎提出創立“御親兵”(即天皇軍隊)的設想,倡導國民徵兵制度。7月,明治天皇正式頒詔設立兵部省。1870年,明治政府開始推行軍制改革,決定將各藩軍隊進行統一改編,陸軍仿效法國軍制,海軍仿效英國軍制。
1871年,鹿兒島、山口、高知三藩的藩兵被改編為隸屬於兵部省的御親兵,成為日本陸軍最初的正規部隊。同年,山縣有朋等人聯名上奏軍事改革議案,提出“軍備優先”,並且重點由對內轉向對外,採用徵兵制等。此後,日本開始推行鎮臺制,即政府在重要地區派駐軍隊。1872年,兵部省分為相互獨立的陸軍省與海軍省。1873年正式頒發徵兵令,實行徵兵制度。與此同時,日本將原先的軍隊整編為六個鎮臺(按駐紮的區域分別命名為東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廣島、熊本),每個鎮臺由兩到三個聯隊組成,總共14個聯隊,並仿效普魯士陸軍,建立了參謀本部。1878年,日本確立陸軍省、參謀本部、監軍部(後改為“教育總監部”)三部編制,近代化的日本陸軍軍制基本完成。
1883年,日本開始考慮將陸軍軍制從法式改為德式,並派陸軍卿大山岩率團赴德考察。1885年,德國兵學權威梅克爾正式受聘為陸軍大學教官,併兼任參謀本部顧問,成為陸大教育的奠基人,日本陸軍由此開始德式軍制的教育體系。1888年,日本把以防衛為主的鎮臺制改編為攻擊型的師團制。每個師團由兩個旅團組成,兵員較前擴充一倍以上,配備炮兵、工兵、輜重兵,建立了完備的情報和兵站體系。1888年5月14日,以舊東京鎮臺為母體改編而成的第1師團誕生(甲午戰爭中,該師團登陸中國遼東半島,參與進攻金州和旅順)。至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陸軍兵力達到了步兵28個聯隊、騎兵7個大隊、野戰炮兵7個聯隊、工兵7個大隊、輜重兵7個大隊。
在日本一直有“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之說,這是由於近代日本陸軍一直為長州藩出身的人把持,而海軍則為薩摩藩出身的人所把持。其實在“倒幕”運動中,薩摩藩也主要是以地面兵力為主,像出身薩摩藩的“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就是陸軍大將,而他的弟弟、日本近代海軍的重要奠基者西鄉從道也是陸軍出身。西鄉從道曾三度出身日本海軍大臣,其厲害之處不在業務方面,而是竭力為海軍爭取利益(也就是要錢、要權),全力扶持精通海軍業務的山本權兵衛。正是在西鄉從道的努力下,明治政府才逐漸改變了因“西南戰爭”而重陸軍、輕海軍的態度,使日本近代海軍得到了發展和快速擴張,而西鄉從道也因此成為日本第一位海軍元帥。(S)
謝謝邀請。從明治維新開始到甲午戰爭前,日本近代陸海軍分不出明顯的擴張階段,而是一直在擴張。1868年末,伊藤博文在木戶孝允的尋賢問計之下,提出“廢藩置縣”,將文武大權歸還天皇,把各地藩兵改編為常備軍並以此為國家軍隊基礎。木戶孝允接受了伊藤博文的建議,為了消除各藩阻力,提出“版籍奉還”的策略。1869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版籍奉還”政策,以實現中央集權統治,建立一支直屬天皇的軍隊。同年6月,長州藩出身的大村益次郎提出創立“御親兵”(即天皇軍隊)的設想,倡導國民徵兵制度。7月,明治天皇正式頒詔設立兵部省。1870年,明治政府開始推行軍制改革,決定將各藩軍隊進行統一改編,陸軍仿效法國軍制,海軍仿效英國軍制。
1871年,鹿兒島、山口、高知三藩的藩兵被改編為隸屬於兵部省的御親兵,成為日本陸軍最初的正規部隊。同年,山縣有朋等人聯名上奏軍事改革議案,提出“軍備優先”,並且重點由對內轉向對外,採用徵兵制等。此後,日本開始推行鎮臺制,即政府在重要地區派駐軍隊。1872年,兵部省分為相互獨立的陸軍省與海軍省。1873年正式頒發徵兵令,實行徵兵制度。與此同時,日本將原先的軍隊整編為六個鎮臺(按駐紮的區域分別命名為東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廣島、熊本),每個鎮臺由兩到三個聯隊組成,總共14個聯隊,並仿效普魯士陸軍,建立了參謀本部。1878年,日本確立陸軍省、參謀本部、監軍部(後改為“教育總監部”)三部編制,近代化的日本陸軍軍制基本完成。
1883年,日本開始考慮將陸軍軍制從法式改為德式,並派陸軍卿大山岩率團赴德考察。1885年,德國兵學權威梅克爾正式受聘為陸軍大學教官,併兼任參謀本部顧問,成為陸大教育的奠基人,日本陸軍由此開始德式軍制的教育體系。1888年,日本把以防衛為主的鎮臺制改編為攻擊型的師團制。每個師團由兩個旅團組成,兵員較前擴充一倍以上,配備炮兵、工兵、輜重兵,建立了完備的情報和兵站體系。1888年5月14日,以舊東京鎮臺為母體改編而成的第1師團誕生(甲午戰爭中,該師團登陸中國遼東半島,參與進攻金州和旅順)。至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陸軍兵力達到了步兵28個聯隊、騎兵7個大隊、野戰炮兵7個聯隊、工兵7個大隊、輜重兵7個大隊。
在日本一直有“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之說,這是由於近代日本陸軍一直為長州藩出身的人把持,而海軍則為薩摩藩出身的人所把持。其實在“倒幕”運動中,薩摩藩也主要是以地面兵力為主,像出身薩摩藩的“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就是陸軍大將,而他的弟弟、日本近代海軍的重要奠基者西鄉從道也是陸軍出身。西鄉從道曾三度出身日本海軍大臣,其厲害之處不在業務方面,而是竭力為海軍爭取利益(也就是要錢、要權),全力扶持精通海軍業務的山本權兵衛。正是在西鄉從道的努力下,明治政府才逐漸改變了因“西南戰爭”而重陸軍、輕海軍的態度,使日本近代海軍得到了發展和快速擴張,而西鄉從道也因此成為日本第一位海軍元帥。(S)